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被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d),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20例),疗程均为8周。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在治疗前、后测定CRP浓度,观察比索洛尔对心绞痛的疗效及对CRP的影响。结果:比索洛尔缓解心绞痛有效率达86.66%,心电图ST-T段改善率76.66%。血浆CRP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CRP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富马酸比索洛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脑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地尔硫艹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NP和CRP水平变化及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和CRP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有效降低BNP和CRP水平,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以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5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 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6mg/L±0.27mg/L)显著升高,P<0.001.冠心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浓度(7.38mg/L±5.7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纽(5.40mg/L±11.7mg/L),P<0.001;急性心梗组血清hs-CRP浓度(32.75mg/L±23.16mg/L)又分别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 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龄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 9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检测各组的血浆BNP和hs-CRP、D-D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BNP的差异及BNP与hs-CRP、D-D、LVEF值的关系;并将AMI组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T2DM)和无T2DM亚组,观察其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组血浆BNP、hs-CRP、D-D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 <0.05),UA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NP与hs-CRP 、D-D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亚组分析合并T2DM组各项指标浓度均高于无T2DM组.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提示BNP 、hs-CRP和D-D的水平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联合分析有助于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的172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体检中心健康对象6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GDF-15、BNP、hs-CRP等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GDF-15、BNP、hs-CRP与CHD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测定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AMI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SAP组、UAP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4组GDF-15、BNP、hs-CRP及内皮素测定值差异均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均为AMI组UAP组SAP组健康组(P0.05)。3组Gensini积分AMI组UAP组SAP组(P0.05)。Gensini积分与GDF-15、BNP、hs-CRP及内皮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GDF-15、BNP、hs-CRP在不同类型CHD患者中的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与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检测其血CRP水平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1)与对照组、SAP组相比,UAP组患者CRP水平明显升高(P分别<0.01,<0.05),但对照组与SAP组相比CRP水平未见升高(P>0.05);(2)UAP组中,CRP与TG、Lp(a)呈正相关(r=0.32,0.45;P=0.031,0.021)。结论:UAP组患者CRP水平升高,且与TG、Lp(a)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脑钠肽(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CHD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50例,健康对照者14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GDF-15水平、BN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01).AMI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最高(P<0.01),U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GDF-15与BNP、GDF-15与hs-CRP以及BNP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r=0.558、r=0.545、r =0.579,P<0.01).结论 血GDF-15、BNP和hs-CRP水平随CHD类型的不同而变化,说明GDF-15、BNP和hs-CRP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组于人院24h内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①UA组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的BNP[96.3(79.8~100.1)]、cTnI(0.078±0.022)和hs—CRP(9.68±1.95)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ⅠB组BNP50.0(32.6±58.8)、Tnl(0.018±0.06)、hs—CRP(4.88±1.83);ⅡB组BNP90.6(69.6~95.8)、Tnl(0.042±0.010)、hs—CRP(5.72±2.08),P均〈0.05]。②冠脉三支病变组的BNP(99.65±19.73)与双支病变组的BNP(48.54±10.79)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0.37±8.52)。三支病变组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16%比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NP、cTnI和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舒张性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主要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异常导致〔1,2〕。血清脑钠肽(BNP)、糖类抗原(CA)125、C反应蛋白(CRP)是近些年来研究认为与心力衰竭关系较为密切的几类指标〔3〕,但是对于其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意义的临床研究较为少见〔4〕。本文旨在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CA125、CRP水平变化情况。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和肽素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脑钠肽、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1),而高敏C反应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脑钠肽、和肽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王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59-1960
冠心病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起重要促进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对炎症发展起关键的介导作用,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高表达。脑利钠肽(BNP)主要来源于心房,其可能对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C反应蛋白水平对其进行分组,并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及对其不良事件进行统计。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且随着该指标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也随之增高。结论 C反应蛋白是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老年(年龄>60岁)颅脑损伤患者及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BNP及D-D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D-D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轻型及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相比,重型患者血清D-D和CRP水平较高,而BNP水平较低(均P<0.05)。死亡组血清D-D和CR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而BNP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经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显示,与单一指标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灵敏性、准确性、特异性显著较高(P<0.05)。结论血清BNP、D-D和CRP水平测定有助于评价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通过联合测定可提高上述指标在临床上应用的灵敏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7例,男性40例,女性57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予以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性质,检测血清hs-CRP,对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超声特征行进行分析。结果男性较女性患者平均年龄高[(66.5±9.9)岁vs(62.8±10.9)岁],斑块负荷低[(62.20±8.60)%vs(67.30±10.10)%];男女性纤维成分最多[(55.18±13.13)%vs(58.30%±10.39)%];钙化成分最少[5.64±5.61 vs 4.86±3.73]。男女性血清hs-CRP为(8.5±10.1)mg/L和(6.5±6.4)mg/L。斑块纤维成分、纤维脂质、坏死成分和钙化成分均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时,hs-CRP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力衰竭组)和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BNP、hs-CRP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患者BNP、hs-CRP、LVDD均明显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BNP、hs-CRP、LVDD较Ⅲ级组均明显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BNP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25,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r=-0.876.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CRP与心功能分级(r=0.357,P=0.02)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r=0.202,P=0.078)、LVDD(r=0.374,P=0.072)无明显相关.结论 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BNP和hs-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前白蛋白、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五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1例AMI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龄38~78岁,平均(56.14±5.76)岁。按治疗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0例)与未发生组(51例)。入院后检测前白蛋白、BNP、c Tn T、CK-MB水平。收集患者住院的一般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年龄、BNP、c Tn T、CK-MB显著升高,糖尿病比例增加,心功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680,95%CI:1.186~6.058)、糖尿病(OR=2.372,95%CI:1.161~4.822)、心功能分级(OR=3.364,95%CI:1.233~9.172)、BNP(OR=1.980,95%CI:1.125~3.483)、c Tn T(OR=1.532,95%CI:1.077~2.352)为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BNP、c Tn T、CK-MB为AM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而前白蛋白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宋浩明  罗明  邓南伟 《心脏杂志》2002,14(2):132-133
目的 :比较扩张性心肌病 (DCM)与稳定型 (SA)、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外周血心肌营养素 - 1与脑尿钠肽的水平。方法 :选择 DCM和 SA,UA患者各 30例 ,并选择 30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检测心肌营养素 - 1(CT-1)和脑尿钠肽 (BNP)。结果 :3组患者 CT- 1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P<0 .0 1) ,且 DCM,U A组较 SA组也明显升高 (P<0 .0 5 ) ;DCM与 UA组的 BNP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 .0 1) ,而 SA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DCM组与UA组的 CT- 1和 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CT- 1在 DCM与 U A的病程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CT- 1可能与 BNP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纳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功能关系,为临床诊断评估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疾病组),并进行心功能分级;选取同期健康人群200例(对照组),测量血清hs-CRP、BNP水平。结果疾病组BNP和hsCRP分别为415.28±96.73f g/ml和86.83±17.50 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增加,BNP和hs-CRP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s-CRP、BNP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0例入院时按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 mg/L和<5 mg/L分为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累积记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结果hs-cRP≥5 mg/L组患者病变血管数、狭窄累积计分均高于hs-cRP<5 mg/L组,且多支病变、中重度狭窄的发生率亦高于hs-CRP<5 mg/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UAP患者急性期hs-CRP增高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