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免疫反应研究的报道日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均为动物或体外间接试验。只能反映出肝癌病人全身免疫功能的一般概貌,对宿主抗肿瘤免疫在体内对肿瘤的直接作用则了解甚少。最近有人提出肿瘤局部免疫概念,认为局部免疫直接代表宿主抗肿瘤免疫力。为全面了解肝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索抗肝癌综合治疗,我们对不同病期的原发性肝癌局部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了较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细胞会通过免疫逃逸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外周血的免疫学指标可部分反映患者免疫状态,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急性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反应.约有15%-25%的HCV感染可被宿主免疫反应所自限清除,而大多数则呈慢性持续性感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大量研究证实宿主遗传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异,进而影响到HCV感染的不同临床结局.本文主要对相关的潜在基因多态性与HCV感染转归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疫调节效应可以调控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对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导致持续性肝细胞损害,影响对病毒的清除能力.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激发机体能够针对外界病原体的侵入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其数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他不仅可以作为宿主抗病毒的功能细胞,也可以作为有利于病毒传播和逃避免疫损伤的载体.因此,对CHB状态下DCs性质的研究及功能提高途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TB)每年导致200多万人死亡,在全球单一传染病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尽管宿主产生了强大的免疫反应,但结核分枝杆菌(MTB)还是成功地逃避了宿主的免疫,并建立了一个持续性感染的状态。MTB以何种机制逃避有力的宿主免疫反应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了宿主抗MTB的免疫反应。MTB通过招募MSCs到达感染部位来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MSCs渗入感染MTB的小鼠组织和T淋巴细胞中,参与肉芽肿的形成,诱导Tregs的分化和发育及建立T细胞耐受。MSCs可通过产生一氧化氮(NO)来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及影响TGF-β受体Ⅱ的功能来增加TB的易感性。MSCs在MTB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TB治疗的独特靶点。  相似文献   

7.
叶胜龙 《肝脏》1998,3(2):37-38
机体可通过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阻止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肝癌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宿主则通过其防御机制干扰肝癌的形成及播散,目前对此尚未完全了解。本文简要介绍宿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防御机制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肝癌微血管形成、生长和转移诸方面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 3 6例肝癌术后癌组织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在肿瘤组织的胞内分布及其表达 ;并以ELISA法测定癌灶、癌旁及远癌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 63 .9%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组VEGF阳性表达率与有包膜组存在显著差异 ;肝癌伴有远处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癌灶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远癌组织(P <0 .0 1)。结论资料提示VEGF在肝癌组织中高度表达 ,它在HCC的血管形成、肿瘤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癌组织中VEGF过度表达是反映肿瘤侵袭生长及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治疗效果不理想 ,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肝癌基因治疗做了大量工作[1,2 ] ,虽然目前肝癌基因治疗尚处于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阶段 ,但亦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1 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为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向 :1 1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 ①针对免疫应答细胞的治疗 :对肝癌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修饰 ;应用基因转导技术 ,在体外将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发展测定宿主免疫状况的体外试验,Butcher和Cohen(1972)的研究证实了免疫血清能抑制诺氏疟原虫在培养基中的繁殖。认为这种抑制抗体提供了与免疫状态一致的指标,并可能表示保护性抗体。但考虑到疟疾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和抗原变异等问题,一种试验不见得能很好地测定宿主的免疫状态。本文作者研究了体外裂殖子的侵入试验和感染裂殖体的红细胞凝集试验(SICA)与宿主功能性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肝癌的基因治疗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治疗方案包括:抑癌基因治疗,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等。本文对肝癌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一、抑癌基因治疗 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助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不同肿瘤发生异常变化的这两类基因的构成谱系均不完全相同,可以利用这些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特征及变化对肿瘤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阻断癌基因的表达或恢复抑癌基因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发展或恢复其正常  相似文献   

12.
