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的天然小分子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槲皮素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干扰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槲皮素影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楼皂苷Ⅰ是重楼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重楼皂苷Ⅰ可有效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迁移、调节肿瘤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病例组,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阳性率;比较病例组化疗前后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率;比较病例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标准和循环肿瘤细胞数评价标准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为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化疗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为34.21%,显著低于化疗前;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病理学分期Ⅳ期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循环肿瘤细胞阴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采用RECIST评价标准和循环肿瘤细胞数评价标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两种疗效评价标准有一定程度的吻合(κ=0.56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循环肿瘤细胞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呈负相关关系(r=-0.442,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较高。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方抗肿瘤细胞诱导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效应.方法 制备接种肿瘤细胞的CAM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观察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血清组对照.结果 益气养阴方含药血清可抑制肿瘤细胞诱导CAM血管生成,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方对肿瘤细胞诱导的CAM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是患者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给肿癌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从分子水平来解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干性特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EMT 可使上皮性肿瘤细胞获得间充质细胞表型,在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同时,也使得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本综述阐明 EMT 与肿瘤转移及干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机制,有望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α-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与TNFα和Fas配体不同的是它仅诱导病毒感染细胞、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而杀伤正常细胞.TRAIL诱导大多数肿瘤细胞凋亡,但也有部分肿瘤细胞不敏感,且TRAIL对不敏感的肿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体瘤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液基制片联合巴氏染色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选取具有明确病理类型的恶性实体肿瘤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标本,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学表现,分析不同肿瘤细胞类型的细胞形态特征表现。结果 81例患者入组,包括腺癌(60例)、鳞癌(2例)、小细胞癌(16例)、大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液基制片联合巴氏染色的细胞学方法对脑脊液中肿瘤细胞显示清晰;各种类型肿瘤细胞在脑脊液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形态学表现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核、染色质、核仁等细胞结构上的差异。结论脑脊液中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具有相对特征性形态学特点。采用液基细胞制片联合巴氏染色的方法,可以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推断肿瘤细胞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发肿瘤治疗的新药物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发生的基本机制是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失调,因此肿瘤治疗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大致可分为①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②诱导分化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③凋亡疗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④靶向治疗,从分子、蛋白、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和基因水平阻断肿瘤增殖,促进分化及(或)凋亡;⑤表观遗传和基因治疗,从基因水平改造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⑥免疫疗法,通过免疫机制消灭肿瘤细胞。现就上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因其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特点而受到关注.TRAIL促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受体对它的调控机制尚在探索中.目前,TRAIL及其受体已被广泛运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研究中,不同的消化道肿瘤细胞株对TRAIL诱导的凋亡敏感性不同,某些细胞株对TRAIL耐药.克服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药,同时保护正常细胞免受伤害,充分发挥TRAIL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优点,将使TRAIL在抗癌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循环肿瘤细胞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是近年来肿瘤液体活检的研究热点。食管癌和胃癌都属于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肿瘤,对循环肿瘤细胞数量的动态监测对判断二者早期转移、化疗效果及长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在食管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细胞的永生化和演进中扮演重要作用,绝大多数肿瘤细胞通过端粒酶以补充因肿瘤细胞复制中丢失的端粒。端粒酶逆转录酶是其中关键的限速酶,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调控机制对肿瘤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肿瘤.因胰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具有隐蔽性,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大部分群体一旦确诊即为晚期,难以治愈.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主要反映肿瘤的转移情况,但也有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在原发癌诊断前可能已进入血液.如果早期在患者的外周血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这将会增大肿瘤的早期诊断几率.本文主要介绍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原发肿瘤形成和生长的早期阶段,肿瘤细胞即可以脱离原发肿瘤组织释放到外周血形成循环肿瘤细胞,同样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就会出现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这些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也可以释放其DNA入外周血形成血浆或血清游离的DNA,因此对肿瘤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及游离DNA的分析被认为是实时的"液相活检",肿瘤患者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具有非常强的异质性,我们可以根据其物理和生物学性质采用不同的技术对其进行富集和检测;可以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循环游离DNA进行提取,并对其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异常改变进行分析,这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就循环肿瘤细胞及游离DNA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患者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细胞与淋巴结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27例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0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其中10种化疗药的抑制率间呈正相关(r=0.803,P=0.0062).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短时超高温处理肿瘤细胞对MMC和5-FU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47℃20min短时超高温处理后,胃癌细胞和结肠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并观察5FU,MMC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Hs746T)、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新鲜肿瘤组织细胞,分别经43℃120min或47℃20min热处理后,进行体外细胞毒培养,培养中加入5FU100mg/L,MMC100mg/L,按MTT法检测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与未经热处理的肿瘤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热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对5FU和MMC的敏感性增加;肿瘤细胞经47℃20min的短时超高温处理后,与43℃120min较长时间热处理后的培养结果相近似;热化疗对新鲜肿瘤组织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相近似.结论47℃20min能达到时间长达120min,温度在43℃的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循环肿瘤细胞在早期发现患者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非常少,仅能通过肿瘤特异性抗原来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过程、常用标记物及其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一直被公认为治疗中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但因反复性介入治疗引起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致肿瘤复发;多次应用化疗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术后残存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再生,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是  相似文献   

18.
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肿瘤相关蛋白N35亚细胞结构定位,测定其相关抗原在肺腺癌GLC-82细胞、人淋巴细胞、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人皮肤纤维细胞的存在及分布,及其在肿瘤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 显示N35仅存在于肺癌细胞蛋白中;在亚细胞结构中主要分布于胞核,在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入G2~M期时定位于中心粒结构上.提示N35可能是仅存在于肿瘤细胞并与其增殖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肿瘤细胞生长调节蛋白,其功能可能与肿瘤细胞无限制增殖活动有关,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监测复发、预测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连翘醇提物对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连翘醇提物对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收集25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腹腔积液并分离原代肿瘤细胞,用CCK8法检测原代肿瘤细胞对连翘醇提物及化疗药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细胞RNA,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连翘醇提物对凋亡相关蛋白基因Survivin mRNA、Bcl-2 mRNA表达的作用. 结果 连翘醇提物对4种细胞系(胃癌细胞株BGC-823、肝癌细胞株SMMC-7721、肺癌细胞株A549和大肠癌细胞株LOVO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平均值为 191.88 μg/ml,对25例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IC50平均值为406.13 μ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连翘醇提物对大肠癌、胃癌、肺癌及其他消化道肿瘤来源的胸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连翘醇提物对接受化疗患者的胸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的IC50值为543.13 μg/ml,显著高于未接受化疗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腔积液类型组间IC50值均无统计学差异.7例对连翘醇提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顺铂存在交叉耐药,而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对连翘醇提物无交叉耐药.连翘醇提物对部分细胞系及原代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 mRNA和Bcl-2 mRNA有下调作用(P<0.05). 结论 中药连翘醇提物对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原代肿瘤细胞,尤其是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原代肿瘤细胞仍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Lewis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构建C57BL/6N纯系小鼠肺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结果 Lewis肿瘤细胞在给药48 h,新型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连续给药21 d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抑制率为43.38%;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