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与其机械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1例,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获得图像,行三维重建获得左心耳形态,根据形态分为鸡翅型和非鸡翅型。同时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耳流速,分析左心耳形态与左心耳流速的关系。结果非鸡翅型左心耳流速低于鸡翅型(36.2±15.0)cm/s vs.(49.1±22.0)cm/s,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形态(β=-0.318,P0.001)、左心耳孔面积(β=-0.205,P=0.039)、房颤类型(阵发性vs.持续性)(β=-0.249,P=0.008)、左心房前后径(β=-0.230,P=0.021)是左心耳流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左心耳形态同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机械功能密切相关,非鸡翅型和较大左心耳孔是左心耳机械功能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左心耳形态和功能等指标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经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06至2017-06在我院收治的7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并通过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分叶数目、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射血分数、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等指标。比较随访12个月内房颤复发与无复发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并明确其中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2个月时,共21例复发房颤。与房颤无复发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左心耳分叶数目更多,左心耳容积更大,左心耳射血分数和血流排空速度更低(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OR=2.71,95%CI:1.84~3.46)、血浆B型利钠肽(BNP)(OR=2.74,95%CI:1.45~4.18)、左心房容积(OR=1.49,95%CI:1.27~1.99)、左心耳分叶数目(OR=2.08,95%CI:1.65~2.55)、左心耳容积(OR=1.97,95%CI:1.73~3.46)均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A2DS2-VASc、BNP、左心房容积、左心耳分叶数目、左心耳容积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耳的分叶数目和容积对房颤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食管超声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作为血栓组,以同期收治的116例未发现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基本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血栓组较对照组高血压、脑卒中比例增高(65.52%vs 51.72%,13.79%vs 5.17%,P<0.05),2组慢性心力衰竭比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比例、CHA2DS2-VAS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5.721,95%CI:2.069~15.820,P=0.001)、NT-proBNP(OR=1.001,95%CI:1.000~1.002,P=0.002)、CHA2DS2-VASc评分(OR=2.021,95%CI:1.316~3.103,P=0.001),LAD(OR=1.104,95%CI:1.002~1.216,P=0.046)是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LAD扩大、NT-proBNP水平高、CHA2DS2-VASc评分高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晓华  朱业  陈娟 《实用老年医学》2022,(10):1050-1053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房颤病人左心耳(LAA)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容积,并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病人92例,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容积重建,观察LAA解剖形态学特征、矫正后容积,并分析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92例房颤病人的LAA内均可见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凹凸不平,表面存在分叶,形态不规整,其中鸡翅型LAA占60.9%,非鸡翅型占39.1%,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为(6.7±4.8)mL/m^(2)。随着LAA校正后平均容积的增加,房颤病人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65岁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6.7 mL/m 2比例明显高于<65岁病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人LAA校正后平均容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09)。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加,非鸡翅型LAA比例增加。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房颤病程及LAA校正后平均容积均为非鸡翅型LA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鸡翅型LAA的分布与年龄有关。临床考虑使用非鸡翅型LAA评估房颤病人卒中风险的因素时需充分考虑病人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心耳形态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左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或食道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左心耳形态分为鸡翅形、风向标型、仙人掌型、菜花型。术后随访18个月,以消融术后复发为结局,分析左心耳形态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 阵发性房颤57例(22.80%)复发,持续性房颤78例(41.05%)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均大于未复发组;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中,鸡翅型房颤复发率最高(37.26%),风向标型复发率最低(21.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体积、持续性房颤及鸡翅型左心耳形态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 95% CI) 分别为1.348(1.009~1.801)、1.980(1.343~2.919)、1.687(1.021~2.786)。此外,服用ACEI/ARB类药物也有助于减少房颤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房颤消融术后左心耳形态累计复发率依次为鸡翅型>仙人掌型>菜花型>风向标型(χ2=9.302,P=0.026)。结论 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相关,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61例为血栓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无附壁血栓形成278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对两组的既往史、烟酒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47.0±6.8)mm比(39.1±6.7)mm,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53.8±14.8)%比(60.6±9.9)%,P=0.001];服用阿司匹林[23.0%比48.9%,P=0.000],非阵发性房颤[41.0%比22.7%,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OR=1.191,95%CI 1.126~1.26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69,95%CI 0.941~0.997),服用阿司匹林(OR=0.308,95%CI 0.141~0.674),非阵发性房颤(OR=2.412,95%CI 1.097~5.304)是左心房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房直径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增强检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TEE检查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5例,根据TEE联合增强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52例和非血栓组93例。先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检查。并对疑似血栓形成又不能排除的12例患者完成TEE联合增强检查。对比TTE与TEE对左心房及左心耳不同血流状态的检出情况。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E联合增强血栓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9%vs 5.5%,P0.01)。