Fas/FasL在肝癌免疫逃避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 ,对 41例肝癌组织中Fas、FasL表达及肝细胞凋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 ,肝癌中Fas阳性率为 31 .71 % ,癌旁肝硬化Fas阳性率 80 .0 0 % ,癌细胞Fas表达较癌旁显著减小 ,肝癌及癌旁肝硬化FasL阳性率分别为 41 .46 %、65 .0 0 % ;FasL表达在二者间无显著差异。肝癌组织Fas、FasL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无关。Fas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呈负相关 ,FasL表达则与其无关。Fas抗原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Fas抗原表达阴性组。表明Fas/FasL系统在原发性肝癌肿瘤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 ,Fas抗原表达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癌细胞内多种蛋白加工处理所产生的异常多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递呈,激发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从而对肿瘤产生免疫作用.但受多因素影响,肝癌组织中的CTLs功能受抑制或呈无功能状态,影响其抑癌作用.近年来,在肝癌重新活化和增强CTLs功能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果.现就其新进展,从强化抗原提呈及直接诱导两条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1]。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机体的免疫状态特别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平衡,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当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在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机体免疫功能就可能出现紊乱,进而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就肺癌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体。作为胞内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发生、发展及患者的治疗转归,因此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应答具有作为结核病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的潜在价值。特别是在目前病原学诊断技术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宿主的免疫学指标反映疾病的状态是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领域。作者主要从基于结核病宿主免疫反应的临床检测技术为切入点,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本领域的基础研究热点和临床应用实例,为早期精准诊断结核病提供重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CT边缘特征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边缘形态特征,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34蛋白在癌灶边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34与艾滋病合并肝癌边缘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T病灶边缘不清在病理上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多见;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强化者,多见肝细胞癌微血管,边缘组织CD34阳性表达呈"肝细胞癌型染色",肿瘤呈中、低分化,术后发生肝内转移灶或肿瘤复发的几率高。结论:CD34蛋白在癌灶边缘阳性表达与艾滋病合并肝癌CT边缘模糊并明显强化及肿瘤边缘浸润密切相关,艾滋病合并肝癌边缘的CT形态特征,能较好地反映肿瘤边缘的情况,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情况及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近年来有关宿主免疫水平对棘球蚴生长发育的影响、棘球蚴对宿主免疫功能的破坏,以及棘球蚴病免疫防治研究的进展。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非特异性的宿主免疫反应对棘球蚴的寄生、生长和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卡介苗(BCG)或植物血凝素(PHA)激活的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而补体则能溶解棘球绦虫成虫及原头节。同时,经眼镜蛇毒素处理的棉鼠,其体内的多房棘球绦虫发育增殖增快,并易于转移扩散。棘球蚴感染可引起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宿主的免疫反应如何进一步影响棘球蚴囊的发育、增殖,及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如何参与杀灭或破坏棘球蚴囊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免疫防治探讨的结果指出,用棘球蚴原头节及其提取物、成虫、成虫分泌物或囊液及囊壁的提取物作免疫原进行免疫时,对犬和羊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及BCG与甲苯达唑并用时可增强抗泡球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肝癌切除后19例能够生存10年以上的主要原因有4个:(1)多数病例是早期以及癌灶小。(2)病理表现显示患者有好的免疫功能,每例肿瘤均有纤维包膜、多数瘤体内有纤维分隔或板状增生,癌周(内)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3)手术根治率高。(4)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例少。早期诊断和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可以依赖有效的免疫逃避机制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并造成慢性感染。包囊囊壁、原头节和囊液等所含抗原物质多而复杂,在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棘球蚴逃避宿主免疫反应机制分为主动免疫逃避与免疫调节两种:棘球蚴通过抑制补体的激活,耗竭特异性抗体,影响T细胞活性,下调B细胞功能等有效地避开宿主的免疫反应。棘球蚴的EgTeg蛋白和囊液中的抗原B等能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刺激宿主产生TH2型细胞因子,激发非保护性的免疫应答;干扰单核细胞分化和调节树突状细胞的表型,逃逸宿主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变,而且由于持续HBV感染和宿主免疫反应,终可导致肝细胞癌(HCC)。过去对其机制不清,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先进技术的应用,这方面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HBVX基因的表达产物(HBx)与HCC的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关于其机制现有多种观点提出,特别是HBx与抑癌基因p53作用的机制、HBx的基因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以及HBx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激活转录的机制等,均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据近期文献报道,除上述外HBx还有其他重要功能,如对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效应。所以HBx被认为是一多功能的调节因子。台湾儿童广泛推行乙肝免疫,使HCC发病率明显下降的报道引起广泛重视,这提示免疫是预防肝癌的有效措施,也证明HBV感染与HCC发病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