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的多能细胞因子,受下丘脑一垂体控制,在调节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MIF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并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近年来MIF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倍受关注,研究证实MIF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虽然大多数研究承认MIF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仍存在许多争议,其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对损伤和刺激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系列细胞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特别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单核细胞聚集、粘附、迁移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变化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干预。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S组,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检测血脂水平、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A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和法舒地尔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镜下无特殊改变;AS组血管壁可见典型AS改变,内膜增厚、血管内膜向管腔内突出,斑块内可见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内膜可见少量炎性细胞和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内弹力板破坏,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并呈灶状或片状钙化;法舒地尔组血管内膜和中膜无明显增生,仅内皮下见少量散在的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AS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MIF表达较对照组和法舒地尔组明显增多。对照组血管壁中可见少量Rho激酶表达;AS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大量Rho激酶表达;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中Rho激酶表达与AS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抑制粥样硬化病灶Rho激酶及MIF的表达上调;MIF可能通过Rho/Rho激酶途径在AS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局部狭窄远心端低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颈总动脉局部狭窄动物模型,数值模拟局部狭窄远心端流场以及剪切应力分布,HE染色观察局部狭窄远心端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病变处的表达。结果在局部狭窄远心端形成低剪切应力区域(0~0.3 Pa),并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形成(对照组为8±3μm,处理组4周为38.5±12.7μm,8周为95.3±19.6μm)。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病变中有大量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对照侧血管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在低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F在巨噬细胞参与调节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MIF的发现、结构、来源、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表达和纯化伯氏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bMIF)。方法 根据GenBank中PbMIF mRNA的预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ER方法从伯氏疟原虫ANKA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bMIF基因。将PbMIF基因与T载体连接并测序,利用NCBI中Blast程序分析测序结果。阳性T/A克隆质粒经BamH 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收集经IPTG诱导表达的细菌进行SDS-PAGE分析,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亲和纯化。结果 从伯氏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bMIF cDNA,长度为351bp,编码116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PbMIF cDNA的预测序列完全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在一级结构上与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PfbbMIF)的同源性为76%.与人类和小鼠MIF的同源性为31%。表达产物为可溶性的PbMIF蛋白,亲和纯化后的PbMIF蛋白纯度为71%。结论 表达并纯化出可溶性PbMI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分子作用机制复杂。MIF通过调控嗜酸粒细胞、细胞因子、气道反应性及黏液分泌等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动态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过程中,斑块表面破裂并发血栓形成是极常见的。斑块破裂的危险性取决于斑块的组成成分,往往是巨噬细胞丰富、纤维帽薄、脂质池大的斑块容易破裂。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与病变好发区内皮表现粘附分子结合在趋化因子作用下,迁入内膜,然后转化为巨噬细胞,进而经特异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蓄积脂质,转变成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即脂纹。此时的巨噬细胞不仅形态上变为泡沫细胞,而且新增许多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分子作用机制复杂.MIF通过调控嗜酸粒细胞、细胞因子、气道反应性及黏液分泌等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沉默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基础上,应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抑制剂,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综合治疗作用。方法 将ApoE-/-小鼠普食饲养6个月建立AS模型。PCSK9si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1011vg/只AAV8.2-Lbcpf-CrRNA2。PCSK9si+ISO-1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1011vg/只AAV8.2-Lbcpf-CrRNA2,同时经腹腔注射5 mg/(kg·d) MIF抑制剂ISO-1。对照组小鼠(无治疗干预)。AS模型期间分别于0、2、4、6个月进行内眦静脉采血检测PCSK9、MIF水平。AS建模6个月后采血检测血清血脂四项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Ly-6Chigh促炎单核细胞水平;全主动脉以及窦部取材,组织学检测斑块面积,纤维化及脂质浸润程度,CD68(巨噬细胞标志物)及核因子кB(NF-кB)p65蛋白在脂质斑块的表...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参与了多种炎症,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疾病:如内毒素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过程,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了较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就MIF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及消化系统肿瘤的的关系也做了一些探讨,显示它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诊断、预后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150 nmol/L佛波酯诱导THP-1细胞48 h使其转化为巨噬细胞,并用抗人CD68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以不同浓度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1、5、10、20和30μmoL/L)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及20 μmol/L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0 h、6 h、12 h、24 h及48 h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10、20和30μmol/L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24 h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与0 h组相比,20 μmol/L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作用于THP-1源性巨噬细胞12、24和48 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可上调THP-1源性巨噬细胞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南蛇藤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中胶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12只,随机分为南蛇藤素干预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每组各6只,同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各组均给以高脂饮食饲养8周,在高脂饲养的后4周,分别予以南蛇藤素和相当剂量的溶剂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用药4周;处死后行主动脉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斑块内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主动脉斑块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的强度。结果模型组形成了早期斑块,南蛇藤素组斑块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分别为4270.74±1027.64μm2和8971.19±1665.76μm2(P<0.01),南蛇藤素组斑块内胶原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275±0.0068和0.0142±0.0054,P<0.01);南蛇藤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明显降低(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054±0.0020和0.0263±0.0080,P<0.00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114±0.0016和0.0227±0.0039,P<0.001)。结论南蛇藤素可能通过下调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抑制胶原的降解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尤其是狼疮肾炎(LN)中的作用地位,从而为探索SLE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诊治和疗效观察提供帮助。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对SLE患儿的血、尿MIF、白细胞介索(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检测.与健康志愿者对比分析以明确MIF在SLE,尤其是LN中的作用地位。结果LN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非LN组。而血MIF、TNF—d和IL-10及尿IL-10和TNF-α水平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疾病活动组血IL-10显著高于缓解组,而血MIF、TNF—α及尿IL-10、MIF、TNF—α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MIF水平可能与LN存在一定相关性,有望成为SLE肾脏损害及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MIF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的表达,并在体外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单核细胞MIF表达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胃镜检查的标本,胃窦与胃体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悉尼系统作胃粘膜的组织学分型。MIF/T细胞(CD45RO)和MIF/巨噬细胞(KP1)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MIF mR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在体外幽门螺杆菌ATCC26695与THP-1单核细胞共培养后,分别用ELISA与RT-PCR测定THP-1细胞MIF的表达。结果在6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4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窦与胃体粘膜内T细胞总数、MIF阳性T细胞数、巨噬细胞总数、MIF阳性巨噬细胞数和MIF mRNA阳性细胞数都显著高于2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而且在4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炎症中MIF的表达随炎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体外幽门螺杆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后,幽门螺杆菌促进了THP-1细胞MIF蛋白质与mRNA表达增加。结论MIF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粘膜炎症细胞中表达增加,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粘膜炎症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测定43例大肠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MIF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MIF表达率为65.1%(28/43),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0.0%(0/1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IF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MIF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436,P〈0.01)。结论MIF蛋白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或逃避,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MIF蛋白和凋亡指数,有助于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为抑制巨噬细胞的游走移动,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聚集、增生、活化,增强其黏附、吞噬作用,还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MIF广泛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学反应,包括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肿瘤生成、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脂肪发生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IF的阳性率(40/5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52)(P<0.05)。MIF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Ⅲ~Ⅳ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IF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IF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MIF表达与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5)。结论 MIF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成为肾癌诊断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中MIF能抑制巨噬细胞游走,促进巨噬细胞在炎症局部浸润,其过度调节可能在单核巨噬细胞的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