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动脉瓣疾病的人群患病率稳中有升,迄今为止手术治疗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主动瓣膜置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修复是手术治疗方案的3大策略。经典的开放式外科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提供了最为稳定有效的治疗效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则以其近乎无创、高临床获益的特点给老年全风险人群新的治疗选择。而主动脉瓣修复则以天然无植入、更高的生活质量以及可能更长的耐久性吸引了年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随着对疾病机理认识的加深、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某一特定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外科处理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这就要求心脏外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现有最新证据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甚至瓣膜疾病终身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瓣狭窄是发病率最高的心脏瓣膜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当患者出现左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风险增大,造成了治疗困难。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一种侵入性更小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是该病患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75~85岁患者的发病率是4%,而大于85岁的患者则增加到6%^[1]。一旦出现症状,若不进行外科治疗,死亡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4.
<正>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该手术已成为国外主动脉瓣病外科治疗总数中高居第一的瓣膜手术。外科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状态下进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对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5岁,LVEF≤40%),外科手术的医院死亡率高达10%~33%,术后1年的病死率仍在20%左右。近10年来,已将微创小切口和胸腔镜技术用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其创伤明显减小,能避免胸骨劈开,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但仍然需要体外循环,需要外科医生、体外循环的转流师、麻醉师的协调配合。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ercutaneousaortic valve replacement,PAVR)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出现的一个新领域,为主动脉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外科治疗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当前心脏瓣膜外科仍有不少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有待解决.本综述心脏瓣膜外科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1])。过去对于晚期或症状性AS的治疗选择仅限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SAVR);近十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不断上升,主动脉瓣膜置换是唯一病因治疗方式,包括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前评估对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动脉瓣狭窄的术前评估主要集中于对瓣膜结构本身的评价和对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症及主要器官损害的评价,而往往忽略对心脏本身除瓣膜之外损害的评价。大量临床证据显示,心脏损害程度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Généreux等提出了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损害的分期,用于评估心脏损害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这一分期系统有助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更好地选择干预时间及手术策略,提高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矫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苏  脱跃祥 《山东医药》2004,44(12):45-46
心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变,在治疗上仍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总结分析1990年以来我院对56例该病患者的外科矫治经验,旨在探讨该病的合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瓣狭窄是临床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可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风险增加,其发病率在未来20年内可能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翻倍。目前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然而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警惕的等待策略既安全又可行,但猝死的风险每年几乎达到5%。研究发现,血浆利尿钠肽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症状的发展以及预后相关,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并确定哪些患者将从早期治疗干预中获益最大,从而降低长期不良事件的风险。文章概述了利尿钠肽在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临床管理、风险分层和潜在治疗意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4):314-314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有趣的是其引起主动脉瓣的病变是狭窄,引起二尖瓣的病变为关闭不全。现在国外的心脏换瓣手术,已从过去以风湿性瓣膜病为第一位变成以退行性瓣膜病为第一位。显然,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创伤大,有一定合并症,这使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其逐渐成为主要的医疗负担。瓣膜置换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高龄群体手术风险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目前仍缺少预防或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脂蛋白(a)在瓣膜钙化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脂蛋白(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治疗方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几十年来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已经成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主动脉瓣置换术正朝着小切口、微创的方向发展,一些术前存在高危因素不宜行传统换瓣手术的老年人接受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为临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总结。方法 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13例,女9例,年 龄:1岁~16岁;体重:(12~46)kg,平均(29)kg;年龄分布:1~3岁9例,3~6 岁3例,6~12岁4例,12~16 岁6例。术前经心脏超声及心脏CTA明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16例,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6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心脏超声、心脏CTA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术后3个月、6个月、一年、以后每年复查心脏超声。 结果 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6 例,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改良Ross手术5例,Ross 手术4 例, Bentall术2例。术后随访:长期随访20例,2例失访,其中AVR后2例跨瓣压差>40mmHg,1例Ross出现中量返流,处于随访观察状态,无二次手术。 结论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积极地外科治疗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本文旨在为心外科医师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策略方面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以及观察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治疗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期长,晚期预后差,最佳干预时机尚不明确.目前干预指征主要依据于症状和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功能和扩张程度,而新影像学评估(磁共振、超声心动图新参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等)及生物标志物可优化治疗决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替代或延迟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仍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相似文献   

15.
陈子英  王思颖  朱东兴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11):1116-1118, 1146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瓣膜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逆转或预防其发病过程。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致病过程高度类似于骨代谢和骨发育,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诸多研究表明lncRN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中有表达差异,并通过不同机制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疾病的发生。本文将综述近年来lncRNA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进展,为进一步理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且适应证逐步由外科禁忌或高危患者扩展至中-低危患者。但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就诊时可能因急性失代偿呈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TAVR作为可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们对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交流及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至今30多年的进展为主动脉瓣狭窄提供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的胎儿、儿童及部分不适合行主动脉瓣置换老年人可行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达到过渡或姑息治疗,为主动脉瓣置换术争取时间及暂时解除或缓解血流动力学对左心室的影响,甚至是一种对主动脉瓣狭窄有效、安全的替代外科瓣膜切开及瓣膜置换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进展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二尖瓣疾病尤为多见。由于住院困难,不少病人初诊时病情尚轻,而至入院时则多发生心衰,故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影响了手术效果。目前,我省行二尖瓣疾病外科治疗的医院近四十家,已行各类二尖瓣手术数千例,但仍远不能满足病人要求。推广这类手术,提高手术质量,仍是心脏外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目前尚无成熟的其他新型治疗方式。该文报道了2例经导管冲击波球囊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病例, 术后即刻主动脉瓣狭窄明显改善, 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过程中狭窄进一步加重而接受瓣膜置换治疗, 另1例随访至6个月时临床效果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术后瓣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瓣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瓣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