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气行则水行 ,气滞则水停。积水成饮 ,饮凝成痰。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 ,痰湿的形成 ,除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功能失调外 ,肝失疏泄 ,也常为其原因之一 ,认为对郁而生痰 ,可从肝治痰 ,正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所云 :“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化裁 ,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今举验案如下。1 咳嗽  王某某 ,男 ,6 6岁 ,退休干部 ,1999年 5月 5日初诊。主诉咳嗽咳痰 1月余。患者于 1月前因与儿子争吵后 ,出现咳嗽咳痰 ,痰色黄质粘量少 ,偶见痰中挟有血…  相似文献   

2.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学称为"肝癖(痞)"认为其是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蒸腾,痰浊瘀积于肝脏,以右胁部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肝脾肾虚导致肝之疏泄失职、脾之运化失常、肾之气化不充,形成痰、湿、瘀、滞,四者相互搏结,痹阻肝脏脉络而成~([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病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四高饮食"即高脂肪、高糖分、高胆固醇和高热量,促使脂肪的积聚,加重脂肪肝形成,是导致脂肪肝发  相似文献   

3.
一、疏泄肝气、通利三焦水道以消腹水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主要依靠肺之宣发肃降,脾之运化输布,肾之气化,而三焦气机通畅方能保障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三焦疏利,水液环流无端。若肝失疏泄,则三焦气机阻滞,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水液代谢障碍,遂成腹水。临床上,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多用疏泄肝气,利三焦水道的治法消腹水,正如《血证论》谓:“治气即是治水”。  相似文献   

4.
“内生五邪”,指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5种外邪致病特点的病理变化。一般认为,内风与肝关系密切,内寒与肾关系密切,内湿与脾关系密切,内燥与肺关系密切,内热与心关系密切。脾属阴土位居于中央,为万物之母,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之枢纽,若脾气健运斡旋,交通上下,则气血津液得以灌溉四旁,机体才能生机盎然,四脏亦可安和。而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功能和气机升降失常,生化无源,气血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滋养,可发生类似“内生五邪”的各种病理变化。如《脾胃论》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早在汉唐医书上就有哮喘病症的描述与平喘的方药,历代名家通过临床实践,对哮喘的病机与治则提出不少精辟的见解,迄今仍有指导意义。如明张景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扶正气者须辨明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王旭高医案:“喘哮气急,原由寒入肺兪,痰凝胃络而起,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即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李用粹《证治汇补》:“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  相似文献   

6.
庄家骊医师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机主要是外因影响肺、脾、肾及三焦的气化功能。分期辨治应遵循从足量到撒减的激素运用原则,大量激素使用阶段滋阴降火;激素撤减阶段益气健脾、补肾摄精;激素维持阶段温补脾肾,兼以治血;标本施治,水肿则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在主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改善肾脏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王秀霞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行医30余载,精研妇科。在临证中善用痰瘀辨证,认为痰乃津凝,瘀乃血滞,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若七情内伤,肝失调达,则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而变生痰浊与瘀血;或因肝失疏泄,致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凝气滞,阻塞脉络,形成痰瘀交结,而使病顽难愈、因此临证中,从消痰化瘀,或痰瘀同治出发,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三则.以飨读黄。1更年用综合征郑某某,女,52岁.工人。1995年3月17日初诊。患者心烦不寐7年,时常烘热汗出,日苦咽于.自觉头皮麻木,医风发凉,月事…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 1.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将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失眠"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肝、肾、心、脾正气虚为本,风、痰、气、火邪气盛为病之标,标本互为因果,风、痰、气、火相兼为害,在一定条件下致本病,从本虚方面看,以肝阴不足、心脾两虚及肾虚为常见,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使人肝风内动,风阳上扰;心脾两虚,则血不上荣,气血不能上奉于脑;肾虚,髓海不足,则可使人脑转耳鸣,头晕目眩;脾虚则致痰浊上犯,前人有"无痰不作眩"的经验.从标实方面看,以情志失调、肝阳过亢、心肝火盛、暴饮暴食为常见.情志失调(过喜、过怒)等皆可伤及心肝脾肾致化火生风,挟痰上扰,或肝阳过亢,心火暴甚,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中运不健,成为生痰之源.一般来说病初或青壮年病人,常表现为邪盛,阳旺,以标实为主,老年人、病后以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9.
脾胃为后天之本,二者同居中焦属土,生理相近,病理相连。脾属阴,喜燥恶润,主运化水谷精微;胃属阳,喜润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黄帝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李东垣《脾胃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饮、寒邪为标,证属本虚标实,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均可成为其发病诱因,导致咳喘的发作或加重。中医治疗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活血化瘀为治则,结合其他外治疗法如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等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是自然界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天人相应,也对应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如《素问·刺禁论》所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进一步说明气机升降出入需要多个脏腑协调配合,且脏腑气机的升降之性也各有不同。其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推动了气机的左升右降;心火下行,肾水上济,带动了气机的上下交通;脾主升清,胃主和降,组成了气机的斡旋枢纽,三者之间犹如太极运动流转不息,加之六腑以通降为顺,泻而不藏,均在气机升降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气机升降相宜,则阴平阳秘,是谓平人;气机升降失司,则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相似文献   

