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利用聚乙二醇将相同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小鼠的肥大细胞瘤系P815融合在一起,形成治疗性DC瘤苗,并对这种树突状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肿瘤疫苗疗法与树突状细胞瘤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s)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强有力的一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 (APCs) ,在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上起着关键的作用[1] 。现代抗肿瘤免疫疗法利用DCs负载肿瘤相关抗原 (TAA)制成的肿瘤疫苗 (瘤苗 ) ,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等几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已取得喜人的效果。现对树突状细胞瘤苗和肿瘤疫苗疗法进行综述。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包括致敏、激活和扩增 ,分泌各类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发起攻击。这一过程依赖…  相似文献   

3.
肿瘤生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梁婧 《山东医药》2010,50(1):105-106
上世纪80年代中叶,Rosenberg等建立了现代肿瘤生物治疗的理论和基础。至今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4种模式。肿瘤生物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过继细胞免疫疗法与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与树突状细胞、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放射免疫靶向治疗、肿瘤基因治疗和生物化疗等。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是具有最强提呈抗原功能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迅速,部分研究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DC疫苗的制备途径和DC疫苗治疗肿瘤的实验依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1例报告孙重波,孙涛,王殿昌胰岛细胞瘤为起源于胰岛细胞的内分泌肿瘤,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为一组临床上无特异的内分泌表现的胰岛肿瘤。我院自1956年至1991年共收治胰腺肿瘤538例,其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1例,均经病理证实。本文主...  相似文献   

6.
HER2、VEGF、hTERT、HSP90、Ki-67是与嗜铬细胞瘤密切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其过度表达可作为临床上鉴别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参考指标.近年来,针对肿瘤标记物的靶向性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临床试验证明,用VEGF的靶向性药物舒尼替尼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可收到很好的疗效.曲妥珠单抗、Gamitrinibs以及针对肿瘤标记物的基因治疗亦为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7.
殷桂云  戴恩成 《山东医药》2009,49(26):110-110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主要包括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癌、原发性绒毛膜细胞癌(绒癌)以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本病好发于年轻妇女甚至幼女。除无性细胞瘤预后比较好外,其余各类卵巢生殖细胞瘤均高度恶性。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后患者即使痊愈,却也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20世纪70年代临床医师开始尝试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使大多数渴望生育的妇女经治疗后获得了妊娠。本疗法的可行性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春帆  李强 《山东医药》2009,49(24):68-69
将43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19例,术后行5个周期树突状细胞(DC)瘤苗治疗;对照组24例,术后无辅助治疗。结果发现,DC治疗组患者1、2.3a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3a总体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DC瘤苗治疗安全可行,在肝癌根治术后能延缓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能成为肝癌术后的一种新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可激活机体初始免疫应答。已有的研究发现,侵入到肺癌组织的突状细胞存在成熟障碍,未成熟树的突状细胞不能有效地向肿瘤特异性T细胞递呈肿瘤抗原,同时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参与肺癌的免疫逃逸。肺癌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与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已作为肺癌生物治疗的手段之一得以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前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可以持续或间断分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肾上腺素。肾上腺外来源的嗜铬细胞瘤称为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波动、心悸、头疼等,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危及生命。本文报道了1例位于肝右后叶的嗜铬细胞瘤的青年患者,并讨论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病理和治疗方法。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自发现以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认为将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工具。近年来,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已开展。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特点及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身化疗腔内免疫序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变化。方法将45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息者随机分两组治疗,两组均予以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化疗第15天尽量排净胸水。治疗组并胸腔内注射白介素-2,连续4次;对照组仅间断放胸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水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及治疗后胸水缓解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胸水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化疗腔内免疫序贯治疗肺癌合并胸腔积液可增加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袁绍纪  章翔 《山东医药》2002,42(8):21-22
目前我国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方法尚缺乏一致意见。在胶质瘤分类方面 ,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似持有不同态度。病理医生对四级分类法持保留态度 ,而临床医生则比较感兴趣。 1 990年 WHO对颅内肿瘤进行分类 ,其特点是分类细致 ,吸收了既往各种分类的特点和长处 ,被认为胜过历史上的任何分类。该分类对来源于星型细胞的肿瘤进行分类 ,从恶性程度上依次分为星型细胞瘤 (相当于 、 级 ) ,间变型星型细胞瘤 (相当于 级 ) ,胶质母细胞瘤 (相当于 级 )。本文报告 1 6例星型细胞肿瘤的超微结构 ,描述各类肿瘤的超微结构特点 ,以指导胶质瘤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观察和分析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发现DNT最常见的症状是长期癫痫;肿瘤局限于皮质;组织学呈“特征性的胶质神经元成分”;突触素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认为D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需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诊断困难,在结核相关检查结果为阳性时,容易误诊为结核病。作者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了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例恶性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并发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指出如果抗结核、抗炎治疗疗效不佳时,应考虑到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的可能;应采取多次多点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请多家医院进行病理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预后较差。但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可体外诱导培养后应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本文对恶性胸腔积液中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点、诱导活化方法、在肿瘤生物学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 C)瘤苗预防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价值。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D 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刺激活化,经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D C制备瘤苗。将3 0例肝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D C瘤苗治疗组1 5例,对照组1 5例。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临床疗效、肿瘤转移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DC瘤苗治疗后外周血CD 3 、CD4 /CD 8 及自然杀伤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 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水平(P<0.05)。DC瘤苗治疗后血清IL-1 0水平明显下降(P<0.0 5)。随访18个月,DC瘤苗治疗组的转移复发率为13.3 3%,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P <0.05);而治疗组的生存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自体肝癌细胞裂解物致敏的DC瘤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转移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为肝癌的免疫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93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回顾分析瑞金医院1998年至2003年所有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9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77.4%;表现为极不稳定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的占78.5%,18.3%无临床表现,认为是无症状嗜铬细胞瘤。生化诊断阳性率59.6%;B超检查阳性率为97.8%;CT或MRI检查阳性率为97.1%;131碘标记间碘苄胍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率83.3%。本研究显示尚无一项检查能单独明确诊断嗜铬细胞瘤,将生化、影像学检查结合是术前诊断所必需,而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60 min,术中出血量40-220 ml。12例随访5-36个月,10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血压明显下降,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intra-abdominal 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IDSRC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于1996-06/2006-10收治的4例IDSRCT患者诊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报道4例患者,均表现为腹水和/或腹部肿物收入院,剖腹探查术发现肿瘤腹腔内广泛种植,术后病理证实为IDSRCT.结论: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腹膜恶性肿瘤,诊断时患者已经出现广泛转移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