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ease, ATAAD)是心脏外科常见的需急诊处理的疾病之一,然而,临床中突然的胸痛也可能会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CAD),并可能在急救过程中给与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 therapy,APT)。我们回顾分析了本中心急性主动脉基础患者,研究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523例主动脉基础患者,其中有31名在术前接受过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或两者联合使用的抗血小板治疗。在倾向评分匹配之前和之后,通过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了APT和非APT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匹配分析后剩余的样本在APT组中为30例,非APT组为80例。 结果:经匹配后APT组患者数为30例,非APT组为80例。我们发现APT组中有10例(33%)既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APT组的红细胞输入量更大,为8.4±6.05单位;血浆输入量401.67±727 ml,以及血小板输注量(14.07±8.92单位)。 APT组的心包及胸骨后引流量更多(5009.37±2131.44ml,P = 0.004)。 APT组的死亡率相对非APT组较高(26%比10%,P = 0.027)。术前APT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808,95%CI1.554-29.828,P = 0.011)。 结论:ATAAD修复前的APT与更多的输血和更高的早期死亡率有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外科医生的经验仔细考虑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小板水平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急诊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11例,收集术前病史资料及术中、术后诊疗资料,术后每日晨6:00抽取全血行血常规检查,收集PLT数据,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生存情况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血小板水平(PLTmin)与住院死亡呈负相关(OR=0.976,95%CI:0.957~0.995,P=0.016),与术后并发症增多风险呈负相关(OR=0.966,95%CI:0.948~0.985,P<0.001),与ICU住院时间延长呈负相关(OR=0.984,95%CI:0.977~0.991,P<0.001)。结论:术后血小板水平越低,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率越高,ICU住院时间越长,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越多,术后血小板计数每增加1×109/L,住院死亡率约可降低2.4%,ICU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约降低1.6%,术后并发症增多的风险约降低3.4%。同时,术后血小板水平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A型AAD(type A AAD,A-AAD)和B型AAD(type B AAD,B-AA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AAD患者男女比例为3.5∶1。71.7%的AAD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1.3%的AAD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胸痛。A-AAD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B-AAD患者(35% vs. 12%,P<0.01)。经胸心脏超声对A-AAD的筛检价值要高于B-AAD(36% vs. 8%,P<0.01)。A-AAD患者的院内总病死率显著高于B-AAD患者(20% vs. 1%,P<0.01)。结论 AAD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高血压病是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A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痛最为常见。A-AAD患者更易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经胸心脏超声可作为A-AAD急诊筛查的首选方法。A-AAD和B-AAD患者的治疗和结局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程、责任梗死灶最大面积长轴、入院急检血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相似文献   

5.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病情凶险,尽管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导致重要的组织器官缺血和功能损害,引起器官灌注不良,其中术前肾脏灌注不良发生率较高,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术前肾脏灌注不良,本文就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术前肾脏灌注不良的发病机制、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接受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术的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窦部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17±16.06)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29.22±56.8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70.44±48.21)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0.06±4.72)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8.29±100.45)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220.55±162.46)h,术后住院时间(23.88±7.65)d。平均随访(4.56±3.42)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术前、术后出院前、随访中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38.47±2.80)mm、(36.20±3.28)mm、(36.00±3.27)mm,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院前、随访中主动脉窦部均无夹层残留。术前主动脉瓣大量反流1例、中大量反流2例、中量反流1例、少中量反流1...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发病率为5~10/10万,病情危重且紧急,如不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30%~([1])。ATAAD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器官灌注不良,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导致重要的组织器官缺血和功能损害,称为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2])。ATAAD并发灌注不良综合征发生率约18%~50%~([2-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02至2013-05就诊于我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83例,男性126例(68.9%)。分组:①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57),死亡组(n=26);②根据血小板计数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五组,即血小板计数第1分位(≤119×109/L)组(Q1组,n=36),血小板计数第2分位(120~149×109/L)组(Q2组,n=37),血小板计数第3分位(150~173×109/L)组(Q3组,n=36),血小板计数第4分位(174~228×109/L)组(Q4组,n=37),血小板计数第5分位(>228×109/L)组(Q5组,n=37);③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为≤119×109/L组(n=36)和>119×109/L组(n=147),再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将其分为≤119×109/L手术者(n=18)、≤119×109/L非手术者(n=18)和>119×109/L手术者(n=96)、>119×109/L非手术者(n=51)。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D-二聚体等值。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率。结果:183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为14.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血压较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 Q1组患者死亡率(38.9%)显著高于Q2、Q3、Q4和Q5四组(10.8%、11.1%、8.1%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Q5组较Q1组死亡风险增加(HR=11.2,95%CI 2.13~123.3,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后,血小板计数≤119×109/L无论在手术治疗进入Cox模型前(HR3.90,95%CI 1.67~9.09, P=0.002)还是进入模型后(HR2.67,95%CI 1.15~6.19,P=0.023)均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19×109/L住院死亡率风险明显增加。即使接受手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值较低的患者仍与住院死亡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9.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使得现有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连续确诊的26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68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4:1.高血压、长期吸烟以及马凡综合征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其比例分别是51.49%、33.96%、19.03%.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单纯胸痛、背痛及同时胸背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或腰痛,以及四肢脉搏异常.患者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1.44%(27/236)和81.25%(26/32).术后并发症和发生率分别为:暂时性脑损伤19.07%(45/236),呼吸功能不全17.80%(42/236),肾功能不全9.32%(22/236),乳糜胸8.47%(20/236). 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血压、长期吸烟和马凡综合征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多样.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血小板聚集引起支架内血栓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预防PCI术后与血小板有关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主要通过长期和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减少PCI术后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但是少数  相似文献   

12.
