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体外循环冠脉血流恢复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外科至今未能圆满解决的课题,本文综述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作为配基与白细胞表面表达的LFA-1(CD11a/CD18)和Mac-1(CD11b/CD18)分子相结合,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壁内细胞的粘附及白细胞穿出血管壁,从而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影响。方法 大鼠 72只 ,制作心肌IRI模型 ,设青、老年组 ;各组分设缺血 1h、再灌注 3、6、12和 2 4h时相点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ICAM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用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 (PMNs)浸润数 ,红四唑 (TTC)染色法测梗死范围。结果 心肌IRI时 ,青、老年组ICAM 1表达均明显增高 ,其mRNA表达至 6h达高峰 ,而蛋白质表达、PMNs浸润和梗死范围改变于 12~ 2 4h达高峰 ,后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青年组上述指标于再灌注时虽也明显增高 ,但比老年组明显减轻。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ICAM 1参与介导了PMNs对心肌组织的直接损伤和IRI的发生、发展 ;老年大鼠IRI时ICAM 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是导致其损伤较青年组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冠脉血流恢复后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外科至今未能圆满解决的课题,本文综述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吴弘综述章同华审校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复杂,涉及了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机制日益引起关注。从分...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内皮细胞(EC)粘附分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机制日益引起民关注。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再灌注听凭发生机制,有助于进 下阐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防治因再灌注损伤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细胞间粘附分子 1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作为配基与白细胞表面表达的LFA 1(CD11a/CD18)和Mac 1(CD11b/CD18)分子相结合 ,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壁内细胞的粘附及白细胞穿出血管壁 ,从而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迅速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肌急性缺血的关键。然而,缺血心肌再灌注有引起心肌损伤的一面,这种再灌注损伤与心肌击昏有关。心肌击昏的机理是复杂的,可能多种机制对心肌击昏起作用,也可能在同一病理生理过程中不同阶段某机制起主要作用。氧自由基的产生、钙超负荷与兴奋—收缩失偶联可能是最主要的机理。对心肌击昏的治疗尚在摸索之中,可能有价值的治疗措施包括:氧自由基产生抑制剂;氧自由基诱导的钙拮抗剂;中性粒细胞抑制剂和腺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作离体工作心脏灌流,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紧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心脏停跳液及再灌注K-H液中加入卡托普利可明显改善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组织乳酸,Na^+,Ca^2+及MDA的含量,并使心肌组织CK酶峰前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在瓣膜置换术中,一组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加冷晶体停跳液(St.Thomas医院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简称低温组),另一组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加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简称常温组)。两组缺再血期和再灌注期心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染色定性分析结果均为阳性,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组再灌注期SDH酶活力灰度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亚细胞Ca2 分布、含量及ATPase活性变化 ,探讨Ca2 反常与ATP酶泵功能抑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离体心脏灌注模型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测定心肌缺血再灌注原位亚细胞Ca2 变化 ;电镜酶细胞化学及生化方法测定ATPase分布及活性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 30min再灌注 30、6 0min肌浆网及肌膜Ca2 明显减少 (P <0 .0 1) ,而胞浆及线粒体内Ca2 明显增加 (P <0 .0 1)。再灌注肌浆网及肌膜Ca2 减少与胞浆及线粒体Ca2 增加呈负线性相关 ,r分别为- 0 .96 4和 - 0 .994,胞浆与线粒体Ca2 变化呈正线性相关 ,r为 0 .997。心肌缺血 30minATPase活性明显降低 ,缺血 30min再灌注 30及 6 0min进一步加重。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Ca2 超载发生在亚细胞水平 ,即亚细胞Ca2 的重新分布。ATPase泵功能抑制是心肌缺血再灌注亚细胞Ca2 紊乱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梗塞对照组、冠心宁注射液低剂量组、冠心宁注射液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塞范围、梗塞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1)冠心宁注射液低、高剂量组心肌梗塞范围均显著小于梗塞对照组(P0.01),两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宁注射液低、高剂量组IL-10水平高于梗塞对照组(P0.05),低于假手术组(P0.01);TNF-α水平低于梗塞对照组(P0.05),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两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能抑制大鼠坏死心肌TNF-α的表达,促进IL-10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梗塞范围,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对心肌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在体实验组、在体对照组、离体实验组、离体对照组。在体及离体实验组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 m的动物低压低氧舱中生活,舱内条件:大气压54 kPa、氧分压11.33 kPa、温度25℃;在体及离体对照组大鼠在正常氧环境中喂养。分别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在体及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4组大鼠再灌注损伤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酶变化。