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减轻内皮素-1(ET-1)引起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5组:DMEM组(对照组)、ET-1组、ET-1+PIO(1×10-9 mol/L) 组、ET-1+PIO(1×10-8 mol/L)组及ET-1+PIO(1×10-7 mol/L)组。将大鼠心肌细胞培养24 h后,吸取培养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药物干预24 h,培养液中LDH的活性ET-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ET-1+PIO组LDH的活性低于ET-1组,其中1×10-8mol/L和1×10-7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SOD的活性:ET-1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PIO组高于ET-1组,其中1×10-8 mol/L和1×10-7 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P<0.01)。MDA的含量:ET-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T-1+PIO组低于ET-1组,其中1×10-8 mol/L和1×10-7 mol/L PIO+ET-1组较ET-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PIO可保护ET-1引起损伤的心肌细胞,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对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每组8例:空白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mol/L)组、缺氧复氧+苯那普利(1×10^6mol/L)+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1×10^6mol/L)组。细胞缺氧1h,复氧2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苯那普利+HOE140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LDH、MDA、[Ca^2+]i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结论苯那普利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明显保护心肌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激肽-缓激肽释放系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作用途径.方法采用纯化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低剂量组(1×107 mol/L)、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组中剂量组(1×106 mol/L)、缺氧复氧 苯那普利高剂量组(1×105 mol/L)、缺氧复氧 中剂量苯那普利 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组(1×106 mol/L).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取细胞测定MTT代谢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细胞缺氧复氧时LDH及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及MTT代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不同剂量的苯那普利组降低LDH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MTT代谢率,与缺氧复氧组比较(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改变;苯那普利与HOE140合用时,与中剂量苯那普利组比较上述指标呈反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苯那普利通过抗自由基达到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激活激肽-缓激肽释放系统,促进缓激肽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 方法 在分离的老年大鼠心肌细胞H/R模型上,观察bFGF预孵育对H/R后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ATP含量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滤纸法测定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活性的变化。 结果 bFGF激活ERKs,并呈剂量依赖性减轻H/R所致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bFGF10ng组(70.0±4.6)%,H/R组(53.0±4.5)%,P<0.01〕和细胞内ATP含量〔bFGF10ng组(23.1±2.3)nmol/106细胞,H/R组(12.3±2.1)nmol/106细胞,P<0.01〕升高,细胞浆酶LDH漏出〔bFGF10ng组(257.3±51.0)U/L,H/R组(372.5±69.2)U/L,P<0.05〕减少;ERKs上游激酶抑制剂PD098059完全消除上述保护作用〔PD098059组细胞存活率(57.0±5.8)%,ATP含量(15.1±2.6)nmol/106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325.5±59.0)U/L,与bFGF10ng组比较均为P<0.01〕。 结论 bFGF可以提高老年大鼠心肌细胞对于缺氧的耐受性,其保护机制涉及ERKs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Crocin)对大鼠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SD大鼠心肌细胞,应用氯化钴(CoCl2)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实验模型.研究分为两部分,(1)实验分组(各组样品数η=6):空白对照组、CoCl2组(CoCl2 250 μ mol/L)、不同浓度藏红花素[10(-7~ -3)mol/L]+ CoCl2组和阳性对照组(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采用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检测法测定不同浓度藏红花素对缺氧心肌细胞活力影响.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2)实验分组(各组样品数η=3):实验对照组,缺氧组(CoCl2 250 μ mol/L)、藏红花素(10-5 mol/L)组和藏红花素(10-5 mol/L)+ 缺氧细胞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脯氨酰羟化酶1、2、3(PHD 1、2、3)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藏红花素10-5 moL/L+ CoCl2组与CoCl2组比较,心肌细胞活力增强(P<0.01),缺氧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P<0.01),丙二醛的含量降低(P<0.01).②藏红花素(10-5 mol/L) +缺氧细胞组与缺氧组比较,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增高(P<0.01).③藏红花素(10-5 mol/L)+缺氧细胞组心肌细胞PHD2蛋白和mRNA表达较缺氧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PHD3 蛋白和mRNA表达则均明显减少(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红花素对缺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藏红花素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 介导的低氧反应通路有关,PHDs可能参与了该反应的病理生理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6.
