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5 6只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生理盐水组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 ,腹腔注射降纤酶 8U kg ,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观察缺血不同时间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神经元改变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和积分光度值改变。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周长、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出血梗死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减轻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GF组及对照组各40只。脑缺血组、NGF组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损伤模型,NGF组术后即刻肌注NGF1000BU,脑缺血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测三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学评分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NGF组神经学评分及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抑制NOS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的方法,对10、1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24 h模型,观察增龄对大鼠神经症状缺失评分、脑损伤面积、病理形态、脑组织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清中LDH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 CI/RI 24 h, 两个年龄组神经症状缺失评分及脑损伤面积明显增大,病理形态改变严重、脑组织LD及LDH明显下降,血清中LDH和CK明显升高,以16周龄更为严重.结论 CI/RI随年龄增长损伤程度增加,可能与脑的老龄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地黄饮子10g/kg和20g/kg实验前连续灌胃给药7d。发现地黄饮子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4只,分为假手术组(4只),对照组(20只)牛磺酸组(20只)。应用Bederson评分方法对大鼠脑缺血6、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脑血流变化。HE染色检测神经元核周体。结果牛磺酸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减小,神经功能改善;牛磺酸组缺血24 h后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假手术组脑组织未出现神经元坏死的特征,牛磺酸组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区及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脑缺血早期神经元损伤、半暗带及再灌注时间窗。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做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 /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30min组 ;缺血 (不再灌注 ) 1 ,2 ,4,6 ,2 4h ;缺血 1 ,2 ,3h后再灌注 2 4h组。每组 6只。恒温冰冻切片 ,行微管相关蛋白 (MAP2 )免疫组化染色 ;嗜银Ⅲ染色法复染 ;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MAP2免疫染色可显示神经元形态和皮质结构 ,显示缺血 30min的神经元病变。病变可分为 :中心区———MAP2阳性消失区 ;半暗带———MAP2阳性减弱伴选择性表达增强 ;继发损伤反应区———MAP2表达增强。缺血 6h内半暗带被迅速扩大的中心区取代 ,同时半暗带的神经元病变进行性加重。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在缺血 3h以内。嗜银神经元集中分布于中心区边缘 ,半暗带也有散在分布 ,MAP2表达增强的神经元不易被银染。结论 MAP2表达增加可能是神经元对抗缺血的保护性反应 ;MAP2免疫染色是显示半暗带的理想的组织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GB治疗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再灌注24 h后,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给予EGB溶液注射可以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神元损伤。结论 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干扰素(IFN)-γ含量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尼氏染色、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②吡格列酮组较模型组NF-κB、IFN-γ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模型、吡格列酮两组中二者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③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凋亡细胞明显降低而健存神经元显著增多(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形态学改变及抗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腔内线栓法制备动物模型,检测纳洛酮治疗组及对照组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加(P〈0.05),应用纳洛酮后缺血侧脑组织MPO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纳洛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0%脂肪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6只、脂肪乳组11只。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即刻,脂肪乳组经尾静脉注射20%脂肪乳0.2mg/kg,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等渗盐水。再灌注后24h,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腑水肿程度。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中位数,模型组为2分,脂肪乳组为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P〈0.05)。脂肪乳组脑梗死体积分数为(5.4±4.5)%,显著小于模型组的(20.1±2.4)%;脂肪乳组脑水肿程度为(8±5)%,明显低于模型组(2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乳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小剂量RSG组[1mg/(kg·d)]、中剂量RSG组[2 mg/(kg·d)]和大剂量RSG组[4 mg/(kg·d)],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①生化指标检测组,32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bE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与脂质过氧化有关的指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的变化。②行为学、病理学检测组,24只大鼠。再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及GbE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并在光镜下观察脑梗死部位病理学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为(1.21±0.04)nmol/mg蛋白,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0.98±0.04)nmol/mg蛋白和(1.10±0.08)nmol/mg蛋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NOS、丙二醛也呈类似改变;同时GbE高、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活力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提高。结论Gb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一氧化氮的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后进行再灌注。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4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络瘀通中剂量组(LYTM组)、络瘀通高剂量组(LYTH组)及胞磷胆碱钠组(CS组)。分别于造模后3 d及7 d采用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造模3 d后大鼠缺血侧及假手术组同侧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p-AKT/AKT)的表达,及造模后7 d同侧脑组织中Caspase-12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3 d各组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7 d,LYTM组、LYTH组、CS组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模型组BDNF及b-FGF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均可上调BDNF和b-FGF表达,以LYTH组作用最明显(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KT/AKT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p-AKT/AKT表达增加,以LYTH组和CS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在Caspase-12的表达中,模型组裂解后Caspase-1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aspase-12前体(pro Caspase-12)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aspase-12前体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络瘀通胶囊可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及再生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该保护作用也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温对大脑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预高温和缺血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缺血脑组织病变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和缺血条件被随机分为生化组(5组,n=7)和病理组(5组,n=8),采用Nagasawa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轻度高温加重常温脑缺血组织SOD、GSH的降低和MDA的增高,使GSH-Px呈降低趋势,而亚低温相反;预高温对常温脑缺血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轻度高温组脑缺血病理损伤最重,亚低温和预高温有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结论 高温加重而亚低温抑制脑血损伤,分别与其增加或减少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降低或增强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预高温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未能肯定此作用与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减少和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预高温和缺血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缺血脑组织病变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和缺血条件被随机分为生化组 (5组 ,n=7) 和病理组 (5组 ,n=8) ,采用Nagasawa脑缺血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 (MDA)及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轻度高温加重常温脑缺血组织SOD、GSH的降低和MDA的增高 ,使GSH Px呈降低趋势 ,而亚低温相反 ;预高温对常温脑缺血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轻度高温组脑缺血病理损伤最重 ,亚低温和预高温有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结论 高温加重而亚低温抑制脑缺血损伤 ,分别与其增加或减少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降低或增强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预高温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未能肯定此作用与内源性抗氧化酶消耗减少和缺血脑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勃龙对缺血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勃龙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以及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替勃龙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IL-1β及TNFα-表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替勃龙可减轻去卵巢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 2h再灌注 0~ 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 ,细胞周围水肿 ,再灌注 3~ 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 12~ 2 4h ,软化灶扩大。治疗组可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MDAR1 蛋白在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锥体样细胞上呈散在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 0~ 1hNMDAR1 蛋白表达即明显增高 ,3h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2 4~ 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 ,1~ 2周时表达开始恢复 ,但仍偏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HSYA可明显降低早期 (12h以内 )NMDAR1 蛋白的表达 ,上调后期 (2 4h以后 )NMDAR1 蛋白的表达。结论 HSYA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对NMDAR1 蛋白表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为其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川芎嗪80mg/kg,2次/d,连用7d。采用双盲法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并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A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31±0.23)分,脑梗死灶体积为(45.63±12.75)mm^3,运动阈值为52.67%±8.75%,B组分别为(2.30±0.15)分、(26.59±7.64)mm^3、34.29%±5.18%,P均〈0.05。损伤后的运动阈值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提高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