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尖瓣重建术临床应用及进展河南省肺科医院心血管病区白振祥综述河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心外科庄世才,张大新审校二尖瓣重建术(MitralReconstruction)或称二尖瓣成形术(MitraIValvuloplasty)是利用外科技术在保留病人自身瓣膜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AV)的检出率逐年增高,故需重视对BAV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BAV的相关基因、形态、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未来BAV的诊断和治疗,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外科瓣膜切开术后再狭窄很常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介入治疗创伤小, 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经皮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术为主动脉瓣膜病领域中的新曙光。本文就 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 主动脉瓣狭窄已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在美国主动脉瓣狭窄 (AS)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狭窄疾病。有两个因素使其成为常见病 :(1) 1%~ 2 %的人为先天性的二叶主动脉瓣 ,这一情况易患主动脉瓣狭窄 ;(2 )人口老龄化 ,而主动脉瓣狭窄随年龄而增加。临床医生在胸骨上缘右侧听到向颈部放射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应首先想到主动脉瓣狭窄。下列体征表明AS病变严重性至少为中等程度 :收缩末期时杂音最强 ,触诊颈动脉搏动延迟 ,以及单一而轻柔的第二心音 ,后者是由于主动脉瓣不能正常启闭时S2 的主动脉瓣成份消失。尽管AS曾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但…  相似文献   

5.
<正>主动脉瓣膜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瓣膜疾病,病变进展后期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或者经导管瓣膜置入进行治疗。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严重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显著改变。自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ardio Thoracic Surgery,EACTS)制定  相似文献   

6.
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自最初的临床试用至今已十几年。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TAVI术不仅在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逐渐取代甚至超越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而且在中低危患者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有多项研究比较了球囊扩张型和自膨胀型TAVI瓣膜的临床疗效,机械扩张型瓣膜也在近期的临床应用中获得好评。该文主要介绍TAVI的临床应用历程和器械的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瓣瓣膜病变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每年全球有200000例患者接受外科瓣膜置换术。还有更多患者因风险太高或有些老年患者害怕生活方式会被改变而未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而且这一人群在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replaceme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创伤大,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方法.借助于导管输送系统经股静脉穿房间隔顺行途径、股动脉逆行途径或非体外循环直接径路将设计的支架瓣膜置放于主动脉瓣环处而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支架瓣膜的定位和植入为手术关键.自1992年Anderson首先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已从人工材料模型、动物实验研究过渡到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但仍面临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并且缺乏中长期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开胸瓣膜置换手术创伤大,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方法。借助于导管输送系统经股静脉穿房间隔顺行途径、股动脉逆行途径或非体外循环直接径路将设计的支架瓣膜置放于主动脉瓣环处而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支架瓣膜的定位和植入为手术关键。自1992年Anderson首先提出以来,相关研究已从人工材料模型、动物实验研究过渡到小规模临床试验阶段。但仍面临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并且缺乏中长期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心包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892年,Osler 就曾指出:“尸体解剖的经验告诉我们,未为临床觉察的心包炎太多了,往往自行愈合、粘连而未引起注意。”有人统计,临床上心包疾病发病率<1%,而尸体解剖,心包疾病发病率约为5%。临床诊断的延误概由于对心包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警惕,而亚临床型多于临床型也是事实,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心包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包在调节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Novaro等对5621例受试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进行5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9%主动脉瓣钙化患者进展为一定程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其中增龄和男性性别为疾病进展高危因素,身高增长和非洲一美洲种族为低危因素,而CRP水平与狭窄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瓣成形术(aortic valve repair, AVr)保留了自体瓣膜结构的完整,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需长期抗凝治疗,免除了人工瓣膜昂贵的经济负担,以及术后较低的瓣膜相关并发症,使得这项技术被广泛接受。AVr适合任何年龄的患者,尤其有利于青少年、孕妇及老年患者。本文将AVr治疗AI(aortic insufficiency, AI)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心包的功能:(1)限制心脏的移动:心包可以限制心脏在胸腔内的移动范围,有先天性部分心包缺如的患者,心脏不在中线,体位变换则过度移位。心包剥离者并无此种现象,致密的疤痕使心脏固定于纵隔内。心包及其淋巴液并可保茯心脏不受邻近组织感染。(2)限制心脏容积和防止急性膨胀:心包不但有限制心脏容积与防止急性膨胀作用,对心室的  相似文献   

14.
快速进展至心包缩窄的结核性心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快速进展至心包缩窄的临床特征、预测因素和治疗预后。方法将58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分为快速进展性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快速进展组)和普通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普通组)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12例患者在3个月内即发生心包缩窄,诊断为快速进展性结核性心包炎,其中心包填塞、血性心包积液、心包积液纤维素样物质漂浮、肝功能损害等指标在快速进展性结核性心包炎组显著高于普通组。快速进展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往往病情更重,治疗更困难,但及时的手术治疗仍可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心包填塞、血性心包积液和心包积液纤维素样物质漂浮可预测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快速进展至心包缩窄,此类患者如形成缩窄,亦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瓣狭窄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通过外科手术置换瓣膜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因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而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不断发展,并已作为外科手术的常规替代方案应用于临床。现将重点综述在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至今30多年的进展为主动脉瓣狭窄提供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的胎儿、儿童及部分不适合行主动脉瓣置换老年人可行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达到过渡或姑息治疗,为主动脉瓣置换术争取时间及暂时解除或缓解血流动力学对左心室的影响,甚至是一种对主动脉瓣狭窄有效、安全的替代外科瓣膜切开及瓣膜置换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常见的成人瓣膜疾病之一,美国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4.6%,在美国是位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之后第3位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无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期长,晚期预后差,最佳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目前干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功能和扩张程度,而新影像学评估(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新参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等)及生物标志物可优化治疗决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或延迟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仍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相似文献   

19.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尽管该病的首选治疗手段为手术,但高龄、左心功能不全、体质差或合并多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已成为具有手术禁忌及高风险患者的替代疗法.历经10余年的发展,众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也都相继发布了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排除标准.介入治疗经验的积累和瓣膜装置的改进都将推进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瓣疾病的人群患病率稳中有升,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主动瓣膜置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修复是手术治疗方案的3大策略。经典的开放式外科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提供了最为稳定有效的治疗效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则以其近乎无创、高临床获益的特点给老年全风险人群新的治疗选择。而主动脉瓣修复则以天然无植入、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可能更长的耐久性吸引了年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随着对疾病机理认识的加深、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某一特定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外科处理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这就要求心脏外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现有最新证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甚至瓣膜疾病终身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