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血清转换的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及多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持续5年。出现血清转换后, 继续服拉米夫定6个月以上(每3个月随访1次,至少2次以上),仍为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HBe( ), 则停药并继续随访6-12个月。所需观察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病毒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DNA 载量及基因分型、YMDD变异等。结果(1)共有26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总血清转换率为32.10% (26/81)。第1-5年,每年累积的血清转换率为16.05%、19.75%、27.16%、28.40%和32.10%。(2)停药后4例出现复发,持续血清转换率为84.62%(22/26)。(3)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近期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血清转换率与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呈正相关,与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呈负相关。持续血清转换与血清转换后继续服药时间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持续血清转换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焦以庆  马秀云 《肝脏》2003,8(1):72-72
以往认为 ,拉米夫定治疗后达到HBVDNA阴转、ALT正常、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的患者 ,继续服药 3~ 6个月 ,仍为显效者 ,可停药。我院门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中 ,有 13例患者在达到上述疗效后停药。但在对这些发生血清转换的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发现 ,其中 3例发生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例 1:女 ,42岁 ,病案号 :5 13 0 3。HBsAg阳性 ,伴肝功能反复异常 1年 ,于 1996年 12月 1日到我院治疗。患者 1年来ALT波动在 3 5~ 90U/L ,但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 :一般状况好 ,肝掌蜘蛛痣 ( -)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检查…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换患者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托米夫定治疗发生乙型肝炎e抗原(Ⅱ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转归。方法对发生ⅡBeAg/抗HBe血清转换时间≥6个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18个月的68例患者进行24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25.19%,YMDD变异率为20.59%,HBeAg/抗HBe血清转换后随访期内复发率为27.94%,停药后复发者再服拉米夫定有效。复发与年龄、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有关,与治疗前HBVDNA水平、疗程及有无YMDD变异无关。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即使HBeAg/抗HBe血清转换≥6个月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对长期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应加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马秀云  蔡皓东  朱玫  姚光弼 《肝脏》2006,11(3):158-16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3年以上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167例CHB患者,每天服用拉米夫定100mg,持续3年以上,连续2次以上出现血清转换(间隔3个月),即HBeAg转阴和抗HBe转阳,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服药第1年每月,以后第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血清病毒学标志、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定量及YMDD变异等项目.HBV基因分型应用型特异性PCR方法.结果共有45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27.0%),继续服药6~12个月后停药并随访1年以上,9例出现血清学重新激活,血清转换持久率为80.0%.经单因素统计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血清转换率和停药后持久率与基线ALT水平呈正相关,与基线HBV DNA水平和治疗后YMDD变异呈负相关.结论CHB患者出现血清转换后继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持续转换.对血清转换率和持久率有显著影响意义的因子为基线ALT、治疗后YMDD变异.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肝组织进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变 ,本研究旨在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10月住院或门诊可随访慢性乙型肝炎 6 4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38.7± 8.2 )岁。按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1] :慢性肝炎轻度 14例 ,中度 43例 ,重度 7例。二、治疗方法设立对照组 30例 ,口服维生素、护肝片、五酯胶囊等基础护肝药物。治疗组 34例 ,在基础护肝治疗的同时 ,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d ,疗程均为 1年。三、观察指标血…  相似文献   

6.
