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文克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6):413-416,F0003
目的通过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植入支架动物模型,探讨支架植入后血管壁和内膜变化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兔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加含1.5%高胆固醇的高脂饮食来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兔粥样硬化腹主动脉植入支架模型,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揭示支架植入后血管壁和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病变的发生机制.结果在动脉粥样的动物模型基础上所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植入支架动物模型,经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动物模型目标血管段管腔内膜明显增厚、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新生内膜中有大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表达(着色强度IS:5.268±0.475)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泡沫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CM).经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组织形态学指标分别为残余管腔面积[(9.67±0.18)mm2]、最大内膜厚度[(1.33±0.05)mm]、内膜面积[(5.78±0.23)mm2]和狭窄程度[(31.02±1.91)%].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植入支架动物模型,并认为支架术后血管新生内膜中VSMC过度增殖是导致支架植入后管腔内膜明显增厚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血清应答因子在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RF与VSMC表型转化及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颈总一胸腹主动脉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模型,应用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等方法从RNA和蛋白质水平上检测新生内膜形成过程中SR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后3d,可见局部内膜增生,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不齐;术后7~14d,内膜呈进行性弥漫增厚,管腔出现狭窄。在增生的内膜中,SRF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于术后7d达高峰,其动态变化模式与血管内膜增厚速率相一致,但与收缩型VSMC的标志物SM22α的表达却呈反相关变化。结论血管内皮剥脱后SRF表达活性升高与VSMC去分化和新生内膜形成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昆明山海棠(THH)及其提取物THW-4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采用THH中药灌胃及THH中药灌胃/THW-4局部灌注两种给药方式,分别观察用药14 d和28 d后药物对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内皮修复的影响.结果 用药后14 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THH灌胃组和联合用药组新生内膜中PCNA染色阳性细胞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7.68%±5.27%,6.60%±2.52%比40.37%±7.12%,P<0.01);伊文思蓝活体染色显示各组内皮修复差异不明显.用药后28 d血管壁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THH灌胃组和联合用药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5±0.65 mm2, 3.49±0.44 mm2比5.25±0.53 mm2;0.53±0.10,0.69±0.10比0.97±0.14,P均<0.01).结论 THH及THW-4可有效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为2~3 kg的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金属裸支架组、紫杉醇支架组、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心衡支架大剂量组共5组(每组4只),术后4周、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并计算支架内晚期丢失.处死动物后剖取覆盖支架的腹主动脉段,光镜下观察血管内皮化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兔腹主动脉内均成功置入支架,4周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减少(0.05±0.02比0.13±0.05 mm,P=0.02);12周时与紫杉醇支架相比,心衡支架大剂量组的新生内膜厚度也显著减少(0.07±0.11比0.18±0.21 mm,P=0.17),而心衡支架小剂量组在两个时期内新生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改变(P值分别为0.68、0.92).光镜下可见所有支架表面均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大剂量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支架置入血管后的新生血管内膜较单纯紫杉醇支架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 85 .1kBq(2 .3μCi)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对兔腹主动脉新生内膜的影响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1999~ 2 0 0 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将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 (n =8)和非放射性NiTi合金支架 (n =8)分别植入兔腹主动脉内 ,3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光镜及透射电镜、肝功能、肾功能、骨穿涂片检查。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两组管腔均通畅 ,未见管腔狭窄及支架边缘狭窄 ;放射性支架组新生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 (SMCs)明显减少 ,中膜的厚度和SMCs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新生血管内膜均完全内皮化 ;两组肝功能、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 ;骨髓增生均正常。结论  85 .1kBq(2 .3μCi)的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可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得生胶囊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皮功能和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雄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6),拉伤组(n=8),高脂组(n=8),脑得生组(n=8).采用高胆固醇喂养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制作血管狭窄模型,之后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于术后4 w处死动物,取血管成形术部位血管标本,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于实验初、实验末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结果 高脂组内膜增生最明显,内膜面积最大而管腔面积最小;脑得生组内膜面积较高脂组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扩大.高脂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ET-1均明显升高,而血清NO明显下降;脑得生组血浆TC、LDL-C和ET-1明显降低,而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与高脂组比较,脑得生组PCNA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得生胶囊具有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变化过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术后2 d、7 d、14 d、28 d处死4个组,每组6只。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BB、PCNA、P16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损伤后2 d无血管内膜增厚,7 d内膜开始增生,28 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减弱,但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PDGF-BB、PCNA的表达均于术后2 d开始升高,PCNA的表达在术后7 d达高峰,而PDGF-BB在术后14 d达到高峰,P16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BB、PCNA和P16的表达变化规律为寻找有效控制再狭窄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后管腔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28天处死;手术组和ATRA治疗组行球囊剥脱胸主动脉内皮术,分别于术后2d、7d、14d、28d处死。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1表达水平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及P21。②手术组中膜VSMC术后2d PCNA表达达高峰,后迅速下降;而新生内膜在术后7d现并高表达PCNA,14d、28d内膜迅速增厚,其中PCNA表达逐渐下降。P21在术后14d新生内膜中可见少量表达,28d表达增多。③ATRA治疗组术后7d新生内膜中已有P21表达,14d、28d大量表达,而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显著抑制VSMC的迁移和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P〈0.01)。④P21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ATRA可通过诱导P21蛋白表达,抑制VSMC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后3个月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评估支架对兔正常动脉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术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开口以远的腹主动脉,将金属覆盖率35%~45%的血流导向支架置入2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内.术后4周对兔均行静脉DSA检查,3个月时对所有兔行动脉DSA检查,并将其全部处死后行病理学检查.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造影显示的支架置入处腹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分析其新生内膜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的关系.结果 支架置入前、置入后即刻、4周和3个月腹主动脉平均直径分别为(3.47±0.44)、(3.65±0.40)、(3.57±0.36)和(3.51±0.30)mln.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新生内膜均完全覆盖支架网丝,这些新生内膜平均厚度为(95±42)μm,主要由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及少量巨噬细胞组成.新生内膜厚度与支架局部金属覆盖率呈正相关(r=0.523,P=0.001).结论 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兔腹主动脉轻微内膜增厚.血流导向支架置入对兔正常血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通过刺激骨髓,加强内皮祖细胞向周围血动员对损伤血管内皮修复和抑制新生内膜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对照组(n=14)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组(n=12)及合并使用辛伐他汀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n=12)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灌胃,辛伐他汀与G-CSF组加用G-CSF100μg/(kg.d)腹腔注射,给药均从术前1周至术后2周。测定损伤血管内皮修复率、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指数、外周血一氧化氮(NO)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内皮修复率增加12.3%,IA/MA减少18.4%、外周血NO含量增加33.9%(P均<0.05);PCNA阳性表达指数降低5.7%(P>0.05);辛伐他汀与G-CSF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8.2%,50.3%,33.9%和37.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可增加外周血CD34 VEGFR-2 双荧光阳性细胞比例87.6%,合用辛伐他汀与G-CSF则可增加达343.4%(P均<0.05)。结论在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辛伐他汀可以促进损伤血管内皮修复达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的效果,其机制可能涉及加强骨髓中内皮祖细胞向外周血的动员。在辛伐他汀基础上合用G-CSF刺激骨髓,可以使上述效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12.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