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宁市任城区是山东省 74个丝虫病流行 (县 )区之一 ,防治前调查居民微丝蚴平均阳性率 15 .2 0 % ,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经过 2 0多年的防治 ,1982年经省、市考核微丝蚴阳性率降至 0 .0 3%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随后进行了 10多年的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表明已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1 流行概况195 6年在李营镇三郭村调查 6月龄以上居民 6 6 9人 ,微丝蚴阳性 91人 ,阳性率 13.6 0 %。血内微丝蚴密度平均 5 8.2条 /6 0μl,最高 32 0条。 195 7年调查居民 3713人 ,微丝蚴阳性 5 33人 ,阳性率 14.40 % ;同年…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能在流行区正确地评价班氏丝虫病流行的最佳检测方法,作者采用临床检查、晚间血检微丝蚴(包括50μl血的厚血片和1ml血滤膜过滤)和单克隆抗体酶免疫试验检测循环抗原(CAg)等四种方法,在埃及一高度流行的村庄以10岁以上的人群共427名,其中男性185人,女性242人为研究对象。通  相似文献   

3.
丝虫病曾在我区流行,据1956年调查,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平均为3 .36%,为上海市最高。我区与浙江省杭、嘉、湖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毗邻,大部分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部分地区为马来丝虫病与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解放后在全区范围内曾开展多次普查普治、复查复治, 到70 年代后期微丝蚴已很难查到。1981 年9 月, 卫生部组织广西等6 省(区) 专家来金山考查,抽查血检8 636 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 人, 微丝蚴率为01023%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前 ,丝虫病的诊断仍以查血中的微丝蚴为确诊的方法。理想的微丝蚴血片对医学生与防治丝虫病工作者认识和掌握微丝蚴的形态很有帮助。为解决目前教学中标本来源的困难 ,作者对本室溶血后未染色保存达 2 2年之久的微丝蚴血片做了染色实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血片制备 微丝蚴血片来源于 1977年我室在湛江丝虫病流行区采集的班氏微丝蚴血片 ,经溶血后固定 ,垂直保存于玻璃干燥器内。染色前在镜下选取背景较清晰血膜完整的血片 ,用 10 %KOH溶液浸泡数分钟 ,然后以自来水冲洗 ,晾干备用。1 2 染色液的配制 埃利希苏木素液按文献 [1]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印度尼西亚几个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的周期性,用简单的数学方法重新进行了研究和测定。从已知的微丝蚴血症者,24小时内每隔2小时采血20μl,血片置空气中干燥48小时,为避免微丝蚴丢失,每张血片溶血后的液体通过3μm微孔膜滤过,血片染色计数微丝蚴。Sasa(1976)报道,微丝蚴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22.5%、IgG4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虫病流行区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如何在这些地区进行疗效考核,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关于海群生治疗前后丝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国外报道结果不一,本文采用ELISA进行了疗效考核。 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按常规方法将马来丝虫成虫制成可溶性抗原,蛋白含量为1.03mg/ml. 二、检测对象 (一)在未经治疗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采微丝蚴血症血53份(其中合并蛔虫和钩虫感染者分别为11例和10例),微丝蚴阴性血20份(其中合并蛔虫、钩虫及蛲虫感染者分别为5例、7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可溶性班氏丝虫微丝蚴抗原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丝虫病的结果。方法系根据Farshy等的报告,分别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获得班氏丝虫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湿的血涂片法检验微丝蚴血症。可溶性抗原是用葡聚精沉积  相似文献   

9.
将班氏丝虫病病人分为3组:(1)周期型或亚周期型无症状微丝蚴血症者(MF);(2)慢性淋巴阻塞性病变如象皮肿或鞘膜积液,伴有反复发作淋巴管腺炎(CP);(3)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PE)。对照组是在流行区的有明显的抗丝虫免疫反应的正常人(EC)、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非丝虫性蠕虫感染(钩虫、粪类圆线虫、蛔虫、鞭虫)及血和皮肤中查见微丝蚴的盘尾丝虫、罗阿丝虫、常现丝虫等其它丝虫病患者。对象于白天采血置肝素中抗凝收集,含有微丝蚴的血浆立即通过0.45μm滤膜除去微丝蚴,防止假性降解和微丝蚴释放抗原,标本贮于液氮或  相似文献   

10.
丝虫病在我省流行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建国后,1958年全省大面积调查15,484,873人,查出微丝蚴阳性709,145人,微丝蚴率4.58%.估计全省有微丝蚴血症者230万,有症状体征20万。全省75个县、市,有71个流行丝虫病,微丝蚴率在5%及以下的有37个,5.1~20.0%的33个,20.1%以上的1个县。有60个县、市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1个县为马宋丝虫病流行区,10个县,市为班氏和马来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30年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采用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3种防治措施:(1)反复普查加对象治疗;(2)反复查治加全民服药;(3)反复查治加全民服药盐。至1988年全省平均微丝蚴率从1958年的4.58%降至0.07%,71个县、市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率均降至1%以下,其中19个县、市为零。  相似文献   

