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胸腺素β10(Tβ10)是胸腺素β家族的一员,是一种与细胞运动有关的肌动蛋白单体结合蛋白。研究发现Tβ10与甲状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关系密切。虽然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为患者获取了更长的生存期及无疾病进展时间,但总体治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Tβ10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简要综述了Tβ10的结构与分布、机制、在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有1 249多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国内胆管癌的发病率亦不断增长。100多年前就有研究者提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并致力于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但其具体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虫体机械损伤、分泌代谢产物的刺激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分子和基因突变等方面对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目前腹部外科领域中的诊疗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胆管癌的病理机制不够明确、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胆管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由1975~1979年的0.32/10万上升至1995~1999年的0.85/10万,而肝外胆管癌发病率却由1979年的1.08/10万下降至1998年的0.82/10万[1];肝内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在近20年基本无变化,而肝外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却由1973~1977年的11.7%提高至1983~1987年的15.1%[2].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晚期肝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常规放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免疫疗法亦逐渐应用于临床。免疫疗法分为免疫检查点药物、细胞疗法、细胞因子治疗、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等。我国原发型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分为三类: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以及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型肝癌,由于三者在组织学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手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此文综述了其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改变,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改变与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纤维囊性肝病(FLD)是一类与常染色体基因变异相关的疾病, 早期症状不明显, 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 FLD逐渐表现为进行性胆管上皮过度增殖、胆管微错构瘤和多个扩张肝囊肿形成。现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无法阻止疾病进展, 肝移植被认为是唯一有效手段。FLD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 但FLD向胆管癌转变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因此, 研究FLD的发病机制及其向胆管癌转变的分子机制, 对于阻止FLD的发生、进展,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及降低罹患胆管癌的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管细胞癌(e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异质性强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位置遍布于毛细胆管到胆总管,可起源于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根据解剖部位,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CCA)、肝门部胆管癌(pCCA)、远端胆管癌(dCCA),它们有特殊的相似之处,但也有肿瘤间和肿瘤内部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肿瘤的病理机制和预后.总体来看,CCA是原发性肝癌中发病率占据第二的肿瘤,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约3%.  相似文献   

8.
刘西禄  李国楼  赵小琳 《山东医药》2011,51(34):114-1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除DNA序列改变外,表观遗传学改变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变化,但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机制。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转移酶(DNMT)催化,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且通常发现时已到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肝外胆管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目前晚期肝外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射频消融、放化疗、胆道支架,但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急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低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治疗新手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卵圆细胞或介于两之间的非上皮性母细胞样细胞,占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10%~15%。近年献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究其原因,与目前缺乏早期诊断胆管癌的手段和对胆管癌发病机制无深入了解有关。为寻求胆管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诊断,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1983年1月至2004年3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6例胆管癌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胆管上皮癌,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癌常转移到肝、腹膜、肺,转移到结肠的病例极为罕见,本文描述了1例结肠占位合并肝右叶占位初诊为结肠癌肝转移而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肠转移病例的诊疗过程,是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第9例个案报道。这类罕见病例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我们报道这个病例,一方面是给同行提供借鉴,提高罕见病的诊疗;另一方面是想引起共鸣,希望更多类似的病例能被报道,以寻找其共性,探究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期发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作为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为人们所熟知,其遗传学机制基本明确,为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较为罕见,其遗传学机制尚不明确,无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本研究就该病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中遗传因素在MM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就MMD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胆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目前具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的胆管肿瘤并不多见,其中上皮细胞肿瘤的肉瘤样变化可见于肝脏、胆囊、胰腺和壶腹部[1]。肉瘤样胆管癌是由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组成的罕见肿瘤,大多数肉瘤样胆管癌具有肉瘤组分,表现为梭形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分化。而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胆管肉瘤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外文献少有报道,现就笔者所在医院诊断的1例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胆管肉瘤样癌,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治和预后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肿瘤转移是导致实体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伴随基因和表型改变的过程,在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常常被激活.胆管癌是起源于胆道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易浸润、转移和复发是其主要生物学特点.研究胆管癌的转移机制能够为未来治疗胆管癌的新方法,建立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相关标志物,包括细胞表型分子标志物及EMT相关调控因子与胆管癌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是一种胆道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出现症状较晚,早期诊断困难,而且由于胆管癌所处的解剖位置特殊及其向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浸润的特点,外科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寻求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胆管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由于其临床症状的隐匿性,大多数胆管癌诊断时已经是晚期,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手段。但多数胆管癌患者无法行手术治疗,同时晚期胆管癌姑息性治疗方法有限。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微创姑息性治疗方法,应用于不可切除胆管癌安全有效。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的文献,对RFA的疗效、并发症及治疗胆管癌的研究进展等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确诊时往往已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且胆管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亦不敏感,故预后较差.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DT为胆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胆管癌和良性胆管狭窄的IDUS声像学特点,总结胆管癌IDUS声像学特征,提高内镜下诊断胆管癌的能力。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近5年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IDUS检查并明确诊断原发性胆管癌的患者52例,同期行ERCP+IDUS并明确诊断良性胆管狭窄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IDUS表现(狭窄长度、回声高低、胆管壁厚度、对称性、胆管壁外膜破坏),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IDUS特点。结果:胆管癌和良性胆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胆管癌行胆管刷检涂片找到恶性肿瘤细胞占28.9%,胆管内活检确诊胆管癌占40.0%。IDUS显示,胆管癌患者病变胆管壁较良性狭窄者厚(6.8±4.0 VS 4.1±2.3mm,p<0.01)。胆管癌病变胆管壁呈低回声改变、不对称性增厚的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胆管狭窄组(分别为78.8% VS 44.1%,92.3% VS 50.8%,p<0.01)。此外,胆管癌组有8例(15.4%)IDUS显示胆管壁破坏,良性胆管狭窄组未看到此现象。结论:胆管IDUS声像学改变呈低回声不对称性增厚提示胆管癌,出现胆管壁完整性破坏时应高度怀疑胆管癌。  相似文献   

20.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的学科,其改变不依赖于基因序列的改变,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与基因突变不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转,这一特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不清。肝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肝癌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