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在冠心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铁和铁蛋白在自由基产生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女性周期性铁丢失和定期适量献血保持体内较低铁负荷,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若干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4例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纤维蛋白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比较。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将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各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5.526,P=0.000,OR=3.088),95%OR可信区间是1.757~5.42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的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的糖尿病患者的3倍(χ2=11.987,P=0.001,OR=3.073),95%OR可信区间是1.612~5.86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的3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机制,检测了44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脂、载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为糖尿病患者脂质异常的显著特征。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氧化程度显著升高,其氧化程度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相关。提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生率同其低密度脂蛋白组成异常及氧化修饰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陈霞 《内科》2012,7(3):304-306
糖尿病目前已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成为冠心病和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指标。现就LDL-C与糖尿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佛波酯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作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模型。通过胆固醇酶联法测定细胞内胆圊醇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低密度脂蛋白组、阴性组及IgG免疫复合物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组细胞内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亦能够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在糖尿病、甘油三酯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更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non-HDL-C的目标值已被写进欧美血脂指南和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建议,但关于non-HDL-C能否完全替代LDL-C目前尚无定论。现简述近年来non-HDL-C相关研究进展,并将non-HDL-C与LDL-C进行比较,从而明确non-HDL-C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采用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采用铜离子 (10× 10 -6mol/L)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模型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维生素E水平的影响。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 (0 5 g/kg/天 )明显减少饲高胆固醇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百分比 (19 0 %± 8 2 %vs 44 9%±17 6 % ,P <0 0 1) ;银杏叶提取物明显抑制铜离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致MDA增加和维生素E减少 (P<0 0 5 ) ,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有延缓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修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不同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低密度脂蛋白因颗粒大小、密度不同分为小颗粒致密、大颗粒疏松的亚组分,其不同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颗粒致密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强危险因素。血浆高甘油三酯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介导下,引起脂蛋白间发生脂质转运,促进B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富含甘油三酯的B型低密度脂蛋白不易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途径从循环中被清除,在血浆中停留时间长,更有机会被氧化;且其本身抗氧化能力低,导致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刺梨汁言含多种抗氧化剂,可介导细胞内胆固醇外流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同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为代表的脂蛋白氧化理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受到了普遍的认可.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有:胆固醇逆向转运.抗氧化,抗炎症,抗血栓和促纤溶,保护内皮等多方面作用.本文主要就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引起的,以动脉壁内脂质的沉积甚至粥样斑块的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堆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标志.然而,泡沫细胞形成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于此,我们推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组成了一个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乃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始动作用.在这一通路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这种经过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激活子";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作为内皮细胞上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受体是信号"转导子";活性氧,这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结合后的直接产物是"催化子"和"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