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麻疹病毒感染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病毒是一种15k bp,被膜的负链RNA病毒,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只感染人等灵长目动物,它是一种稳定的单型病毒,难以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2.
钩虫感染的免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钩虫感染的免疫张仁刚川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南充637007冯瑞元华西医科大院寄生虫教研室成都610041钩虫感染引起的贫血是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91年调查南方各省区农村人体钩虫感染仍高达24.3-77....  相似文献   

3.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各期原虫的抗原成分具有多样性,对疟原虫抗原差异及疟原虫感染免疫应答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对疟原虫致病机制和宿主自愈机制的认识,可为疟疾的综合控制方法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钩虫的感染和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钩虫病流行的现状、宿主对钩虫感染免疫应答及钩虫的免疫逃逸机制,为钩虫病的免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并殖吸虫感染的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动物源性疾病,涉及虫种颇多,临床表现复杂,流行范围广泛,且不断有新疫区发现,值得引起重视。自1850年Diesing首次报道Paragonimus rudis以来,学者们在病原生物学、生态学、流行病学、分类学、免疫学和临床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Yokogawa(1965)~[1]、何毅勋(1977)~[2]、温桂芝(1977)~[3]、陈翠娥等(1978)~[4]和钟惠澜等(1981)~[5]曾对并殖吸虫和并殖吸虫病作过较全面的综述。本文就其免疫学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毒感染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是非特异反应,如NK细胞活力增强、IFN分泌增多等。初次感染几天后,获得性免疫反应变为主要反应。它有3种有效“武器”:CTL的杀伤作用、CD~(4 )辅助作用、抗体的中和或杀伤作用。每种“武器”识别病毒的抗原有所不同,3种“武器”在被感染者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①CD~(8 )细胞在清除病变细胞方面起重要作用。被感染的细胞通过MHC-Ⅰ类分子和β-2微球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在细胞表面递呈抗原,CD~(8-)、CTL能特异性地识别这类内源性抗原。但是,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免疫特点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消除“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逐渐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能力,容易罹患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与衰老有关的免疫功能变化一、细胞免疫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一般减少,60岁以上老人仅为年轻人的70%左右。引起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变所致,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1)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非HIV感染免疫损害宿主肺部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并发症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和其它HIV阴性免疫损害宿主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病因众多,包括感染性病变和非感染性原因。其中感染性病变占2/3以上。病因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卡氏肺孢子菌等。早期使用侵袭性诊断措施,尤其是支气管镜的检查在病因的鉴别诊断中起了较大作用。而诊断延迟5天以上,死亡率增加3倍以上。本文对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措施和诊断原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感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巨细胞病毒(CMV)、幽门螺杆菌(Hp)、单纯疱疹病毒(HSV)、流感病毒、EB病毒、B型柯萨奇病毒(CBV)等都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随着机体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数即感染负荷的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也随之增加。病原体感染可能作为一种损伤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系统,激发局部免疫反应甚至全身性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下面仅就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正>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炭疽杆菌,其芽胞具有顽强的生活力和较强的致病力。已知本菌含有3种毒力因子,即致死毒素(第Ⅲ因子,LF)、水肿因子(第Ⅰ因子,EF)和保护性抗原(第Ⅱ因子,PA)。有致病力的炭疽杆菌能形成芽胞和荚膜,芽胞不但能使本菌的抵抗力增强,也与产毒有关。荚膜是本菌的一种侵袭因子,在感染过程中可以抵抗白细胞的吞噬和杀灭。  相似文献   

12.
13.
14.
巴贝虫的感染伴随着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现有的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力与巴贝虫感染的发生、发展、愈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是从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固有免疫应答及B细胞、T细胞等的获得性免疫应答等方面来阐述机体感染巴贝虫后的免疫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免疫生理学指机体各系统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免疫反应引起的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动态关系。鉴于以下发现,认为对肠道寄生虫的生理学反应受宿主免疫状态限制:(1)许多肠道寄生虫引起局部炎性反应;(2)再次感染比初次感染炎性反应发生早;(3)炎性  相似文献   

17.
一、免疫功能低下致肺部感染的病因免疫功能失调、功能低下,甚至免疫缺陷,除了  相似文献   

18.
<正> 弓形体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细胞内寄生虫,能感染各种哺乳类动物。在大多数病例,感染是无症状的。在一些健康人群和动物中,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相当高,平均为25~50%。急性弓形体病例则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据最近报道[1],50%爱滋病(AIDS)病人患弓形体病,先天性感染本病的新生儿也不少见。家畜弓形体病还可引起羊和猪的流产。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感染免疫反应和虫体的抗原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感染 弓形体主要是通过胃肠道途径侵入动物体内,在侵人部位呈细胞内增殖。一旦宿主细胞破坏,虫体则侵入邻近的细胞,并通过淋巴和血流系统播散全身。目前认为弓形体侵入的机制有两种,一是弓形体可被吞噬细胞摄取,但仍保持自身的活力而侵入;二是弓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和总结了幽门螺杆蓖疫苗研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免疫途径及疫苗转送系统的确定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的探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结核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核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报告的4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其OT(+),血清中抗PPD-IgG(+),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经抗结核药物治疗2-3个月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作者对两者相关性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系统复习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