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治疗组加前列腺素E1治疗共3周。对照组加用罂粟碱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股动脉、月国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股动脉月国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亦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UAE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对DN80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降糖低蛋白,降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日3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和UAER均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BUN,SCr和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根据简单相关分析:HOMA—IR与瘦素、TNF—α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两组在治疗前HOM—IR、TNF—α、瘦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瘦素、HOMA—IR有所下降(P〈0.05),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的应用能明显改善DN的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TNF—α。降低IR起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临床研究共设4组:对照组(n=30);饮食和运动治疗组(n=28);拜唐苹治疗组(n=29);文迪雅治疗组(n=32)。观察时间为6个月。饮食加运动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每月重复宣教饮食及运动的治疗意义;拜唐苹50mg每日3次,文迪雅4mg每日1次。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体重指数(BMI)、空服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等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饮食加运动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拜唐苹治疗组和文迪雅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P〉0.05)。结论:对IGT患者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拜唐苹、文迪雅等药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临床设计分为3组:SFDM组64例,NDM组80例及健康对照组32例。治疗前做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作为基线对照,甘精胰岛联合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7.0%。SFDM组NDM组患者治疗后C-肽释放峰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明显扩大(P〈0.05)。胰岛素、C-肽释放峰值回归正常时相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或0.01)。NDM组比例明显多于SFDM组(P〈0.01)。结论早期联合治疗明显有助于NDM、SFDM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初发NDM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测定50例DR、60例无视膜病变者(NDR)和30例正常对照者(NC)的IL-1、VEGE、TNFα的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NC(P〈0.001),DR组显著高于NDR组(P〈0.01),增殖型DR(PDR)显著高于单纯型DR(BDR)患者(P〈0.05)。结论:IL-1、VEGF、TNFα均可能对糖尿病和DR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SA-ELISA)测定35名健康人3、5例T2DM患者及30例DMC患者血浆CT-1水平。结果 DMC显著高于T2DM组及正常组(P〈0.001);T2DM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示血浆CT-1水平与LAD(R=0.679,P〈0.001);LVPW(R=0.537,P〈0.001);CK-MB(R=0.309,P〈0.01);IVS(R=0.191,P〈0.05);TG(R=0.168,P〈0.05)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浆CT-1水平的最显著因素为LAD、LVPW。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CT-1水平升高表明已开始有心肌病变的进行;DMC患者CT-1升高更为明显,有助于DM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72例超重或肥胖者根据血脂水平分成32例高脂血症组和4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leptin、Fins、In(Horna IR)、BM1、腰臀比(WHR)、血E2、游离睾酮,并选取54例正常体重者根据血脂水平分成26例高脂血症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同样分别测定,观察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或肥胖组Fins、血清leptin水平明显升高,血清leptin水平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约为1:3.4。leptin与血脂无明显相关(P〉0.05)Fins、IR值(P〈0.05)与血脂显著相关(P〈0.05)。leptin值与BMI、WHR、Fins(P〈0.05)相关,与IR值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脂紊乱与Fins、IR值相关,血清leptln水平有明显的性别差异,1eptin与血脂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1例HCC患者、26例良性肝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ng-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CC患者术后各随访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ng-2含量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含量为[(2431.1±1084.2)ng/L、(2046.5±868.0)ng/L],较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1098.6±464.3)ng/L、(1028.4±452.3)ng/L]显著增高(P〈0.01),良性肝病组患者血清中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组患者Ang-2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HCC患者的血清Ang-2含量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Ang-2表达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麻疼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1服麻疼丸(消)6克,日三次;治疗组2服麻疼丸(消)6克日三次和弥可保0.5mg日二次;对照组只用弥可保0.5mg日二次;治疗两个月。结果:治疗组1显效52例,有效35例,无效39例。治疗组2显效73例,有效42例,无效9例。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31例。无效37例。统计学处理:组1与组2比较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组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麻疼丸(消)是治疗DPN的有效药物,疗效优于弥可保,有统计学意义;如麻疼丸(消)伍用弥可保则疗效显著优于两者单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54例T2DM患者分为二甲组和拜唐苹组,治疗3个月,观察FPG、2hPG、HbA。C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元显著差别(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糖苷酶抑制剂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二种联合治疗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清Lp(a)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Lp(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偏相关系数r=0.143,P〈0.01)。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收集612例T2DM患者资料,统计MS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慢性糖尿病患病率。结果612例中480合并MS(78.4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2χ=5.26,P〈0.05)MS组糖尿病肾病(DN2χ=4.41,P〈0.05)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CVD2χ=7.98,P〈0.01)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合并MS组较无MS组DN和CVD患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子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酮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3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MDI和CSII两组。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显示:两组均能降低空腹(FPG)和餐后血糖(PPG)以及升高空腹(FCP)和餐后2小时C-肽(P〈0.01);两组之间比较显示:与MDI组比较,CSII组对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空腹、餐后2小时C-肽的改善更明显(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所耗胰岛素用量少(P〈0.01),所需住院时间短(P〈0.01),日平均费高(P〈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且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具有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与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后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140例(IMT≥1.5mm)和非斑块组100例(IMT〈1.5mm),测定各组间血脂、血糖、HbAlc、血浆Hcy、CRP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斑块组Hcy、CRP高于无斑块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组和非斑块组Hcy与CRP明显相关(P〈0.05),与TC、TG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31例单纯性T2DM患者,21例伴感染患者,25例伴血管病变患者2,7例伴肾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测定ACE、Ald、GluI、ns、GHb。结果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血浆ACE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CE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慢性病变组(P〈0.01),其他慢性病变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比较ACE和Ald水平无差异,血浆ACE与Glu和GHb及Ald与GluI、ns和GHb之间无相关性,ACE与Ins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ACE和Ald水平增高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126例T2DM患者测定血清Hey、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速度,据此分为无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和有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68例,50例正常对照组。B组给予甲钴胺进行干预治疗。结果A、B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组更明显(P〈0.05)。甲钴胺干预4周后,血清Hey水平明显下降(P〈0.05)。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Hey血症是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甲钴胺可显著降低DPN患者血清高Hcy水平,提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选择48例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未达标者,联合拜唐苹治疗,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hPG)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表明,联合拜唐苹后FBG、2hPG、BMI均明显下降(P〈0.05)。提示:二甲双胍联合拜唐苹治疗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