1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丝虫病诊断及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125例班氏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的血清和干滴血阳性率分别为99.2%和96.8%;311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均为阴性。289例其它疾病患者,有0~7.1%的交叉反应率;用IFA与常规血检方法检查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居民共801人,阳性符合率为97.0%。62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经海群生治疗后3个月,其抗体水平已显著下降,6个月后下降非常显著;原微丝蚴血症者治后9年(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10年(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已降至接近流行区的健康人群水平。以上表明,IF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相似文献   

13.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14.
枣庄市中区为班氏丝虫病重度流行区 ,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全区共辖 1 1个乡镇 5个街道办事处 2 80个行政村 ,人口 4 2万。经 4 0多年的防治和监测 ,丝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现将技术措施、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防治措施与结果1 .1 调查方法于 2 1∶ 0 0至次日 2∶ 0 0 ,取受检者耳垂血 6大滴 (约1 2 0μl)涂成 2张厚血膜片 ,美蓝染色 ,镜检微丝蚴。微丝蚴阳性者计数微丝蚴条数。1 .2 流行病学调查50~ 60年代 ,在全区范围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自然村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共调查 3 4 2 0 0人 ,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52 3 0人 ,微丝蚴率为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丝虫病防治后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传播作用.方法1984~1996年,在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选定3个村为观察区,终止防治措施进行观察.结果人群微丝蚴率≤1.03%、微丝蚴密度大多≤10条/120μl的裕农和台子村,分别在5年和10年微丝蚴率和嗜人按蚊感染率均降为0;微丝蚴率1.36%,微丝蚴密度大多≤20条/120μl,有极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50条/120μ1)的石头村,于10年后仍有新检出病例和感染蚊,13年后微丝蚴率仍维持在0.27%.结论少数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作为嗜人按蚊感染源作用较强.但随着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陆续转阴,微丝蚴密度的降低,人们防蚊意识增强和社会与自然因素的制约,裕农和台子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石头村丝虫病传播正趋于阻断.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从印度萨瓦格拉姆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及昌迪加尔非流行区收集人体血标本,127份血清分为正常人(流行区和非流行区)、丝虫病(微丝蚴血症及临床丝虫病)及非丝虫病流行区肠道蠕虫感染(如钩、蛔虫感染)5组,按Kaliraj法制备兔抗微丝蚴血清(RAS),从丝虫性象皮肿和鞘膜积液病人收集血清,取50ml血以35%饱和硫酸铵沉淀免疫球蛋白(Ig),沉淀部分置3ml磷酸钠缓冲液(pH7.2,0.05M)透析过夜,获得人体丝虫血清免疫球蛋白(FSI),用DEAE-Sephadex-A50层析FSI(9ml磷酸钠缓冲液含蛋白8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广东省淋巴丝虫病的防治效果,为后期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流行和防治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广东省67个县(市、区)有丝虫病流行,仅平远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其余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3.05%,微丝蚴血症者200万人.班氏丝虫病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53~1986年,全省共血检调查 63 384 912人,治疗患者1 307 892人,全民服药4 475 889人,海群生药盐防治2 599 795人.1987年67个县(市、区)进行防治效果考核,平均微丝蚴率为0.12%,以行政村为单位均降至1%以下,全省基本消除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1988、1990和1992年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人群平均微丝蚴率分别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1980~2000年,横向监测共血检1 575 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 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人群血清抗体从1993年的9.86%降至1999年的1.69%. 结论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反复查治,使人群微丝蚴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丝虫病传播可被阻断.防治后期只要进行系统监测,彻底治疗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将可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市辖 2区 2县 ,4个街道办事处 ,115个乡镇 ,15 74个行政村 ,总人口 15 1万余人。丝虫病流行于永定区 (原大庸县 )和桑植县的 6 0个乡镇 45 1个村 ,疫区人口为 92 6 70 3人。防治前 ,永定区、桑植县微丝蚴率分别为 0 .2 2 %和 2 .93% ,为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经反复查治 ,分别于 1984和 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 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按照不同的流行程度及方位整群抽样 ,每个监测点对 1岁以上居民按常规 3大滴厚血膜法检查不少于10 0 0人。1.2 蚊媒监测 于丝虫病传播季节 ,选择防治前微丝蚴率较高的村作为监测点 ,捕捉人…  相似文献   

19.
丝虫病防治后期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1981~1986年的研究表明,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以淡色库蚊为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当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蚴平均密度降至5条左右/60μl时,即使停止病原治疗,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也可于3~5年内陆续转阴,微丝蚴率逐年下降,蚊媒调查未发现幼丝虫,人群中未发现新感染,丝虫病的传播可能被阻断。  相似文献   

20.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 ,面积约 2 .6 3万 km2 ,人口 30 0 .4万 ,所辖 10个县 (市 ) 12 9个乡镇均流行丝虫病 ,是福建省主要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5 8年普查以县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达9.0 %~ 2 9.9% ,平均微丝蚴率为 18.2 % ,微丝蚴阳性者 2 0 .6 4万人 ,慢性丝虫病患者 2 .99万人。经大规模查治 ,1976~ 1985年经省、市验收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 ,开展了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等系统监测 ,2 0 0 0年经省级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1.内容与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各县 (市 )按不同流行程度、地理分布、方位进行整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