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观察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骨髓悬液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作成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以感染灶最严重处为中心,取出死骨及感染骨2cm,煮沸灭活15min,原位移植并闭合伤口。实验组术后局部注射自体PRP复合骨髓悬液,隔周1次,共注射3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第4、8、12、16周取5只动物耳静脉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后处死,行局部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及成骨区域灰度值测定。结果实验组无骨髓炎表现,新骨逐渐生成,骨干结构重塑。对照组局部组织肿胀,骨内脓肿、死骨形成,周围骨质疏松,窦道形成,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骨组织中平均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成骨区域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感染骨灭活原位移植联合自体PRP复合骨髓悬液局部注射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林涛  傅德皓  杨述华 《山东医药》2012,52(48):7-10,13,119,120
目的 建立单纯连续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兔模型,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建立的新方法.方法 6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42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甲基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d)臀肌注射4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在0、2、4、6周分批处死,同时检测血钙、磷、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股骨骨密度;micro-CT和HE染色分析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骨小梁参数,并进行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股骨、胫骨、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连续臀肌注射4周后兔体质量均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周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和磷4周时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骨密度、般骨近端及头部和腰椎大部分骨小梁参数2周、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股骨骨密度丢失达到基础对照值的2.5个标准差.结论 可以通过连续注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4周复制出兔骨质疏松模型,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建模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血运丰富皮瓣修复兔胫骨骨外露后骨坏死。实验组胫前坏死骨钻孔放置rhBMP-2。大体观察发现术后实验组较对照组骨痂形成明显。术后2、4、8、12周实验组兔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骨痂形成早,成熟早,骨小梁排列整齐,骨髓腔再通快。三点弯曲实验结果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认为用rhBMP-2治疗兔胫骨长段骨外露后骨坏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降钙素对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大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股骨远段骨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雌性大鼠40只,分成基础对照组(A组),手术对照组(B组),前交叉韧带切断组(C组),前交叉韧带切断加降钙素治疗组(D组),各10只动物.D组皮下注射密钙息(鲑鱼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A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其余三组在造模6周后处死.取大鼠右侧股骨经硬组织包埋、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D组与C组比较,骨小梁相对体积(BV/TV)有显著性增高.结论 降钙素可提高骨性关节炎形成过程中股骨远端的骨量.  相似文献   

5.
45~50岁以上的大多数人都可见到骨质疏松,它几乎是人体衰老共同的特征。作者对4,373例不同年龄的健康人骨关节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骨组织疏松发生率的不同取决于骨组织的部位与受检者的年龄。例如上肢骨主要损害肱骨大结节与掌骨。骨质琉松的明显程度可达到凭借它就可大概地确定人的年龄。据的材料(1975),40岁以前的男子第Ⅲ掌骨皮质的厚度为3.2±0.1mm,60~74岁为2.5±1.0mm,90岁以上仅为1.6±0.1mm。在脊椎部骨组织有明显疏松,呈透亮区或有楔状变形。髂关节骨质疏松主要在股骨颈部,大粗隆和粗隆间部见到,并在此处易发生骨折。中年以上者常发现骨质疏松,不仅在海绵状骨,在骨髓腔扩大的皮层上也可见到明显的骨质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对兔股骨中段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多孔钛合金试件48件,随机取24件制备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选择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双侧股骨植入多孔钛合金试件,观察组双侧股骨植入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后,每组随机取6只,空气栓塞法处死,右侧股骨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股骨骨体积分数(BVF)、组织矿物密度(TMD)和骨微观结构指标骨小梁相对体积(TBV)、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间隙(Tb. Sp),并测试植入体与股骨结合强度(即拔出多孔钛合金试件时最大拔出力);左侧股骨于低真空扫描电镜下观察植入体-股骨界面骨形成情况,丽春红法染色检测植入体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股骨BVF、TMD、TBV、Tb. Th均显著升高,Tb...  相似文献   

7.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选健康纯系 6 月龄大耳白兔 20 只,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5~18 cm 的骨缺损模型,骨蜡封闭两断端骨髓腔,均植入等长度的异种骨,左侧注射红骨髓作为实验组,右侧不注射作为实验对照组。术后 2、4、6、8 w 拍 X 线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 8 w 时, X 线示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组织学检查见皮质骨形成、骨髓腔相通。而对照组 8 w 时 X 线下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移植骨,光镜示缺损区有残存的坏死骨,纤维组织充填缺损区。结论 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后可明显促进骨融合,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晋  王秉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66-3667