病例1,男,49岁。2002年6月查体发现HBV感染,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02年11月自觉乏力明显,化验肝功能A坍378U/L,ALB40.6g/L,TBIL17.61xmol/L。HBV血清标志物(Roche公司,电化学发光法)HBsAg3360COI,HBeAg0.37COI,抗-HBe0.56COI.HBVDNA3.2×10^4eopies/ml。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G3S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发生HBsAg血清转换,而后再现HBsAg阳性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HBV DNA和HBeAg等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时间为3~15个月,在治疗开始后3~18个月发生HBsAg转阴;3例HBeAg阳性患者在HBsAg转阴之前或同时出现HBeAg转阴,但未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5例患者HBsAb持续存在6~18个月后消失,且HBsAg在同时或之后复阳;1例患者在治疗后30个月时HBV DNA为3.36×106copies/ml,ALT为98u/L,开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例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白癜风。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血清转换后再转为阳性可能与患者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时间不够长或肝内存在HBV cccDNA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后的HBeAg早期血清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与中成药五灵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拉米夫定的开放性临床治疗,头3个月加用五灵丸。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清ALT、HBeAg、抗-HBe及HBV DNA检测,停药后随访半年。结果:治疗期间共有12例患者(48%)发生HBeAg转阴,并出现抗-HBe;在HBeAg血清转换后的2~4w,8例患者抗-HBe随后消失;在治疗的头3个月随着HBV DNA水平下降及消失(<420copies/ml),所有患者ALT水平逐渐降至正常。结论:治疗头3个月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患者HBeAg发生血清转移的关键。这种早期转换的可能解释之一是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对拉米夫定特别敏感的亚型或种群。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作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HBeAg血清转换常作为判断抗乙肝病毒(HBV)疗效的指标。拉米夫定疗效及HBeAg血清转换持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决定拉米夫定治疗前应注意考虑患者的多因素影响,把握好适应证,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持久的HBeAg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10.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的变化,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机体抗HBV免疫的影响,YMDD变异的出现对抗HBV免疫的影响、血清IL-12水平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与39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长法  潘雪飞  邱蔚蔚  常洁  施斌斌 《肝脏》2001,6(3):203-204
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 ,进行前瞻性研究 ,将 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含肝炎后肝硬化 (Child PughB级 10例 ,C级 9例 ) ,HBsAg、HBeAg、抗 HBc、HBVDNA均为阳性。治疗组男性 18例 ,女性1例 ,平均年龄 ( 4 3± 10 )岁 ,平均病程 ( 4 .6± 3 .3)年 ,其中HB sAg、HBeAg、抗 HBc均为阳性 ,曾脾切除者 2例 ;对照组男性1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拉米夫定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然而治疗中及停药后可出现病情复发.本文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HBeAg/抗-HBe早期血清学转换(服药6个月内)的4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临床随访,旨在探讨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中YMDD突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肝炎(CHB)的有效性,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和减少肝癌发生率已得到公认。但治疗中出现YMDD突变,部分病情加重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对190例CHB患者用LAM治疗出现YMDD突变的临床处理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32岁,农民。因反复乏力、纳差4年伴尿黄眼黄恶心呕吐1周于2004年5月30日入院。缘于2000年1月出现乏力、纳差、尿黄,肝功能异常及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应用甘利欣等保肝降酶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004年4月27日检查ALT316U/L,AST258U/L,TBIL11.4μmol/L,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V DNA2.59×106copies/ml;血常规WBC5.6×109/L,N0.65,L0.35,RBC4.6×1012/L,Hb140g/L,PLC230×109/L,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脾稍肿大,胆囊未见异常。于2004年4月30日起服拉米夫定0.1g/d,5月25日开始出现尿黄,并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结合中医学辨证方法以自拟加味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作为治疗组 ,以单用拉米夫定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 ,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生化指标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逍遥散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互补性 ,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18.
王静华 《肝脏》2006,11(5):315-315
患者,男性,33岁,因"乏力、四肢酸软2周"于2005年9月18日入院.患者2002年3月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2 U/L,总胆红素(TBil)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V DNA定量4.6×107拷贝/ml,予保肝、降酶等治疗,ALT波动于50~210 U/L.2004年3月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哌罗欣)抗病毒治疗,基线HBV DNA定量7×107拷贝/ml,SB 14 μmol/L,ALT176 U/L,白蛋白42 g/L,凝血酶原时间(PT)14 s,血常规:白细胞4.6×109/L,血小板127×109/L,血红蛋白143 g/L.  相似文献   

19.
吴锦瑜  谭英 《肝脏》2006,11(5):337-338
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的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疗效较好,但一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而病情长期活动,常规治疗效果差,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3岁,患慢性乙型肝炎3年,肝功能异常及乙肝血清标记物(HBVM)HBsag、HBeAg、HBcAb为阳性.在外院服用拉米夫定0.1g/d治疗1.5年后症状消失、肝功正常、HBsAg、HBcAb阳性,HBVDNA为<1.0×103cp/ml,停药观察.4个月后(2004年8月)出现乏力、纳差、尿黄等症来院治疗.查体:肝病面容、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肝脾未触及.肝功ALT350U/L,TBil275μmol/L,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HBV DNA 4.75×108cp/ml.给予护肝、利胆退黄、输注血浆、白蛋白等治疗不见好转且病情渐重,出现腹胀、腹水、肝功转氨酶下降,TBil为57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由于病情较重,急转上级医院治疗,7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