加用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常规治疗,然而临床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因此临床上常加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PPIs和氯吡格雷经相同的肝酶代谢,因此两者联用会产生代谢竞争。近期的研究分别从基础和临床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但并未得出确切的结论,部分研究支持两类药物合用,认为PPIs并未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效价,未增加临床事件风险;而另一部分研究则持相反意见,还有研究认为只有部分种类的PPIs会影响其抗血小板活性和增加心血管再发事件风险。因此在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上应评估PPIs使用的必要性,对需要加用PPIs者首选药物相互影响较小的PP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评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手术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老年患者,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57岁,根据手术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5例(20%)住院期间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死亡率的术前危险因素是炎症和肾功能不良,手术危险因素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和最低肛温。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良(OR=1.020,95%CI 0.999~1.041,P=0.04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以发病快、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院内死亡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死亡率,但术后早期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包括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神经系统问题等。该文介绍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IG)对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并收住重症医学科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患者术后的血气分析及生化指标来计算近似强离子差(SIDa)、有效SID(SIDe)和SIG等Stewart模型酸碱变量的数值,分析其与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93例,包括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6例。死亡组患者的术后SIG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9.7(8.8,13.7)mEq/L比4.1(1.8,6.7)mEq/L,t=4.432,P<0.01]。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动脉血pH值、PaCO_2、乳酸、SIDe、SIG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死率显著相关(均为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pH(OR:4.83×10~(28),95%CI:0.00~1.46×10~(61),P=0.08)和SIG(OR:0.09,95%CI:0.01~1.23,P=0.07)与患者病死率显著相关。SI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5~0.99,P<0.01),大于pH的0.86(95%CI:0.74~0.98,P<0.01),提示SIG升高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的较好预测因子,敏感度100%,特异度84%。结论术后SIG水平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 95%CI: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 95%CI: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 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意识障碍发病率达34.8%,意识障碍水平重且多伴严重高血压及多器官受损。结论:意识障碍与弓上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通过积极的治疗意识障碍水平多能恢复,并为进一步治疗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腔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主动脉假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5例,其中4例为辅助股动脉插管灌注,1例为单独升主动脉假腔插管。所有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同时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CP)。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术后CTA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通畅,术中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降主动脉假腔血栓形成。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术后突然发作的混乱、瞻望或躁动,持续5~10 s,很快缓解。病例3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病例415 d后完全缓解。结论:AADA手术在准备充分并且适应证明确的条件下,经主动脉假腔插管是传统插管的一种有效的替代及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常伴有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本研究目的是阐明术后重度急性肾损伤与AAAD的累及特性之间的关系,为围术期预防急性肾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保留有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的174例AAAD患者,根据KDIGO制定的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肾损伤组(AKI 3期)和非重度肾损伤组(无AKI、AKI 1期及AKI 2期),通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影像学资料,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4例AAAD患者术后发生重度AKI 32例(18.4%),其中15例(46.9%)需要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肌红蛋白、术后肌红蛋白、术前肌钙蛋白、术后PLT计数、术中输注血浆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 PLT输注量、术前肾脏低灌注、股动脉插管、肾动脉假腔比例、双侧肾动脉累及程度、双侧髂动脉累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肌红蛋白(OR=1.003,P=0.003)、术中输注血浆量(OR=1.002,P=0.001)、术前肾脏低灌注(OR=2.628,P=0.025)、股动脉插管(OR=3.726,P=0.002)、左肾动脉累及程度2级(OR=7.910,P<0.001)、左肾动脉累及程度3级(OR=3.548,P=0.015)、右肾动脉累及程度2级(OR=5.543,P=0.001)、右肾动脉累及程度3级(OR=4.574,P=0.016)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重度AK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肌红蛋白、术中输注血浆量、术前肾脏低灌注、股动脉插管、双侧肾动脉累及程度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重度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重度AKI患者院内病死率以及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9岁。因食用变质水果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于某医院门诊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400umol/L左右,给予抗感染治疗(用药不详),3d后,症状缓解,但感乏力、纳差,未复查肾功能,2d后因突发胸腹部及背部疼痛伴大汗,于该院住院治疗,复查肾功能血肌酐400/l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