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经过类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患者并不少见 ,现将我们诊治的 2 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均为 1998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 ,排除外伤及其他疾病所致者。男11例 ,女 15例 ,年龄 5 5~ 72岁 (平均 6 2岁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 30 min~ 3 d(平均 14h)。既往高血压者 18例 ,冠心病者 14例 ,糖尿病者 3例 ,头痛病史 1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为急性起病 ,其中在活动时起病 2 1例 ( 81% ) ,休息时无诱因发病 5例 ( 19% ) …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9岁。因反复高热、头痛、呕吐2年,伴耳痛1天,于2003年12月13日收住本院。患儿自2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之后反复出现高热、头痛、呕吐3次,均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1天前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右耳耳痛、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本院给予输液。静脉点滴20%的甘露醇,症状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痛苦及临床表现之一,持续时间长,常导致患者烦躁不安,而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用常规的脱水剂和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患者非常痛苦,笔者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用甘露醇脱水的基础上应用头痛宁胶囊(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20026851)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女性 ,5 6岁。因四肢皮疹 2年 ,发热、头痛 4个月于2 0 0 1年 10月 2 7日收住长海医院风湿科。患者 2年前无诱因四肢皮肤出现出血疹 ,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三系下降 ,骨穿拟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口服“利血生”治疗 1年无效 ,后改服中药“关东宝” ,皮疹消退。自 2 0 0 1年 7月始出现午后低热 ,体温波动于 37 4~ 37 8℃ ,伴轻微头痛、四肢多关节疼痛 ,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9月体温呈上升趋势 ,最高达 4 0℃ ,10月 19日于我院门诊查抗核抗体 (ANA)阳性 (均质型 ) ,抗双链DNA (dsDNA )抗体 90U/ml(正常 <10U/ml) ,抗ssD…  相似文献   

6.
杨姬 《内科》2014,(6):759-76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饮食、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脑积水、再出血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7.0±6.2)d和(65.0±4.1)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次数分别为(9.0±4.3)次和(21.0±6.7)次;头痛持续天数分别为(13.4±6.1)d和(19.2±8.8)d,实验组患者的头痛次数及头痛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从环境、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减少头痛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因“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伴头痛、呕吐1个月”于2006年5月8日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眩晕无方向性。同时出现左耳耳鸣,呈高音调样,左耳听力下降,右耳听力正常。伴有阵发性双侧颞部胀痛,晨起疼痛较重。眩晕发作时偶有呕吐,呕出物为胃内容物。无视力模糊、眼球活动障碍及面部麻木、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自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发热,饮食、睡眠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爆裂样头痛临床上较常见.对于出现爆裂样头痛的患者,应该采用何种诊断方法追查病因更为合适,在常规CT和腰椎穿刺检查正常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包括CTA、MRA及常规血管造影等,目前尚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瑞吉皮肤粘贴和消炎痛栓肛塞,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重度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124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中重度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多瑞吉皮肤粘贴和消炎痛栓肛塞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多瑞吉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瑞吉皮肤粘贴给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较消炎痛栓肛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非昏迷患者ApoE基因型对功能和认知转归以及临床血管痉挛(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Lanterna等对意大利2所医院中因SAH入院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作者仅考虑非昏迷患者,在SAH后至少6个月时采用Rankin残疾指数和简易智能量表对转归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刘雪平  侯训尧 《山东医药》2011,51(27):110-113
脑血管病所致头痛因为发病急骤,具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治疗后头痛迅速缓解,诊断不难。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头痛,往往被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和(或)意识障碍所掩盖;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头痛常为首要的表现;其他血管性疾病(如动脉夹层、脑静脉血栓、巨细胞动脉炎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常为首发症状,具有预警作用,并伴有卒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1岁,以头疼呕吐6小时入院,患者于6小时前下班回家后,突感头痛、恶心、呕吐.无发热,曾在家自服。感冒腔囊2粒。无效,而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5℃,脉率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11kPa,神清,双球结膜充血,轻度水肿,双瞳孔等大等园,光反射灵敏.颈强直,心肺无异常,双侧肢体肌力正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发病前数天或数周内出现的严重突发性头痛通常被称为警告性渗漏或先兆性头痛(sentinel headache,SH)。据报道,15%-60%的SAH住院患者曾经出现过SH,但其临床意义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仍然存在争论。防止再出血是SAH的重要治疗目标之一,由于SAH后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3岁。因“颅脑外伤伴脑室内反复出血48d”入院。48a前被摩托车撞伤当场昏迷,颅脑CT示包括环池在内的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各脑室系统内亦有出血。急症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第2天清醒。CT显示侧脑室内血量明显减少。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仍有较多积血,第6天突发呼吸衰竭、昏迷,急行气管插管,CT显示侧脑室内血量明显增加。以左侧为多,第三、四脑室内也有血液。立即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近端有一夹层动脉瘤,顶端已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遂后在夹层动脉瘤近端行左侧椎动脉闭塞术。动脉瘤不再显影。栓塞后第2天清醒。CT显示脑室内血量减少。第48天时CT示侧脑室枕角内血量增加,且脑积水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查体及辅助检查:少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差。被动左侧仰卧体位。颈部抵抗,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灵敏。伸舌偏左,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活动时肌束阵颤。病理征阴性。头部右侧引流管通畅,引流出淡黄色脑脊液。入院当天CT示各脑室系统扩大。双侧侧脑室枕角内积血。存在液平面。急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60~69岁31例,70~81岁8例,平均年龄72岁。高血压15例,糖尿病2例,发病有确切诱因者17例,无明显诱因22例。头痛26例(≥70岁1例);出现呕吐症状16例(≥70岁2例,其中1例有呕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33例(≥70岁6例,嗜睡4例、意识模糊1例、深昏迷1例);癫痢发作2例,均为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杨松  席永强 《山东医药》2009,49(50):113-113
2006年9月~2008年10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并发脑梗死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13例、女2例,年龄16~55岁;其中车祸伤9例,跌坠伤3例,打击伤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CT检查示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及硬膜外血肿8例,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明显脑挫裂伤灶4例,硬膜下血肿及脑内血肿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