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该年龄段SITP患儿临床联合应用rhTP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3岁以下联合应用rhTPO治疗的SITP患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①共有55例3岁以下SITP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7例,女18例;中位月龄为19(1.37~34.50)个月;中位病程为0.67(0~12)个月;41例(74.5%)为新诊断的ITP,11例(20.0%)为持续性ITP,3例(5.5%)为慢性ITP。患儿基线血小板计数为6(1~9)×10~9/L。出血情况:Ⅱ级42例,Ⅲ级11例,Ⅳ级2例。②患儿均为联合用药,其中10例rhTPO单独联合丙种球蛋白,45例同时联合激素及丙种球蛋白。③给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7天,血小板中位计数分别为17(0~121)×10~9/L、63(1~349)×10~9/L、91(4~996)×10~9/L、176(11~1 687)×10~9/L及129(1~697)×10~9/L。在给药第7天、第14天及停药后第7天,患儿总有效率分别达76.0%、90.2%、73.9%。④在联合应用rhTPO第3天有6例患儿出血评分降为0级,第7天有11例患儿出血降为0级,其余患儿在停药7天出血降为0级。⑤未观察到发热、皮疹等与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TPO可协同免疫治疗,迅速有效提高婴幼儿SITP患儿血小板水平,帮助其度过危险期,有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疗程14 d。结果 82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15.5(6.0-24.0)×109/L,给药起(5、7、15)d时分别升至27.5(16.0~47.0)×109/L、35.0(20.5-78.0)×109/L和77.0(41.8-119.5)×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28天,血小板计数中位数降至76.5(35~120.3)×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85.3%,其中显效58.5%(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8%(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3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16例中1例在给药起21 d和28 d的血清中检测出低滴度抗TPO抗体,但不具有中和活性。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例ITP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疗程14 d。对照组在服用达那唑14 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加用rhTPO皮下注射,1.0μg/kg,疗程14 d。2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均服用达那唑,0.2 g,每日3次。结果:试验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8.0(4.0~15.0)×109/L,用rhTPO后血小板最高值为100.0(49.0~118.5)×109/L,与用药前相比P<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开始治疗后28 d,血小板计数降至39.0(22.0~68.5)×109/L。对照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6.0(4.0~10.0)×109/L,第1阶段(1~14 d)仅用达那唑治疗血小板最高值为33.0(23.0~72.0)×109/L。第2阶段(14~28 d)加用rhTPO,血小板计数最高值为111.5(60.0~152.0)×109/L,与用药前及第1阶段最高值相比均P<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4...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ITP患者39例,其中采用rhTPO治疗21例作为研究组(rhTPO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18例作为对照组(丙球组)。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rhTPO组和丙球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和1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hTPO组和丙球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4.44±0.88)d和(5.52±2.65)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7d后,rhTPO组和丙球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1.8±29.1)×109/L和(130.0±56.5)×109/L;而治疗14d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38.3±95.3)×109/L和(221.4±83.3)×109/L,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联合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疗效相当,可作为重症ITP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7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5例患者中男25例、女50例,中位年龄44(19~66)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中位值13(1~66)×10~9/L,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3个月及第6个月PLT中位值分别为29(1~286)×10~9/L、57(3~616)×10~9/L、67(3~300)×10~9/L、92(10~397)×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PLT水平(均P=0.00);治疗总有效率81.33%(61/75例);PLT≥3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3~42)d。(2)不同艾曲泊帕剂量组间的体重或BMI水平比较发现均不影响药物的起效剂量,P0.05。36例患者既往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11例为rhTPO治疗有效),结果显示rhTPO治疗是否有效不影响艾曲泊帕的疗效,P0.05;另外,艾曲泊帕的疗效在不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否以及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vs 75.00%、87.88%vs 76.19%,均P0.05。(3)肝脏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为最常见的艾曲泊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或回至基线水平;期间发生血小板升高相关脑梗死1例。结论:艾曲泊帕对于ITP患者有效率高,为快速提升PLT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推荐成人患者可选50mg剂量起始,同时联合预防性保肝治疗。但艾曲泊帕停药后维持作用时间短暂、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在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PLT≤75×109/L)的患者66例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IL-11 3 mg/次,qd;另一组接受皮下注射rhTPO 15000μg/次,qd;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rhIL-11和rhTPO两个治疗组入组例数分别为42例和24例,rhIL-11和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rhIL-11和rhTPO两组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5.95×10~9/L±12.31×10~9/L、45.92×10~9/L±37.47×10~9/L;rhIL-11治疗的第10天血小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rhTPO治疗的第7天血小板数值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在治疗开始的第3天血小板计数开始升高,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rhIL-11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分别增长了4%、18%、21%、50%,相比治疗前,rhTPO组第3、5、7、10天的血小板分别增长了39%、84%、145%、267%;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rhIL-11治疗前后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rhTPO治疗后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 L-11与rhTPO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100%,且二者之间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IL-11治疗后血红蛋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rhTPO对血红蛋白无影响;rhIL-11和rhTPO对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肝功能及凝血无影响;rhTPO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rhIL-11(P0.05).结论rhIL-11与rhTPO均能短期显著升高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水平,相比rhIL-11,rhTPO提升血小板时间更快,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沈阳三生制药厂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和9 例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1.0g/(kg·d),动态监测注射后血小板增长情况。结果:肿瘤化疗组使用rhTPO 9 d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需19±9.4 d,较对照组24±6.2天明显缩短。