12.
心主血脉而藏神。然人之脉“资始于肾”、“滋生于胃”、“总统于心”、“朝会于肺”、“约束于肝”,是谓脉关乎五脏。心血的运行,心脉的搏动,必藉五脏之相偕,心阳之鼓舞,心神之调节,从而维持着正常的心率、心律和血液循环。一旦五脏阴阳失调,心阳鼓动式微,心神调节失常,使心体失养,心用失运,灵台撼摇,心神失倚,则上浮撼于胸臆,下震动于脐旁,遂感筑筑然动,惕惕然惊而心痛不安乃作矣。故动悸之证与脾、肾、肝、肺关系至切,安心、健脾、和肝、理肺之法无不可废。总而言之,动悸之症不离乎心,不止乎心,五脏六腑皆可令人悸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后期阶段 ,因其临床病死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故而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得到广泛开展。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做一概述。1 病因病机慢性心力衰竭 ,属于中医“痰饮”、“水肿”、“心痹”等病范畴 ,也有并称“肿喘”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阳虚衰为本病的病理基础 ,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痰浊不化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病变脏腑以心为主 ,涉及肝、脾、肺、肾四脏 ,为本虚标实之证。每因感受外…  相似文献   

14.
内伤咳嗽为肺脏的多种疾病迁延不愈,长期吸烟,情志过激,郁怒伤肝等致,临床上可表现为痰湿阻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肾水上泛等证候。基本病机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肝火犯肺,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脾失健运,水谷之精微化痰浊,上壅于肺,久延肺脾气虚,甚则病及于肾,使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导致咳喘。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或情志失调,或禀赋不足,从而致脾失健运而水湿不化,以大便数增多,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论其治法,《黄帝内经》虽无专篇论述泄泻,但提出了从“肝、心、脾、肺、肾”五脏治泄泻的泄泻五脏论思想.此后,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专门论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易导致水谷不化,内生水湿,升降失调,清浊夹杂而下,而为泄泻,故泄泻与脾密切相关.现代研究中,肠道菌群失调已被证实是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内稳态维持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功能,当该稳态遭到破坏,则导致菌群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多表现为泄泻,故而肠道菌群失调与泄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泄泻从脾论治的源起、病因病机、临床施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对泄泻从脾论治的理法方药与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少腹窘迫胀痛,小便滴涩不通,为其主要特征。其病发于膀胱,内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由于小便之通畅,有赖于水道的通调,以及三焦气化运行正常。本病虽以下焦的肾与膀胱为发病的主要关键,但与上焦、中焦亦有密切的关系,若上焦肺热气壅,热燥伤津,热从中焦而移于膀胱,则上下焦均为邪热闭阻,而成癃闭;又如中焦湿热不解,下注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运行失畅而致小便不通;下焦肾阳虚微,命门火衰,致膀胱气化无权,也能引起小便癃闭。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现分别介绍针灸治疗四例不同类型的癃闭病例如下: 病例介绍例1、患者潘××,女,9岁,长夼村,1965年4月就诊。主证:近日因受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曾服A.P.C,而热退;但仍全身不适,时有腹痛,于晚12时许小便不通,小腹胀满难  相似文献   

17.
自拟流痰复原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结核50例报道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急诊科张冬贵白明风孟彩萍膝关节结核祖国医学称之为“鹤膝痰”是较为常见的骨病之一,大都属虚证《理虚元鉴》认为治法以治本为主,即肺、脾、肾。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故治肺、治...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都会导致气血津液通道不畅,化生、运行、输布异常,血瘀、痰浊、水饮、浊毒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机升降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会使身体处于阴阳调顺、气血调和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经常表现出病程长、易反复的临床特点,因而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织、久病夹瘀等复杂的疑难杂症,本文就该类复杂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从病因病机及药物上作一探讨,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下。1气血痰瘀同治脾胃居于中州,职司运化,其运行特点是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上输于心、肺、头、目,以营养全身,即“脾以升为健”;同时,脾在志为思,“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思则  相似文献   

20.
<正>从历代医家病因病机认识探析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理论基础,以中医基础理论阐述津液代谢障碍是胸痹的重要病机及阳虚痰瘀互结的病理转归,总结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是治疗胸痹的有效方法。1胸痹认识发展《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胸痹临床表现"邪在心,则病胸痛",《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