硫化氢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硫化氢(H_2S)对缺氧不同时间的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直接影响及其对复氧损伤的间接影响,分析其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硫氢化钠(NaHS)0组、缺氧硫氢化钠 100 μmol/L组、缺氧硫氢化钠 200 μmol/L组、缺氧硫氢化钠400 μmol/L组以及缺氧-复氧硫氢化钠0组、缺氧-复氧硫氢化钠100 μmol/L组、缺氧-复氧硫氢化钠 200 μmol/L组、缺氧-复氧硫氢化钠 400 μmol/L组.在缺氧24 h、48 h、72 h后及复氧2 h后均检测细胞存活数量、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缺氧硫氢化钠100 μmol/L组、缺氧硫氢化钠200 μmol/L组和缺氧硫氢化钠 400 μmol/L组缺氧培养24 h、48 h和72 h后与各自时间点缺氧硫氢化钠0组比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硫氢化钠 200 μmol/L组和缺氧硫氢化钠 400 μmol/L组在缺氧培养24 h后较缺氧硫氢化钠100 μmol/L组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氧-复氧硫氢化钠100 μmol/L组、缺氧-复氧硫氢化钠200 μmol/L组和缺氧缺氧-复氧硫氢化钠400 μmol/L组缺氧培养24 h、48 h、72 h并复氧2 h后较各自时间点缺氧-复氧硫氢化钠0组比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升高(P<0.01)、复氧后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量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0~400 μmol/L 硫氢化钠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具有保护效果.200~400 μmol/L 硫氢化钠对缺氧24 h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入血成分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_2O_2损伤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成正常细胞组(Sham)、H_2O_2损伤细胞组(H_2O_2)、人参入血成分含药血清5 min组(SFP 5 min)、人参入血成分含药血清10 min组(SFP10 min)、入血成分组2%组(SFY2%)、入血成分组5%组(SFY5%)。Sham组为10%胎牛血清的DMEM;H_2O_2组为终浓度200μmol/L H_2O_2的10%胎牛血清的DMEM;SFP5 min组为终浓度200μmol/L H_2O_2的10%5 min含药血清的DMEM;SFP10 min组为终浓度200μmol/L H_2O_2的10%10 min含药血清的DMEM;SFY2%组为终浓度200μmol/L H_2O_2的2%移行成分和10%胎牛血清的DMEM;SFY5%组为终浓度200μmol/L H_2O_2的5%移行成分和10%胎牛血清的DMEM。经作用后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自主搏动频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含量的差异及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人参入血成分能明显提高H_2O_2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自主搏动频率、SOD含量,减少心肌细胞MDA含量和LDH的漏出量,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活性的异常升高,改善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人参入血成分能够通过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抗氧化损伤、对抗钙超载、调整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对损伤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纯化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低剂量组(1×10-7 mol/L)、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中剂量组(1×10-6 mol/L)和缺氧复氧+苯那普利高剂量组(1×10-5 mol/L).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TNF-α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40.32±5.54和5.43±3.32,P<0.05)、LDH(27.83±2.71和8.0±1.41,P<0.01)和MDA(0.757±0.036和0.131±0.029,P<0.01)含量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照组为36.13±1.43,其他各组为13.20±1.10、8.87±1.43、21.84±1.31、24.34±1.07,分别为P<0.01和P<0.05);各组苯那普利均减弱TNF-α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和LDH的释放,明显提高SOD活性,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结论 苯那普利可抑制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过度分泌TNF-α,具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离体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与 CoQ_(10)(1×10~(-4)mol/L)共同孵育后,明显增加了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并减轻了复氧损伤的程度。表现为杆形细胞存活率的增加,细胞 LDH 释放被抑制和 MDA 含量的减少。如缺氧后才应用 CoQ_(10),则细胞复氧损防无明显改善。预先给大鼠愎崆注射 CoQ_(10)(20mg/kg),也能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和复氧损伤的耐受能力。此结果提示 CoQ_(10)可作为细胞保护剂,有益于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I/R组),基因转染小、大剂量组(AdHIF-1α组,MOI50,100),转染腺病毒空载体组(AdBlank组),转染HIF-1α核酶基因组(AtHIF-1α组)。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活性情况。结果:AdHIF-1α组(MOI50,100)较I/R组、AdBlank组、AtHIF-1α组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IF-1α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