目的 观察Bio-Oss骨粉复合Bio-Gide骨膜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引导成骨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对照,随机选择一侧下颌骨以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侧;另外一侧作为空白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4、7、10 w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定性及定量分析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1 ~10w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以及植骨材料的降解吸收;随时间延长,新生骨量增加,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骨性结合.在术后各时间点,实验侧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侧(P<0.05).结论 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Bio-Oss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铁蛋白(LF)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BMD)及骨组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其防治骨质疏松作用可能机制。方法将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与去卵巢模型组(Ovx组,60只),Ovx组再分为未治疗组(Con组)、雌激素组(E2组:0.1mg/kg·周-1)、不同剂量乳铁蛋白干预组(LF1组:0.01g/kg·周-1,LF2组:0.1g/kg·周-1,LF3组:1.0g/kg·周-1,LF4组:2.0mg/kg·周-1),每个亚组10只大鼠。治疗24周后,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大鼠右侧股骨、L2-4骨密度;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测量大鼠左股骨中M-CSF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LF3和LF4组右侧股骨、L2-4骨密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on组相比,LF3和LF4组左股骨M-CSF和IL-6mRN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铁蛋白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量及骨密度;可能通过调节M-CSF和IL-6mRNA水平降低破骨活动、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1.
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化骨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建立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动物模型。方法在1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髂骨处抽取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的干细胞并体外扩增、诱导为成骨细胞,并与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股骨15mm骨缺损,同时将血管神经束植入材料,构建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化骨。术后第4、8、12周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观察血管神经化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组织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化现象,术后12周组织工程化骨完全骨化。结论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采用血管神经束植入的方式,在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上构建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化骨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为组织工程化骨的血管神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采用大鼠地塞米松肌注法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为建立理想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雌性 Wistar大鼠 1 6只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NC) 8只和模型组 (OP) 8只。模型组大鼠予地塞米松 1 mg/ kg肌肉注射 ,每周 2次。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肌注。 8w后 ,两组大鼠行骨密度、骨生化、骨力学、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 (P<0 .0 5) ,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 (P<0 .0 1 )。模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下降 (P<0 .0 1 ) ,2尿羟脯氨酸 /肌酐则明显上升 (P<0 .0 1 ) ,最大桡度、最大负荷、面积矩、抗弯截面模量显著下降 (P<0 .0 1 )。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骨小梁排列稀疏 ,数目减少 ,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结论 大鼠地塞米松肌注法 ,模拟了人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性 ,是值得推广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由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人工软骨组织对家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收集兔软骨细胞(4周龄),用培养液悬浮,经离心管体外培养成组织工程软骨,然后植入兔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 mm×4 mm)部位,观察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8周,移植部位填充物与宿主已完全整合,缺损处表面光滑;组织学显示,缺损部位新生软骨与所移植软骨有较好的连续性,并且缺损底部有软骨下骨及海绵状骨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从组织学观察到缺损部位呈纤维样修复,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结论用体外培养的组织工程软骨做移植物修复家兔关节软骨组织深层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对兔桡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新西兰白兔松质骨为同种异体骨,取4月龄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制备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另取新西兰白兔36只,制作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局部应用VEGF;B组只植入同种异体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C组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兔松质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三组动物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12周采用万能实验机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骨缺损愈合处的桡骨弯矩和最大应力.