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形成组左心房内径(LAD)、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左心耳流速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及D-二聚体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3~1.25,P=0.027;OR=4.79,95%CI:1.40~16.70,P=0.012),左心耳流速为保护因素(OR=0.84,95%CI:0.78~0.90,P=0.001)。结论 TEE可以直观显示心房及心耳的血流状态,准确测量左心耳流速,联合增强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左心耳(LAA)参数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自发显影(SEC)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并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34例为SEC组;同时,同期以1∶2的比例随机选取接受TEE检查但并未发现LAA血栓和/或SEC的房颤患者68例为非SEC组。收集患者既往病史资料,并测定其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耳开口宽度(LAAW)、左心耳长度(LAAL)、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LFEV)、左心耳血流充盈速度(LFFV)、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房颤类型(持续性房颤比例)、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病史、CHA_2DS_2-VASc评分、LAD、LAAW、LAAL、LVEF、LFEV、LFFV、LAA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既往脑卒中/TIA(OR 22.894;95%CI 1.883~278.418;P=0.014),更大的LAAW(OR 1.205;95%CI 1.008~1.441;P=0.040)、LAAL(OR 1.203;95%CI 1.039~1.394;P=0.014)及更低的LAAEF(OR 0.964;95%CI 0.929~0.999;P=0.047)是房颤患者LAA血栓和/或SE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LAA结构增大及较低的LAAEF提示LAA血栓和/或SEC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左心耳电压分布规律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三维电解剖标测的病例,分为非房颤组(n=43)、阵发性房颤组(n=44)和持续性房颤组(n=39),在三维电解剖系统指导下(CARTO 3),使用标测导管(PentaRay)采集左心耳各位点电压,进行三组左心耳电压分布分析。结果三组人群符合正态分布的例数分别为非房颤组6(14.0%)、阵发性房颤组0(0.0%)、持续性房颤组0(0.0%);三组间左心耳电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左心耳均值电压分别为非房颤3.51 mV、阵发性房颤2.57 mV、持续性房颤2.22 mV(P<0. 001)。结论左心耳电压分布形态具有个体间稳定性;房颤的发生与进展并不影响左心耳电压的分布形态,但会下调心耳电压值的平均水平与高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与非瓣膜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患者68例,其中左心耳血栓者(血栓组)23例,无左心耳血栓者(对照组)45例。所有患者测量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栓组hs-CRP水平(1.66mg/L,0.49~2.6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3mg/L,0.47~1.32mg/L),在校正了CHA2DS2-VASc评分、左房大小、房颤类型等因素后,hs-CRP水平增高仍然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1.19,95%可信区间1.02~1.39,P=0.02)。结论炎症在非瓣膜房颤左心耳血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MSCT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射频消融术成功率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患者,其中30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另30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HSP27水平。房颤组于术后3个月随访,并复查血清HSP27水平。比较各组的血清HSP27水平差异及其与房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HSP2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房颤组术后3个月复查时,9例有房颤复发(复发组),21例维持窦律(窦律组);窦律组术前血清HSP27水平较复发组无显著差异(P=0.757),而术后血清HSP27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P0.001)。消融术后3个月时,窦律组血清HSP27水平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P0.001),而复发组无显著升高(P=0.505)。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显著相关的变量为:老龄(P=0.025)、左心房直径(P=0.04)、高血压(P=0.048)、术后HSP27血清水平(P0.001)及△HSP27(术后3个月HSP27变化量,P=0.044),其中老龄(OR=6.4,95%CI:1.156~35.437,P=0.034)、术后HSP27血清水平(OR=0.964,95%CI:0.939~0.990,P=0.006)及左心房直径(OR=1.259,95%CI:1.047~1.515,P=0.015)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消融术后血清HSP27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复发风险较小。术后定期复查血清HSP27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消融术后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钠通道基因的多态性与房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及治疗的汉族及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各100例,纳入房颤组;选择同时期非房颤的汉族及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病史等情况,并进行钠离子通道(SCN5A)H558R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组间年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N5A H558R位点基因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及维吾尔族房颤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且基因型频率也与非房颤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汉族患者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2.72,P=0.012),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2.77,P=0.014)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维吾尔族患者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2.37,P=0.012),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2.65,P=0.006)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组总患者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2.19,P=0.001),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2.20,P=0.001)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房颤患者钠通道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长海医院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且术前基础心律为窦性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后房颤的总体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明确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9例患者术后发生房颤,发生率为21.67%。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组年龄、左房容积、左室质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显著大于非房颤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08,OR=3.093)、左房容积75 m L(P=0.018,OR=2.608)及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P=0.042,OR=3.003)是影响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房颤并不少见,高龄、左房容积较大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耳结构复杂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295例,记录病史资料和化验指标,进行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了解左心耳有、无血栓形成,以此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42)和无血栓组(n=253)。应用CT影像后处理系统对左心房CTA影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每例患者的左心耳形态,将左心耳形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类。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栓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76.2%vs 18.2%)、复杂型左心耳比例(66.7%vs 45.1%)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均<0.01)。