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动态脉压对心脏、血肌酐及颈动脉的影响。方法对 EH 患者183例进行24 h 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Hg(1 mmHg=0.133 kPa)组61例,60~80 mmHg 组75例,>80 mmHg 组47例。所有人选患者行以下检查: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24 h 动态血压。结果脉压>80 mmHg 组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及血肌酐均高于其他两组;脉压60~80 mmHg 次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左心窒肥厚及血肌酐与脉压显著相关。结论 EH 患者心脏、肾脏及颈动脉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预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动态脉压对心脏、血肌酐及颈动脉的影响.方法 对EH患者183例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Hg(1 mmHg=0.133 kPa)组61例,60~80 mmHg组75例,>80 mmHg组4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以下检查: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24 h动态血压.结果 脉压>80 mmHg组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及血肌酐均高于其他两组;脉压60~80 mmHg次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左心室肥厚及血肌酐与脉压显著相关.结论 EH患者心脏、肾脏及颈动脉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预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蛋白的关系,为早期防治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PPI分为3组:A组(46例)PPI<0.40、B组(49例)PPI0.40~0.55、C组(44例)PPI>0.55;全部患者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CysC、尿微量蛋白等。结果 C组血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IgG、尿NAG酶、尿α1-微球蛋白(α1-MG)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尿mAlb、尿NAG酶、尿IgG和尿α1-MG的排泄增加(P<0.05或P<0.01)。B组与A组比较,尿mAlb、尿IgG和尿α1-MG的排泄增加(P<0.01)。PP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CysC、尿微量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与PPI有关,PP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131例EH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72例)和非晨峰组(59例)。两组均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及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ystatin C,CyS C)。结果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对血压晨峰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空腹血糖、L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与血压晨峰呈正相关;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DL-C、H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R2=0.792),其中血压晨峰对尿mAlb指标值影响最多。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晨峰现象者较无晨峰现象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在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253例研究对象的脉压和脉压指数,按脉压≤40mmHg(59例)、41~60mmHg(82例)、61~80mmHg(76例)和>80mmHg(36例)分为4组;按脉压指数≤0.40(62例)、0.41~0.50(86例)、0.51~0.60(72例)和>0.60(33例)分为4组。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尿ALB和β2-MG水平明显增高(P<0.05);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和β2-MG水平的相关系数r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和β2-MG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其在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优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6.
脉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静  苑杰 《山东医药》2006,46(4):50-51
将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按脉压(PP)水平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四组,分别检测其血尿素氮(BUN)、肌酐(CRE)、肌酐清除率(C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蛋白(umAlb)、β2-MG。随着PP水平的增高,血BUN、CRE、β2-MG及尿UmAlb、β2-MG水平相应增高,血Ccr水平相应降低,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程度与P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  10 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2 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 ,根据有无肾损分组检测脉压、脉压指数差异 ;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检测血、尿β2 MG及尿白蛋白。结果 PP >6 0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 (4 2 4± 1 18)mg/L ,尿 β2 MG (1 17±0 88)mg/L ,尿白蛋白 (2 4 8± 7 3)mg/L ;PP <6 0mmHg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2 5 6± 1 34)mg/L ,尿 β2 MG(0 4 2±0 10 )mg/L ,尿白蛋白 (18 3± 4 7)mg/L ;PPI >0 6的高血压患者血 β2 MG (4 5 6± 1 2 3)mg/L ,尿 β2 MG (1 0 9±0 5 6 )mg/L ,尿白蛋白 (2 5 3± 4 5 )mg/L ;PPI <0 6的高血压患者血β2 MG(2 4 9± 1 0 9)mg/L ,尿 β2 MG(0 33± 0 0 9)mg/L ,尿白蛋白 (17 4± 3 3)mg/L。结论 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脉压、脉压指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与早期肾脏损害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病人的静息心率(RHR)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病人146例,按收缩压(SBP)水平分为3组:SBP〈160mmHg组、160mmHg≤SBP〈180mmHg组、SBP≥180mmHg组。在以上每一组中,又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4亚组.RHR1组HR〈60/min,RHR2组60/min≤HR〈70/min,RHR3组70/min≤HR〈80/min,RHR4组HR≥80/min。分别比较各组间所测量的血&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白蛋白(Alb)、尿β2-MG。结果 RHR4组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血β2-MG、尿α1-MG、尿Alb明显高于HRH〈80/min各组,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指标尿β2-MG、尿α1-MG也明显高于心率〈80/min各组;心率70/min≤HR〈80/min组的肾损害指标也高于心率〈70min组。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会导致肾损害指标增高。  相似文献   

9.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脉压、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检测血、尿β_2-MG及尿白蛋白,同时计算脉压、脉压指数,根据有、无肾损害分组比较脉压、脉压指数差异;根据脉压、脉压指数分组比较血、尿β_2-MG及尿白蛋白含量。结果:高血压患者脉压>60mmHg组血β_2-MG 4.24±1.18 mg/L,尿β_2-MG 1.17±0.88 mg/L,尿白蛋白24.8±7.3 mg/L;脉压<60mmHg组血β_2-MG 2.56±1.34 mg/L,尿β_2-MG 0.42±0.10 mg/L,尿白蛋白18.3±4.7 mg/L,两组比较 P<0.05;脉压指数>0.6组血β_2-MG 4.56±1.23 mg/L,尿β_2-MG 1.09±0.56 mg/L,尿白蛋白25.3±4.5 mg/L;脉压指数<0.6组血β_2-MG2.49±1.09 mg/L,尿β_2-MG0.33±0.09 mg/L,尿白蛋白17.4±3.3 mg/L,两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的加重。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焦东梅  李伟  武尚文  肖振忠 《山东医药》2007,47(19):106-107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析尿mAlb、β2-MG显著相关性因素;比较尿白蛋白正常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指数(PI)。