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振媚 《内科》2008,3(6):856-85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8例(T2DM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T2DM+IMT组)55例,正常对照组64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并统计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结果T2DM组、T2DM+IMT组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1MT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单纯T2DM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22,P〈0.05)。结论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comm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58例,检测CIMT和晨尿白蛋白与肌酐浓度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tine ratio, UACR)。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单纯狭窄组和复杂狭窄组,比较两组CIMT和UACR。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应变量(Y),而以患者年龄(x1)、总胆固醇(X2)、三酰甘油(X3)、高密度脂蛋白(X4)、低密度脂蛋白(X5)、UACR(X6)及CIMT(X7)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复杂狭窄组CIMT[(1.06±0.27mmvs(0.92±0.19)mm,P〈O.05]及晨UACR[0.69±O.36vs0.52±O.33,P〈O.05]明显高于单纯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UAC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8.493—3.537X4±1.036X6,F=4.851.P=0.037)。结论CIMT及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形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测3 0 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 1 2例健康人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1 )高血压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 0 5 ) ;高血压病不同病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高血压病有无合并冠心病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 0 5 )。(2 )颈动脉IMT增厚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结论 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高血压病的进展、预后,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情况。方法入选成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老年T2DM患者180例,依据是否合并MAU分为两组:MAU组(n=60)和非MAU组(n=120)。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结果与非MAU组相比,MAU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肌酐(Scr)、斑块发生率、C-IMT、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管博动指数(PI)均显著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管腔内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采用硬化斑块指数(CAS)分期的增高,患者MAU水平呈递增趋势(F=29.874,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MAU老年T2DM患者的C-IMT与MAU呈正相关。结论伴有MAU的老年T2DM患者C-IMT与MAU密切相关,检测T2DM患者的MAU可以对其心脑血管病变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依据CIMT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CAS)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组。比较2组缺血修饰白蛋白及代谢参数方面的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糖尿病病程、HbA1c、IMA显著高于NCAS组,且IMA与HbA1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IMA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A可能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CAS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糖尿病(DM)100例合并高血压和60例正常血压进行双例颈动脉超声观察。结果:①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6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高血压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期末流速(EDV)较正常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流减慢为主;③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低于正常组。结论:老年DM合并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多以动脉硬化同心形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慢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与大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发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与尿白蛋白/肌酐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负相关.提示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CIMT的增厚预示其糖尿病临床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并且它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他们的血清抵抗素水平由低到高平均分为3组,第一组(血清抵抗素水平1.233~3.701 ng/ml)91人,第二组(血清抵抗素水平3.728~8.777 ng/ml)91人,第三组(血清抵抗素水平8.809~28.658 ng/ml)90人.结果:第三组的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最大IMT均大于第一组和第二组(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在控制了年龄、血糖、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等因素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IMT(β=0.220,t=5.793,P=0.000)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舒张压、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之后,血清抵抗素水平与颈动脉最大IMT(β=0.189,t=4.733,P=0.000)也呈独立的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增厚的颈动脉IMT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同时测定颈动脉IMT和血清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检测结果,分为Hcy增高组与Hcy正常组,分别对两组的IMT厚度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cy增高组颈动脉IMT(1. 17±0. 32) mm,而Hcy正常组颈动脉IMT(0. 78±0. 21)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IMT和Hcy呈正相关(r=0. 58,P 0. 01)。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显著影响,降低血清Hcy水平对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UA血症患者U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UA与CIMT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厚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而视网膜厚度(RT)的改变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可分别反映DR和DN的病变程度。本研究对3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RT及UAER的检测,旨在探讨RT和UAER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糖尿病患者,按CIMT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CIMT≥l mm,B组CIM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PP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 从自2010年开始在东莞市寮步镇已完成户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库中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完成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342例.根据PPI≤0.4、0.4<PPI≤0.5、0.5<PPI≤0.6及PPI>0.6分成4组;分析各组人群中PPI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34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9例,女193例,年龄(63.0±11.4)岁.随着PPI的增加,年龄、收缩压随之增加,舒张压随之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箱图,得出颈动脉IMT随着PPI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IMT为检测变量,PPI分组为状态变量,定义状态变量为1,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0.783 (P=0.000),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PI =0.40时所对应的特异度与敏感度之和最大,特异度为92.7.0%,敏感度60.8%.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PPI与颈动脉IMT之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根据24h 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75例(24 h尿白蛋白<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54例(24h尿白蛋白30~300 mg/24 h),并根据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后者为3个亚组.观察尿蛋白正常组与微量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内3个亚组间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的关系.结果 两组CIMT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亚组间CIM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有斑块人数占该组人数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糖尿病病史及血压、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是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不同界值诊断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以开滦研究队列中参加2010年体检及后续随访,且接受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者23 622人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参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管理指南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血压组、IDH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和收缩舒张期高血压(SDH)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和不同年龄段不同标准IDH对CIMT的影响。结果 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1 649人。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7年ACC/AHA高血压管理指南标准,IDH组人群分别为938例(4.3%)和2 815例(13.0%),IDH组CIMT增厚人群分别为202例(21.5%)和410例(14.6%)。以CIMT是否增厚为因变量,分别以两种标准定义的高血压分组为自变量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两种标准诊断的IDH均与CIMT增厚不相关(P>0.05)。分层分析显示,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诊断的IDH是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另选3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病例组的瘦素(t=-2.530,P=0.013)和抵抗素水平(t=-2.077,P=0.041)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颈动脉IMT(t=-3.115,P=0.003)和颈动脉最大IMT(t=-3.271,P=0.002)均大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示,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IMT(r=0.311,P=0.012)和最大IMT(r=0.308,P=0.013)呈显著正相关;血清抵抗素与IMT(r=0.335,P=0.006)和最大IMT(r=0.284,P=0.02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它们和颈动脉IM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瘦素的测定并测定腰臀比(WHR)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IMT,把研究对象按IMT分为两组:IMT<1.0 mm(n=54)组和IMT≥1.0 mm(n=57)组,比较两组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MT≥1.0 mm组年龄、体质量、BMI、SBP、WHR、Leptin、TC、TG、HDL-C、LDL-C均显著高于IMT<1.0 mm组,leptin与IMT具有相关性(r=0.85,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leptin与IMT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并发有颈动脉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患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并辅助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63例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并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并观察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IMT以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LDL-C、TC、TG和颈动脉IMT值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1)。两组经治疗后,斑块的厚度和长径都有所减小,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减退作用,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脂降低,抑制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造成靶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病。靶器官损害发生后不仅独立于始动的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病发生,而且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标记(risk marker)。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或粥样斑块、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和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本文讨论IMT测定和临床意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