难治性ITP组显效6例,良效3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TPO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及难治性ITP患者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有促进血小板生成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h皮下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连续用药7~14d,或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100×109/L停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不接受rhIL-11。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0.34)×109/L和(13.69±6.52)×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29±0.58)单位,对照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81±1.37)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皮疹。结论 rhIL-11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2例第1个周期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4 h皮下注射rhIL-11,1.5 mg/次,1次/d,连续用药7~14 d,或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100×109/L停药;对照组第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不接受rhIL-11.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0.34)×109/L和(13.69±6.52)×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29±0.58)单位,对照组需要输注单采血小板平均数为(0.81±1.37)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疼痛、结膜充血、皮疹.结论 rhIL-11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与安慰剂比较,评价艾曲泊帕每天1次治疗经治的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并评价艾曲泊帕长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既往接受过一线以上方案治疗的成人慢性ITP患者,病程12个月以上,首次艾曲泊帕服药前血小板计数30×10~9/L,患者随机分组进入第一阶段(8周)双盲期治疗。艾曲泊帕起始剂量25 mg,每日1次,口服,按照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治疗目标为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50)×10~9/L,达标者判断为治疗有效。完成第一阶段治疗的患者进入第二阶段开放期(24周)和第三阶段延长期治疗。艾曲泊帕停药后随访4周。结果:本中心研究起止时间为2013-06-14-2018-08-31。15例患者入组,治疗组12例,对照组3例。第42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患者分别为8例(66.7%)和0;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次数≥1次的患者分别为10例(83.3%)和0。首次出现血小板计数≥50×10~9/L的中位时间为8(8~42)d。开放期第24周时,患者血小板计数中位数77(4~198)×10~9/L,9例(60.0%)维持有效。75%以上访视时间有效者5例(33.3%)。停止艾曲泊帕治疗后第4周时,3例(21.4%,3/14)患者维持有效。6例(46.2%,6/13)患者停止或减少合并药物治疗。艾曲泊帕治疗后出血改善。恶心和转氨酶增高是常见的不良事件,血栓事件2例。结论:艾曲泊帕治疗经治成人慢性ITP有效率高,患者长期应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输注血小板改善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的疗效不确切,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rhTPO)能否减少肝硬化患者术前输注血小板。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肝细胞癌患者36例,均需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术前给予rhTPO 15000U皮下注射,1次/d,连续应用10 d。结果 在76例患者中,血小板计数为40~50×109/L组23例,血小板计数<40×109/L组53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第8 d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较基线明显升高【>50×109/L,分别为(76.0±26.6)×109/L和(54.4±24.3)×109/L]。在治疗第12 d,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到高峰[分别为(95±34.8)×109/L和(67.9±25.1)×109/L],在治疗后第30 d,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水平;应用rhTPO治疗后,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对血凝功能无明显影响,两组未观察到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rhTPO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术前血小板输注的替代疗法,能降低术中出血风险,且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1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输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的指征.方法:比较122例ITP患者输注血小板和未输注血小板的临床转归;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参照PAIg,分析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67例未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有2例PLT<10×109/L的患者发生严重出血危及生命,55例输注血小板的惠者,有17例(31%)PLT较输注前降低,其中7例输注后PLT<10×109/L,未发生严重出血;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86%,PAIg升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如无明显的出血症状,ITP血小板输注指征建议PLT<10×109/L,应输注少白细胞同型单采血小板制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帮助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ITP)患儿度过急性出血风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2例接受rhTPO单药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出血评分(IBLS)为2分的SITP患儿临床资料,观察2周,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IBLS评分,评价rhTPO在帮助SITP患儿度过出血风险期的效果。结果:1疗效评价:PLT上升情况:完全反应(CR)率59.1%,有效率9.1%,总有效率(OR)68.2%,新诊断、持续性和慢性SITP的OR分别为75%、50%和50%;PLT达30×109/L的中位时间为6(1~14)d,PLT达峰值的中位时间为11(1~14)d。临床出血控制情况(IBLS评分):观察期内降为1分者占18.2%,0分者占77.3%,总下降率95.5%:其中第5天降至1分者占45.5%,0分者占40.9%,总下降率86.4%;新诊断、持续性和慢性SITP降为0~1分者分别占100%、100%和75%。2不良事件:1例无效慢性SITP的IBLS评分始终为2分,最终因出血死亡,其余患儿无严重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未监测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3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与rhTPO疗效的相关性:PLT上升情况:单用rhTPO治疗者OR为25.0%,联合治疗OR为77.8%,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P=0.014);16例新诊断SITP中4例单药治疗,疗效同前所述,12例联合治疗,OR为91.7%,CR为83.3%,新诊断SITP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P=0.005);6例持续性和慢性SITP均为联合治疗,OR和CR均为50.0%,联合治疗在新诊断SITP和持续性/慢性SITP中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控制情况:单用rhTPO治疗后0分者占25.0%,1分者占75.0%,联合治疗后0分者占88.9%,1分者占5.6%,联合治疗对出血的控制情况优于单药(P=0.013);新诊断SITP中单药治疗者100%评分下降:1分75.0%、0分25.0%,联合治疗者100%评分下降:1分8.3%、0分91.7%,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SITP出血的控制优于单药(P=0.027);持续性和慢性SITP在联合治疗后降为0分者占83.3%,1例无下降,联合治疗对于新诊断SITP和持续性/慢性SITP的出血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处在急性出血风险期的SITP患儿,应用rhTPO可在短期内提高PLT、有效控制临床出血症状,有助于SITP患儿度过出血风险期,且无严重出血相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rhTPO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有望更有效地提高PLT及控制出血症状,但需要大宗前瞻性数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大部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难治性ITP住院患者,给予脾大部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1周,血小板显著升高,达(123~257)×109/L,缓解率100%。随访时间12个月,显效2例,血小板长期维持正常水平。良效5例,血小板计数长期维持(50~100)×109/L。5例于3~6个月复发,其中2例再行激素治疗后有效;1例CT显示脾脏栓塞面积不足50%,行第2次脾栓塞并维持小剂量激素控制较好。另2例口服硫唑嘌呤,并小剂量泼尼松,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于难治性ITP患者,脾大部栓塞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5.