发现高血压患者尿mAlb、β2-MG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血压患者尿mAlb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MAU组、NAU组颈动脉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提示尿mAlb、β2-MG增高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性指标,且尿mAlb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13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胱抑素C(CystainC)、血清肌酐(Scr)、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ABPM),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晨峰组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血β2-MG、尿mAlb、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非晨峰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血脂谱、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MBPS的高血压患者较无MBPS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I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方法,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60例EH患者(EH组)进行16周治疗期,每日1次口服氯沙坦50 mg(n=30)或依那普利5 mg(n=30),4周后如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则剂量加倍.治疗后测量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并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1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 h 尿蛋白(UTP)、白蛋白(Alb),尿α1及β2微球蛋白(α1-MG和β2-MG)的排泄率.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⑴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01).⑵治疗前EH组患者Ccr显著低于对照组,尿α1-MG和β2-MG及U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与EH的病程相关.⑶治疗16周后,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UTP、Alb,尿α1-MG和β2-MG,其中病程较长者,下降幅度较大.⑷咳嗽发生率氯沙坦组(6.7 %)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26.7 %)(P<0.01).结论⑴EH患者早期即有肾功能损害,且随病程延长损害加重.⑵氯沙坦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且病程较长者获益较大,其效果可能与依那普利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IR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方法 ,经 1周药物冲洗期及 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 ,6 0例EH患者 (EH组 )进行 16周治疗期 ,每日 1次口服氯沙坦 5 0mg(n =30 )或依那普利 5mg(n =30 ) ,4周后如舒张压 (DBP)≥ 90mmHg(1mmHg =0 133kPa)则剂量加倍。治疗后测量血压、心率 (HR)并记录症状、体征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1次。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肌酐 (Cr)、尿素氮 (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和 2 4h尿蛋白 (UTP)、白蛋白(Alb) ,尿α1及 β2 微球蛋白 (α1 MG和β2 MG)的排泄率。 2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⑴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P <0 0 0 1)。⑵治疗前EH组患者Ccr显著低于对照组 ,尿α1 MG和 β2 MG及U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上述指标改变程度与EH的病程相关。⑶治疗 16周后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UTP、Alb ,尿α1 MG和β2 MG ,其中病程较长者 ,下降幅度较大。⑷咳嗽发生率氯沙坦组 (6 7% )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 (2 6 7% ) (P <0 0 1)。结论 ⑴EH患者早期即有肾功能损害 ,且随病程延长损害加重。⑵氯沙坦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且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α1-微球蛋白 (α1-MG)、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和尿微量白蛋白 (uAlb)的检测对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采用RIA法分别测定了SLE患者的尿α1-MG、尿β2 -MG和uAlb ,并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SLE患者的尿α1-MG、尿 β2 -MG和uAlb测定结果分别为 ( 4 7 80± 5 4 30 )mg/L、( 339 70± 2 35 0 0 ) μg/L和 ( 6 4 30± 75 5 0 ) μg·mL-1,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SLE组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SLE患者中尿常规异常组的尿α1-MG、尿 β2 -MG和uAlb的测定结果为 ( 4 6 30± 5 5 4 0 )mg/L、( 4 97 90± 2 2 5 4 0 )ug/L和 ( 99 90± 71 70 ) μg·mL-1,分别与尿常规正常组比较 ,尿α1-MG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尿 β2 -MG和uAlb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尿常规异常组明显高于尿常规正常组。结论 尿α1-MG、尿 β2 -MG和uAlb的测定能够反映SLE患者早期肾损害 ,且对于评价肾脏受损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择105例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900mg,血清肌酐在90~265μmol/L之间,血压≥135/85mmHg,随机分为三组伊贝沙坦组(n=36例),氨氯地平组(n=33例),安慰剂组(n=36例).临床用药1年,血压控制在90~135/60~85mmHg之间,比较各组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三组用药前后血压、血糖无显著性差异.伊贝沙坦组UAER,血、尿β2-MG显著减少,Ccr增加,且不良反应少,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少.结论伊贝沙坦能对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降压作用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三项联合检测对肝癌及肝硬化继发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组70例、肝癌组40例)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清尿素、肌酐、CysC及尿β2-MG、尿mAlb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分析。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组与肝癌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CysC、尿β2-MG、尿mAlb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中,Child-Pugh C级者的血清尿素、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A、B级患者(P0.05),A级与B级者的血清尿素、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的三项联合的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均能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对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联合进行血清CysC、尿β2-MG、尿mAlb检测,对于诊断继发性早期肾功能损伤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观察其降压疗效,对尿α1、β2-微球蛋白(α1、β2-MG)、尿白蛋白(Alb)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8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雷米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雷米普利组予雷米普利2.5 mg,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予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随诊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病人尿α1-MG、β2-MG及Alb.结果服药8周后雷米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91.2%,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治疗前(152.8±14.3) mmHg、(154.5±12.3) mmHg和(102.4±10.2) mmHg、(103.2±9.5) mmHg,降压治疗后为(132.7±13.5) mmHg、(138.3±12.6) mmHg和(89.2±9.8) mmHg、(89.6±10.6) mmH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尿α1-MG、β2-MG及Alb的排出,且对α1-MG的降低作用更显著.结论雷米普利既可降低DM合并EH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詹莉  陆士娟  林德洪 《山东医药》2008,48(37):52-53
对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A组(脉压<60 mmHg)61例、B组(脉压60~80眦Hg)75例、C组(脉压>80mmHg)47例,分别行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C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均高于其他两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最高.认为脉压增大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