结果:在体实验可见,在体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前心率(HR)、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明显大于在体对照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均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缺血再灌注后,在体实验组HR、IVSs、LVPWd、LVPWs、LVEF、LVFS均明显大于在体对照组,IVSd、LVEDV、LVESV、SV均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缺血再灌注可使在体实验组、在体对照组的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在体对照组的损伤更明显;再灌注损伤后,在体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明显低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体实验可见,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离体实验组左室发展压(LVDP)、max(dp/dt)、min(dp/dt)均明显低于离体对照组(P均<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离体实验组LVDP、max(dp/dt)、min(dp/dt)均明显高于离体对照组,LVEDP明显低于离体对照组(P均<0.05);再灌注损伤后离体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离体对照组,LDH活性明显高于离体实验组(P均<0.05)。结论:慢性缺氧可提升心肌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抑肽酶等药物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的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B组 )将离体心脏置于 L angendorfl装置 ,经主动脉逆行灌注克氏液 ,灌注 30 min后 ,用 Thomas灌注停跳 40 min,最后再恢复灌注 30 min。用药组 (A组 )克氏液中加入抑肽酶及山莨菪碱。缺血前及再灌注期记录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 ,并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 30 min,A组左心室功能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 ;收集的灌注液中肌酸磷酸激酶 (CK)及乳酸脱氢酶 (L DH)较 B组明显减少 ;超微结构改善也优于 B组。结论 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er大鼠(n=24)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正常对照组持续灌注90 min;缺血再灌注组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姜黄素预处理组加入姜黄素(0.2 mmol/L)后,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结束时,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Ⅳ的活性。结果[结果部分应列举主要数据,并修改英文摘要] ①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坏死面积约为26.9±2.5%。经姜黄素预处理后,心肌梗死面积为21.8±2.2%,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Ⅳ活性分别为0.453±0.069、0.050±0.005,姜黄素预处理组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Ⅳ活性分别为0.565±0.071、0.059±0.004,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预处理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增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Ⅳ的活性,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P-选择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6 h组、24 h组、48 h组),溶剂对照组(6 h组、24 h组、48 h组)和IL-10干预组(6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各6只.参照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L-10干预组于造模成功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IL-10(1 μg溶于5 mol/L NaP 5 μl),溶剂对照组经侧脑室注射溶剂(5 mol/L NaP 5μl).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 h组、24 h组、48 h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分别为[(31.60±1.85)、(54.11±2.32)、(29.39±5.16)个]和P-选择素[(48.61±2.30)、(50.44±4.38)、(37.89±4.74)个],较假手术组[(7.61±1.14)个]和[0个]显著上调(P<0.01);IL-10干预组ICAM-1[(24.06±2.42)、(42.00±3.26)、(45.28±2.91)个]和P-选择素表达[(27.28±1.84)、(42.78±2.51)、(36.00±3.22)个],较溶剂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团腹外侧亚区(VMHvl)在脑心轴中的作用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心肌缺血假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心肌I/R)和化学遗传组(Pharm组,n=6,化学遗传+心肌I/R).利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harm组大鼠V...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缬沙坦(valsartan)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 h,再灌注5 h;后处理组:处理同对照组外,于再灌注前15 min耳缘静脉注射缬沙坦,剂量30 mg/kg;缬沙坦组:处理同后处理组外,在再灌注前5 min耳缘静脉注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分别于再灌注3 h和5 h取兔血,测定各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的水平.实验终末,取结扎部位心肌进行免疫组化处理,观察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后处理组血SOD含量高于其它组(P<0.01),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组(P<0.01),后处理组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eNOS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其余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再灌注损伤清除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活动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sICAM-1 sVCAM-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各型活动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IL)-1、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sICAM-1、sVCAM-1与疾病活动、疾病分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活动性JIA患儿与8名健康对照儿童sICAM-1、sVCAM-1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IL-1、IL-4、TNF-α水平。结果30例JIA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IL-1、IL-4、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各型JIA中sVCAM-1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sICAM-1仅在全身型及多关节型JIA患儿中与关节肿胀指数、夜间痛呈正相关(P<0.01),与炎性指标ESR、CRP等无关。结论JIA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IL-1、IL-4、TNF-α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JIA的发病过程,sVCAM-1、sICAM-1可与ESR、CRP一起作为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指标,且可能与JIA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