结果 术后2、4、8、12周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示A组骨形成及塑形情况均优于B组,B组优于C组.A、B、C组术后12周兔桡骨弯矩分别为( 82.55±6.29)、(70.22±5.11)、(66.13±5.07)N·cm,桡骨最大应力分别为(45.39±8.16)、( 35.28±8.67)、(27.53±9.40) Mpa,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联合VEGF局部应用可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愈合,效果优于单用同种异体松质骨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及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茶籽与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的骨组织形态结构、骨密度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5月龄雌性大鼠32只,分成4个试验组(每组8只):(1)假手术(Sham)组;(2)去卵巢模型(OVX)组;(3)山茶籽治疗(Ts)组:山茶籽醇提物灌胃,10 ml/kg,1次/d(5 g/g生药);(4)葛根素治疗(Pr)组: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各试验组在4、12 w,麻醉大鼠采血测定碱性磷酸酶,12 w后处死右侧股骨切片染色镜观骨组织结构,右侧股骨烘干测量骨密度,数据常规计算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组织镜下观骨质疏松明显,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明显(P<0.01)。Ts组、Pr组、Sham组骨切片组织结构、骨密度和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茶籽和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3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和假手术组,3月造模成功后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雌激素组。干预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股骨进行骨组织形态分析。结果去卵巢大鼠经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荧光标记百分率、矿化沉积率升高,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升高,骨小梁分离度、骨吸收周长百分率降低(P<0.05或P<0.01),骨小梁数目、类骨质周长百分率及骨形成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下段的骨量,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新型诱导成骨可降解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以12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式在其双侧胫骨平台分别埋植增塑淀粉和S-99可溶性止血纱布。观察4周、8周、12周三个阶段手术区骨组织相容性。结果所有观察期双侧手术区肉眼观察未见充血红肿及骨膜增厚,组织学观察未出现骨吸收及骨破坏。结论增塑淀粉的骨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脏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对小鼠心肌梗死(MI)后心脏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地塞米松组、MI组和MI+地塞米松组,每组7只。MI组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MI模型;假手术组、地塞米松组只绕线不结扎,并且于手术前24 h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地塞米松(20 mg/kg);MI+地塞米松组于制作MI模型前24 h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0 mg/kg)。手术后第7天使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心功能指标,取心脏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激活水平,采用Masson染色观察梗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炎症因子IL-6和趋化因子CCL-5水平。[结果]与MI组相比,MI+地塞米松组小鼠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减小6.85%,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减小6.89%,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减小16.11%,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减小17.18%(均P<0.05),射血分数升高10.63%,短轴缩短率升高13.11%(均P<0.05),表明地塞米松预处理可改善小鼠MI后心功能;磷酸化糖皮质激素受体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葛藤提取物对地塞米松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影响,阐述其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按照体重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仙灵骨葆阳性药(270 mg/kg)对照组和葛藤提取物200、100、50 mg/kg剂量组,每组12只.分组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周2次(周一、四)肌肉注射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1.5 mg/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同时灌胃给予受试药液.连续给药6个月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测定大鼠股骨质量体积比值、股骨力学性能等指标.结果 葛藤提取物明显改善造模大鼠一般状况,增加模型大鼠体重,提高子宫和卵巢系数.三个给药组均明显提高骨组织抗外力作用,明显提高股骨抗外力性能.采集各组大鼠一侧股骨称干重和灰重,计算湿重、干重、灰重与体积的比值,提示不同给药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造模引起的骨质疏松表现,三个剂量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葛藤提取物对地塞米松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为(280±2.5)g的6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双卵巢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行双侧胫骨近端截骨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左侧胫骨用能量密度0.26mj/mm2,频率60次/min,脉冲2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1次(治疗组),右侧胫骨不予震波治疗(对照组)。随后行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震波治疗后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强,胶原形成相对多,成熟胶原多,形成的骨小梁较多;4周时治疗组成熟骨小梁较多,软骨性骨痂逐渐为骨性骨痂替代,大量类骨质形成。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发现,震波治疗后8周治疗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活跃成骨细胞表面(Ob.S/BS)、纠正骨矿化沉积率(jMAR)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骨间距(Tb.S)、矿化延迟时间(M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聚焦高能震波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形成,改善骨形态,提高局部骨密度,达到防止骨量丢失的作用。同时可增加骨矿化沉积率,缩短矿化延迟时间,抑制骨转换,可能成为局部治疗和预防人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