1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1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表现等因素将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比较不同性质、病因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97.7%和8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分别为92.4%和15.03×109/L,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86.7%和6.27×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对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有显著疗效,预防性输注疗效明显优于治疗性输注;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输注疗效明显优于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应做到个体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02至2013-05就诊于我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83例,男性126例(68.9%)。分组:①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57),死亡组(n=26);②根据血小板计数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五组,即血小板计数第1分位(≤119×109/L)组(Q1组,n=36),血小板计数第2分位(120~149×109/L)组(Q2组,n=37),血小板计数第3分位(150~173×109/L)组(Q3组,n=36),血小板计数第4分位(174~228×109/L)组(Q4组,n=37),血小板计数第5分位(>228×109/L)组(Q5组,n=37);③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为≤119×109/L组(n=36)和>119×109/L组(n=147),再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将其分为≤119×109/L手术者(n=18)、≤119×109/L非手术者(n=18)和>119×109/L手术者(n=96)、>119×109/L非手术者(n=51)。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D-二聚体等值。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率。结果:183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为14.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血压较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 Q1组患者死亡率(38.9%)显著高于Q2、Q3、Q4和Q5四组(10.8%、11.1%、8.1%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Q5组较Q1组死亡风险增加(HR=11.2,95%CI 2.13~123.3,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后,血小板计数≤119×109/L无论在手术治疗进入Cox模型前(HR3.90,95%CI 1.67~9.09, P=0.002)还是进入模型后(HR2.67,95%CI 1.15~6.19,P=0.023)均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19×109/L住院死亡率风险明显增加。即使接受手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值较低的患者仍与住院死亡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方法:对四大儿童血液病中心2001-2011年收治的儿童ITP并发颅内出血者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ITP患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46%。②颅内出血高危因素为急性患儿起病1个月内,慢性患儿病程1年后;并发感染、剧烈运动和外伤;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③并发颅内出血者病死率为11.7%。④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ITP患儿的颅内出血是一种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而达到有效治愈的疾病,幸存下来的患儿多数无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肝素是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最常用的抗凝药,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不管接触的剂量及途径,都有可能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若伴有血栓形成,则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应用肝素后的第5~14天内,血小板较基础值下降50%或绝对值降至50×109/L~80×109/L,而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一般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其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的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广泛的致死性的血栓栓塞症.一旦怀疑HIT,则应立即停用肝素,且禁输血小板治疗,必要时予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福平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理及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结核病防治院2008.07~2010.10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病例14例,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本组14例出现利福平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其中12例均在用药1月内出现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例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即出现血小板骤降,甚至外周血中查不见血小板,病情凶险,而临床表象较隐匿;停用抗结核药物后病情一般能得到缓解,而血小板计数在30×109/L以下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同时需积极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和补充血小板后,血小板方能恢复。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性血小板减少,应密切观察,尤其在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更应密切观察。对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及时停药是关键特别是停用利福平。血小板计数在30×109/L以下者,除及时停药外还需积极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和(或)补充血小板治疗。对明确由利福平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治疗时应不再使用该药。  相似文献   

20.
罗文丰  魏锦  陈静  倪勋 《山东医药》2010,50(11):19-20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SLE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国产rhTPO皮下注射,15000U/d,疗程14d。检测用药前、用药后7、10、14d及停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数,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为(14.3±5.2)×10^9/L,用药后7、10、14d分别为(37.8±9.3)×10^9/L、(64.2±15.6)×10^9/L、(84.3±25.7)×10^9/L,与用药前相比,P均〈0.01。停药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为(53.2±15.6)×10^9/L,与治疗前比较,P〈0.01。总有效率为83.33%,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SLE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