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近年来报道的术后出血并发症多为穿刺部位的皮下血肿、冠状动脉破裂致心包压塞,罕见的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单侧胸腔巨大血肿、腹膜后血肿、主动脉壁内血肿和肺出血。国内外未见术后双侧胸腔出血病例报道,我们发现1例,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英国胃肠病学学会(BSG)、美国胃肠道内镜学会(ASGE)、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和日本胃肠内镜学会(JGES)等4项国际指南对中国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3747例。采用ROC曲线评价4项国际指南的血栓栓塞风险分层与出血风险分层对消化道内镜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JGES指南、ASGE+BSG+ESGE指南预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总体血栓栓塞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95%CI:0.535~0.675,P=0.001)和0.591(95%CI:0.521~0.660,P=0.004)。JGES指南、ASGE+BSG指南预测停用抗凝药物后总体血栓栓塞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95%CI:0.522~0.658,P=0.005)和0.591(95%CI:0.515~0.651,P=0.009)。JGES指南、ASGE+BSG+ESGE指南预测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95%CI:0.538~0.700,P=0.001)和0.606(95%CI:0.525~0.687,P=0.004)。JGES指南出血风险分层预测总体出血事件和小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6(95%CI:0.541~0.671,P=0.002)和0.636(95%CI:0.568~0.703,P=0.001)。结论 4项指南对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669例,把其中26例严重出血患者设为出血组,随机抽取30例无严重出血患者为未出血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严重出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高龄、男性、2型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急诊PCI、动脉路径迂曲是严重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男性、2型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急诊PCI、动脉路径迂曲可以作为预测PCI术后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介入手术由于创伤小、效果肯定,能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预后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症状,从而得到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药物支架能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但由此带来了因内皮化延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冠脉介入指南建议药物支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出血并发症随之出现。近年来报道的术后出血并发症多为穿刺部位的皮下血肿、冠状动脉破裂致心包压塞,罕见的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05例PCI患者中41例严重出血患者(出血组)和随机抽取的50例无严重出血患者(未出血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严重出血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出血组比较,出血组患者年龄和基础血肌酐水平较高,体重较低。年龄偏大、体重轻和基础血肌酐水平升高是增加PCI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体重和血肌酐水平可以作为预测PCI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各类心血管手术128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主动脉瘤手术等)。心血管手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者16例为病例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为对照组。结果:消化道出血率为1.24%(16/1286),病例组病死率为25%(4/16);对照组病死率为6.1%(5/82)。在单因素检验中,长时间体外循环(P=0.007)、延时机械通气(通气时间>72h)(P=0.005)、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P=0.008)及肺部感染(P=0.022)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时间体外循环、延时机械通气及LCO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手术出现消化道出血多提示预后不良,长时间体外循环、延时机械通气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5例临床完整资料,将术后未发生严重出血患者95例纳入A组,将严重出血患者10例纳入B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肌酐(Cr)〕消化性溃疡史、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使用等数据.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偏瘦及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均可能是诱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中应针对高龄、偏瘦及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史等影响因素,积极制定早期预防对策,以预防术后发生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8.
高龄冠心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尚无统一标准供临床医生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未提出明确的治疗指南。本文所报道的高龄女性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后随访情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评价其疗效。方法 4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行胃镜或肠镜检查,经用药治疗无效后在出血活动期行血管造影、栓塞、灌药介入治疗,术后一周复查内镜,通过其术后的内镜及临床表现评估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47例出血停止,1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7例复发出血,其中5例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术后内镜均显示程度不等的点片状糜烂灶,无肠坏死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虽有一定创伤性并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但术前做好手术评估,导管技术娴熟,严重并发症多可避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来我院接收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共50例,研究分析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对高风险患者给予术后个性化监测和预测,并改善术后管理系统,可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应准确分析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落实护理对策,以便巩固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血是PCI相关的常见术后并发症。研究显示PCI术后出血不仅带来额外的医疗负担,同时影响近期及远期的预后。了解PCI术后出血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出血事件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现介绍和PCI术后出血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有增加出血的潜在风险,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决策务必要权衡个体血栓与出血风险和推迟非心脏手术潜在后果之间的平衡。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管理应个体化,由多学科小组和患者共同决策,将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降至最低。目前指南提供的建议并不一致,优化管理策略仍未确定。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获得心肌血运重建的策略。PCI术后的抗栓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基石,能有效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各种出血并发症也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多个出血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出血风险,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评估PCI术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现将出血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其临床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术中、术后出血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准确评估和预防出血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ESD技术的推广。本文系统回顾国内外ESD出血相关研究,对ESD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准确评估出血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充分的相关止血预案可明显降低ESD出血发生率,推进其在基层医院广泛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防治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随机分成PPI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0例,所有患者PCI术前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PI.对比观察2组患者服药期间主要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A组患者无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B组患者中35例粪潜血强阳性(其中8例为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PPI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中-重度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17年11月—2022年10月1 129例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中-重度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中-重度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术后出现中-重度消化道出血,其中柏油样便或鲜血样便11例,呕吐咖啡样物伴排柏油样便2例,中-重度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2%,共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8.5%。行消化道内镜检查8例:其中明确出血部位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均为结肠应激性溃疡形成引起的出血,行部分或全部结肠切除术;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患者为胃底部溃疡引起的活动性出血行胃次全切1例,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内镜下止血1例。6例手术治疗出血患者中1例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6.7%。共7例患者(5例未行内镜检查,2例行内镜检查,但无法明确出血部位)采取保守治疗,其中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57.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标准化治疗.然而,双联抗血小板虽能有效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却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1],约占血管成形术后的2.3%.PCI术后消化道出血对于心脏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8.
术中内镜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术中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总结了过去20年间32例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和部位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术中内镜应用结果。方法是通过手术探查切口插入内镜向口侧至十二指肠向肛侧至回盲瓣进行检查。结果诊断明确率达100%,其中以小肠肿瘤和血管发育不良最为常见。结论术中内镜检查对于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准确性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不仅可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还能指导选择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中止抗血小板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高,病死率进一步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需要平衡支架内血栓和严重出血的危险,两者都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建议给予消化件和心脏科个体化治疗,积极液体复苏和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早期行胃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根据评分系统分级调整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术中内镜对于剖腹探查术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2003~2009年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因小肠出血不能确诊需剖腹探查的26例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全部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术后26例未见再出血。结论在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术时应配合术中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