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选择性侵犯脑与脊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多数患者将在出现临床症状后3~5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虽然近年有关ALS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其确切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元的,其中环境和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病因,尤其是遗传因素.本文就目前ALS的致病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钙反应性反式激活因子(CREST)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脊髓及脑干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作用。方法分别取出生后95 d、108 d、122 d(早、中、晚期)野生型与SOD1-G93A转基因鼠,通过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脊髓组织中CREST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脊髓及脑干组织中CREST的表达变化及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1)与野生型鼠相比较,SOD1-G93A转基因鼠脊髓组织中CREST蛋白水平下调(P<0.05),在mRNA水平变化并不明显。(2)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显示,CREST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与神经元有共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不存在共表达;与野生型鼠比较,SOD1-G93A转基因鼠脊髓和脑干组织中CREST表达下调(P<0.05)。结论 CREST的差异表达可能与ALS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益气强肌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强肌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AL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用力如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ALS神经功能量表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并进行肌电图检查,测定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大小.结果治疗组能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临床积分(P<0.05),而两组ALS功能量表评分及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益气强肌汤治疗ALS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它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锥体束征。ALS发病率约为每年2/10万~4/10万,病人多于发病后(1~5)年死亡。ALS呈世界性分布,95%为散发性ALS(SALS),5%为家族遗传性ALS(FALS)[1]。ALS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无确切定论及明确显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今年出现了用神经干细胞治疗ALS的较大样本报道[2]。但为更好地开展AL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最终攻克这一疾病。结合自己研究的情况,现…  相似文献   

6.
<正>约5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患者在3年内因呼吸衰竭死亡〔1〕。绝大多数的ALS病例为散发性ALS(SALS),无明确家族遗传史;只有少数约5%~10%的ALS病例为家族性ALS(FALS)〔2〕。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FALS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外显率的不完全性,家族成员在发病年龄和疾病进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 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IS)1869被伟大法国神经生物学家,神经内科医生Jean—Martin Charcot命名。ALS是一种致命性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发病以成人为主,男女比例为(1.4—2.5:1),青少年少见,约有5%-10%患者为家族遗传性属年龄依赖性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LS发病呈全球分布,国外发病率为2/10万,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包括ALS1-ALS8、合并ALS的额颞叶痴呆综合征、X性连锁遗传的ALS、ALS痴呆帕金森综合征及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等12种亚型,分别呈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S1、ALS3、ALS4、ALS6、ALS7、ALS8、合并ALS的额颞叶痴呆综合征、ALS痴呆帕金森综合征及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性连锁遗传的ALS呈X性染色体显性遗传,ALS1(D90A)、ALS2和ALS5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文就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最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延髓、四肢、躯干等部位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确诊后35年患者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利鲁唑(riluzole)为谷氨酸拮抗剂,可使ALS患者的生存期平均延长3个月以上,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的临床药物。其他的治疗措施还包括维生素、神经营养因子及干细胞移植等,但都没有确切效果。基因治疗为治疗ALS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脾论治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疗效。方法肺脾论治ALS,疗程2个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1尼莫地平法: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低;2运动神经元病(MND)疗效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变化频数统计分析多数症状趋于稳定。结论健脾益肺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用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病人短期内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影响。方法对11例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及总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ALS病人治疗前后FIM评分分别为(72.91±12.52)分、(100.64±9.94)分以及T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82.31±2.20)个、(77.55±4.45)个,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短期内通过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改善ALS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脐血源神经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血液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清酶学、血糖、血脂、细胞及体液免疫测定,行Norris评分,观察症状体征改变。结果病人自身前后比较的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血白细胞、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T细胞、Th细胞、IgG以及Norr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近期的病情有显著改善。结论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近期内各项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干细胞具有高安全性,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有待继续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13.
韦英秀 《内科》2009,4(1):166-167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成年起病的神经元变性疾病,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三个临床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其中最常见的一型。运动神经元病发病率低,约2/10万左右,90%的ALS是散发型,10%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  相似文献   

14.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ALS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检测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对辅助患者诊断、预后判断,遗传咨询及基因治疗等有一定意义,但其中涉及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讲座从医师及患者两个角度概述目前对基因检测用于ALS临床实践的前景及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SC)-34细胞,构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模型;对NSC-34细胞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空载组、转染组和转染组+(30/60/120)μmol/L红景天苷处理组。通过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反映各组线粒体氧化水平。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分裂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的表达水平,来反映细胞凋亡和上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中细胞凋亡与活性氧水平显著增高(P0.05),红景天苷在120μmol/L时,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凋亡(P0.05)和活性氧水平(P0.05),并上调p-Akt水平(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受损的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依据及诊断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根据临床和电生理检查所显示的病变累及范围,可以将ALS分为不同的诊断级别:临床确诊ALS、临床拟诊ALS、实验室支持-临床拟诊ALS以及可能的ALS.在ALS诊断过程中,肌电图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ALS和其他累及上下运动神经的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组病因未明确致命性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既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又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与锥体束征.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随着对ALS疾病的研究深入,ALS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有: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谷氨酸毒性学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炎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和肉瘤融合蛋白(FUS)包涵体等.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目前依旧是仰赖病史,且疾病早期和不典型病例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常规需要鉴别的疾病以及鉴别要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要确定一个患者的肌萎缩是否是运动神经元病性肌萎缩,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首发症状(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手指无力,手部小肌萎缩),有无肌跳,有无感觉和括约肌障碍,病情是否进行性加重,有无家族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的辅助检查:血清肌酶是否升高,肌电图有无巨大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有无改变,肌肉活检是否为神经性肌萎缩.有条件可进行SOD1基因、SMA基因或雄激素受体基因的检测,以明确是否是神经元病性肌萎缩.同时要注意排除已知病因引起的前角细胞损害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以运动神经元退变为特征的疾病[1]。其中约10%的患者可发现致病基因,其余90%为散发型[1]。既往研究显示中国散发型ALS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71个月,10年生存率约32%[2]。ALS的预后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近期欧洲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发现,起病部位、发病年龄、诊断级别、诊断延迟时间、用力肺活量、进展率、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eral dementia,FTD)、C9orf72扩增情况这8个变量可用于构建模[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