此外,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病程、左心房前后径、B型利钠肽、血尿酸、CHA2DS2-VASc评分均大于无血栓组(P均<0.05)。相对于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杂型左心耳(OR=4.129,95%CI:1.413~12.069)、心房颤动病程(OR=1.021,95%CI:1.006~1.036)、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3.910,95%CI:4.563~42.406)与CHA2DS2-VASc评分(OR=2.580,95%CI:1.115~5.966)均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复杂型左心耳为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定量评价左心耳解剖结构与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83例首次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平均年龄(60.36±10.11)岁,男性49例(59.04%)。所有患者术前均行256层螺旋CT检查,测量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左心耳开口周长、短径、长径、深径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83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9(4~24)个月,27例(32.53%)患者复发。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n=27例)和未复发组(n=56例)。结果:对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发组持续性房颤患者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较未复发组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更高(P均<0.05);对左心耳解剖结构分析,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左心耳开口周长、短径、长径、深径,复发组均大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较大的左心耳体积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1.160,95%CI:1.095~1.229,P<0.001);左心耳体积>9.25 ml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敏感度85.2%、特异度67.9%、AUC 0.82,房颤复发率较高(P<0.00l)。结论:房颤会造成心脏结构重构,左心耳各解剖径线明显增大可能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并且发现左心耳体积增大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并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80例,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左心耳进行重建,统计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并测量左心耳到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嵴部的嵴长、嵴上缘、中部、下缘的宽度,以及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二尖瓣的距离,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房颤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2)房颤组左心耳嵴部分型中AⅠ型、AⅡ型及C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B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增高;(3)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短距离、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减小,(P0.05),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的距离、嵴中部宽增大(P0.05)。因两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故对该部分数据分别进行体表标化,标化后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开口至二尖瓣环的距离增大(P0.05),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距离及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均减小(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客观了解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左心耳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钠通道基因的多态性与房颤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及治疗的汉族及维吾尔族房颤患者各100例,纳入房颤组;选择同时期非房颤的汉族及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各10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病史等情况,并进行钠离子通道(SCN5A)H558R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 汉族及维吾尔族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组间年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N5A H558R位点基因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及维吾尔族房颤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且基因型频率也与非房颤患者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汉族人群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 =2.72,P=0.012),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 =2.77,P=0.014)是房颤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维吾尔族人群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 =2.37,P=0.012),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 =2.65,P=0.006)是房颤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总人群显性模型中(AG+GG)基因型(OR =2.19,P=0.001),共显性模型中AG基因型(OR =2.20,P=0.001)是房颤发生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钠通道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慢性高原性心脏病患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8月—2022年6月入住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共303例,分为房颤组(83例)和非房颤组(220例)。比较基线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房颤与年龄、血尿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房内径、右室内径均呈正相关(r=0.3114、0.1415、0.2452、0.1214、0.5925,均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均呈负相关(r=-0.1271、-0.1347、-0.1827,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4,95%CI:1.039~1.109,P<0.05)、血尿酸(OR=1.003,95%CI:1.000~1.005,P=0.032)及左房增大(OR=1.312,95%CI:1.219~1.413,P<0.05)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尿酸及左房增大为慢性高原性心脏病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心耳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风心病瓣膜手术同期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80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除组(n=56)和房颤未消除组(n=24).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左心耳组织中MMP-2和TIMP-2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和CVF-Ⅲ).结果:房颤未消除组心房组织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房颤消除组明显增加(126.75±47.67 vs.62.43±31.41,P<0.001;140.33±35.17 vs.82.57±29.56,P<0.001),CVF-Ⅰ也较房颤消除组明显增加(18.16±3.22 vs.11.66±3.38,P<0.001).两组之间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CVF-Ⅲ无明显区别.左心耳组织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CVF-I呈显著正相关(r=0.575,P<0.001;r=0.637,P<0.001),左心耳组织中M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左心房直径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5,P=0.003;r=0.571,P<0.001).结论:左心耳组织MMP-2表达与左心房大小和心房纤维化程度相关并影响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