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F-Ⅰ、IGF-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琳  郭宝文  赵魁 《山东医药》2005,45(9):35-36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过度表达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对40例大肠癌组织应用组织化学法进行IGF-Ⅰ、IGF-Ⅱ检测,旨在探讨IGF-Ⅰ、IGF-Ⅱ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肿瘤的关系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现今已知道控制细胞分裂与增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生长因子,而凋亡也有复杂的控制机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是一种具有很强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增殖活性的细胞因子,现在发现,它在多种肿瘤组织如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软组织肿瘤等中存在过量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实验通过观察结直肠腺癌中IGF-Ⅱ mRNA的表达,并结合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来探寻IGF-Ⅱ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IGF-Ⅱ的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并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IGF-Ⅱ均呈较高表达,在肝癌癌灶为83.3%及非癌组表达46.7%,存在显著差别(P<0.01).HCC的癌灶组中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高vs中、低:42.9%vs90.0%,100%,P<0.05或P<0.01)、是否侵及浆膜(是vs否:60.0%vs95.0%,P<0.05)以及肿瘤大小(<5cmvs≥5cm:58.3%vs100%,P<0.01)显著相关,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94.7%vs63.6%,P<0.05).结论:IGF-Ⅱ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过度表达,且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有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IGF-Ⅱ和IGF-Ⅰ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在国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对40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cm癌旁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0cm以上大肠组织和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大肠组织标本,进行IGF-Ⅱ和IGF-ⅠR的抗原染色.结果①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率(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有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C期及浸透全层组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分期A、B期及未浸透全层组中ⅠGF-Ⅱ和ⅠGF-ⅠR的表达率(P<0.05).结论 IGF-Ⅱ、IGF-ⅠR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生长因子-Ⅱ与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非胰岛细胞肿瘤性低血糖(NICT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组织中IGF-Ⅱ及其受体表达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IGF-Ⅰ/Ⅱ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HBV所致慢性肝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IGF-Ⅱ及其受体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老年患者急性期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及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特征,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4例确诊为颅脑外伤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70例同期体验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分析CNP、IGF-Ⅱ和P-selectin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两组血清中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血清中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与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NP和IGF-Ⅱ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颅脑外伤老年患者血清中CNP和IGF-Ⅱ低表达、P-selectin高表达,对病变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CNP和IGF-Ⅱ在病变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受体是一种多配体,多功能的膜蛋白,与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IGF-Ⅱ受体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与HBV-DNA整合及HBxAg的表达密切相关;IGF-Ⅱ受体参与调控癌前病变肝细胞的异常增殖。本文综述了IGF-Ⅱ受体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细胞因子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OA患者(6例)和创伤性截肢的患者(5例)的膝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OA软骨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定位软骨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提取关节软骨组织的总RNA和蛋白质,RT-PCR和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测定软骨组织中IGF-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OA软骨组织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有细胞成簇现象,可见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软骨厚度变薄,基质染色不均匀,有异染性.正常软骨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浆中有IGF-ⅡmRNA的表达.与正常成人相比,OA患者软骨组织内IGF-Ⅱ在基因的转录与翻译水平明显降低了75%和63%(P<0.05).结论 细胞因子IGF-Ⅱ在OA软骨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IGF-Ⅱ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骨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II的表达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癌发生与 HBV 持续感染中是否起有重要作用,作者对4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及两个 HCC 细胞株采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进行染色,观察 IGF-Ⅱ和 HBV x 基因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 HCC 细胞株能够表达IGF-Ⅱ,并且表达 IGF-Ⅲ的细胞也大量地表达HBxAg 和 AFP。肝结构正常者及急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无 IGF-Ⅱ阳性的细胞,随着病理改变从 CPH 到癌组织周围组织(PCLT)的发展,IGF-Ⅱ阳性肝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在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存在IGF-Ⅱ基因的异常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自分泌或邻分泌循环短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某种直接作用[1-4].陈思红et al[5]在人肝癌中发现了IGF-ⅡcDNA变异体的存在,但IGF-Ⅱ的异常过量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IGF-Ⅱ转录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改变,旨在探讨IGF-Ⅱ表达的规律及其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翔  冉志华  林维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6,11(3):139-142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具有维持细胞正常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多种脏器肿瘤存在IGFs过表达,IGFs与其受体IGF-R结合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能加速肿瘤转移,提示IGFs/IGF-R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研究IGF及其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以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和远离癌灶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分析IGF-ⅠR、IGF-Ⅱ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均局限于细胞质,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和55.O%,较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32.5%和2.5%显著增高(P〈0.01)。IGF-ⅠR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结肠癌存在IGF-ⅠR、IGF-Ⅱ过表达,其中IGF-ⅠR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IGFs/IGF-ⅠR的检测可能对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人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和血IGF-Ⅱ呈显著正相关.人肝癌组织中IGF-Ⅱ高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数目无关;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其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IGFs家族基因在肝细胞癌变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Fs家族包括IGF-Ⅰ、IGF-Ⅱ、IGF-Ⅰ受体和 IGF-Ⅱ受体以及IGF结合蛋白。近年研究发现,IGFs家族基因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生长调控机制、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肿瘤血管形成三个方面探讨IGF-Ⅱ及其受体IGF-ⅠR和IGF-ⅡR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IGF-ⅠR、IGF-Ⅱ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入选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RA 10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30例、炎性息肉30例,另选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者作为阴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入选者IGF-Ⅰ、IGF-IR、IGF-Ⅱ的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0%、10.0%、10.0%,与炎性息肉组(分别为6.7%、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组(分别为36.0%、48.0%、44.0%)、CRC组(分别为63.3%、80.0%、73.3%)较阴性对照组、炎性息肉组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数量、部位均无明显关系(P0.05),与腺瘤大小、增生程度、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正常人群的结直肠黏膜向腺瘤的转化,以及腺瘤的增长和转化过程中,IGFs和IGFs-R轴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IGF-Ⅰ、IGF-ⅠR、IGF-Ⅱ有可能作为CRA癌变的预测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SD鼠诱发肝细胞发生癌变,以病理学方法(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与胞内定位.结果:组织学证实SD鼠在喂饲2-FAA后,在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癌组vs变性组, x2=9.55,P<0.01;癌组vs正常组,x2=14.00, P<0.01),大鼠肝癌中IGF-Ⅱ在肝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肝组织和外周血中IGF-Ⅱ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在癌变早期表达增加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Ⅰ受体(R)、IGF-Ⅱ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1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IGF-Ⅰ、IGF-ⅠR、IGF-Ⅱ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对比不同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患者术后6个月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结果年龄大、分化低、临床分期晚的患者IGF-Ⅰ、IGF-Ⅱ、IGF-ⅠR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F-Ⅰ(P=0.013)、IGF-Ⅱ(P=0.030)、IGF-ⅠR(P=0.020)、肿瘤N分期(P=0.010)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后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ml/kg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GF-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IGF-Ⅱ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LI)和表达强度(PU)最高,并且IGF-ⅡmRNA表达水平也最高(P0.01)。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IGF-Ⅱ蛋白和mRNA的异常高表达(P0.01),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正肝方能通过下调IGF-Ⅱ异常高表达,从而减弱IGF-Ⅱ通过自分泌生长刺激机制导致的AFB1启动的肝细胞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