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定点PCR技术,研究HBV的S和C基因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存在状态,探讨癌旁HBsAg表达与S基因的关系。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及癌旁组织28例,HBsAg免疫组化后的切片分别切割癌组织、癌旁HBsAg强阳性区(P2)及癌旁HBsAg阴性区(P1)各1个低倍视野,作S及C基因PCR。结果癌组织S基因较C基因检出率高(18/28vs10/28,P<0.05),癌旁二者无差异;癌旁中P1与P2的S及C基因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化肝癌S和/或C基因检出率较中分化者低(2/5vs20/28,P<0.05)。结论癌组织中整合的HBVDNA为残缺不全的,HBsAg强阳性与阴性区的S基因检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的P16蛋白和HBsAg.结果有606%(40/66)的肝细胞癌(HCC)和750%(1/4)的胆管细胞癌(CCC)P16蛋白缺失;Ⅰ,Ⅱ,Ⅲ和Ⅳ级(按Edmondson标准)HCCP16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0%(0/1),441%(15/34),821%(23/28)和66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癌旁肝组织的48例标本中,癌组织P16蛋白阴性率(72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12%,P<005).有625%(30/48)的HCC癌旁肝组织HBsAg阳性.HBsAg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的P16阴性率分别为733%(22/30)和667%(12/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相关,与肝癌的恶性发展关系密切,可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受体的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受体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sFas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难治复发患者sFas含量(ANLL9.69±3.51μg/L; n=8,ALL7.14±2.18μg/L; n=7)显著高于( P<0.01)正常对照(3.49±2.36μg/L)和CR组(ANLL4.23±1. 98μg/L;n=8,ALL 3.72±0.72μg/L; n=7)。 ANLL与 ALL患者 sFas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结论:初步提示血浆sFas水平升高与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胃酸分泌与生长抑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泌酸功能与生长抑素的调节机制.方法我室应用RIA法对20例老年人和15例青年人胃液及9只Wistar老年鼠,20只青年鼠胃粘膜组织、血浆生长抑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对老年人和青年人进行胃酸分泌试验.结果老年人组比青年组胃液生长抑素呈高水平分泌,空腹胃液SS为(1365±443)ng/Lvs(859±345)ng/L,P<001;刺激后SS为(1967±664)ng/Lvs(1141±1073)ng/L,P<001.老年人比青年人胃酸分泌量明显减少,BAO为(35±21)mmol/hvs(69±44)mmol/h,P<001;PAO为(136±64)mmol/hvs(208±112)mmol/h,P<005.不同年龄Wistar大鼠胃粘膜组织生长抑素具有不同的生理浓度,在老龄鼠比青年鼠SS也呈高水平分布,为(4525±1842)ng/g蛋白vs(1509±938)ng/g蛋白,P<001.结论老年胃泌酸功能改变与生长抑素调节作用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HBeAg阴性(双抗体夹心法)与HBeAg/IC形成及HBV变异株A1896的关系,评价HBeAg/I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单克隆抗HBe固相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IC;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3'碱基特异多聚酶链反应判断A1896变异;ELISA检测HBeAg、抗HBe,研究对象为117例慢性HBV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HBeAg/IC阳性血清中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IC阴性血清,P<0001(913%vs362%);29份HBeAg阴性、HBVDNA阳性血清中仅5例(172%)检出A1896,而且其中2例与野毒株(G1896)混合感染并伴HBeAg/IC阳性.29份中17份(587%)为HBeAg/IC阳性的G1896感染;血清抗HBe阳性组A1896检出率高于抗HBe阴性组,P<005(25%vs32%).结论HBeAg/IC为HBV活跃复制指标;临床HBe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仍多数为G1896感染,HBeAg/IC形致双抗体夹心法不能检出HBeAg;抗HBe应答可能为促使前C变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P53蛋白PCNA和CE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E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菌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观察44例大肠癌P53,PCNA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型式.结果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23%;大肠癌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大肠癌P53阳性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阴性者高(14/23,609%vs6/21,286%,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细胞增殖活性分别较P53阴性表达及无淋巴结转移者高(559±17vs379±14,P<005;562±15vs396±17,P<005);P53阳性表达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CEA表型均以胞质型和间质型为主(21/23,913%vs13/21,619%,P<005;19/20,950%vs15/24,625%,P<005).结论检测P53和PCNA表达及CEA表型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为了解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特别是慢-快综合征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利用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及Holter检查,对21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生理性起搏(AAI/DDD)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AAI:53.5±6.1%vs47.2±7.8%,4.95±0.57L/minvs4.20±0.62L/min;DDD:52.5±6.8%vs44.3±0.1%,5.12±0.71L/minvs4.41±0.38L/min;P均<0.01),左房内径(LAD)无明显变化;DDD组E/A比值明显增加(0.98±0.09vs0.87±0.15,P<0.01),AAI组E/A比值呈增加趋势(P=0.057)。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15.9%vs50%,P<0.01)。非生理性起搏(VVI)组术后LVEF、CO明显下降(44.1±4.7%vs48.3±4.3%,3.77±0.42L/minvs4.17±0.85L/min,P均<0.01),LAD明显增大(39.26±2.37mmvs36.81±2.35mm,P<0.01),E/A比值呈?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大肠癌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和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对二甲基肼(DMH)诱发Wistar大鼠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力学,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注射DMH第7、14、21和28周时,肠粘膜增殖指数(PI)分别为16.83±1.86、24.22±2629、29.70±7.13和31.84±3.55,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的12.20±2.60(P<0.01);Ag一NOR颗粒数在正常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为3.6±0.7,而在上述诱癌不同时期则分别为5.7±l.0、6.0±0.8、6.8±2.3和5.4±1.0(P<0.01)。这些变化不仅可作为大肠癌发生的早期生物学特征,而且还有助于确定实验动物的患癌易感程度。  相似文献   

9.
便血儿童全大肠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院对28例便血儿童使用纤维大肠镜进行全大肠检查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病例 :28例便血儿童中 ,男16例 ,女12例。年龄3~12岁 ,≤6岁11例 ,平均年龄7.5岁。病程2周~6年 ,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便血 ,其中粘胨血便6例。2.器材 :采用OlympusCF -MB3R,CF -1T20L,CF -1T30Ⅰ和CF -P10Ⅰ型纤维大肠镜及其附件。3.(1)方法 :术前准备 :检查前给予无渣半流质和流质饮食各1天 ;检查前1天晚上睡前服蓖麻油30ml;检查当天早上禁食 ,上午服20 %甘露醇5ml/kg ;便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心率变异(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分析急性心肌缺血24h大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意义。将实验动物分成三组,即正常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与心肌缺血组(48只),并运用动态心电图记录24h心电信号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心肌缺血组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下降(28.9±9.4msvs34.4±13.7ms或35.1±14.3ms,P均<0.05),低频(LF)及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明显增加(189.4±36.5ms2/Hzvs57.3±17.8ms2/Hz或51.8±18.6ms2/Hz;3.85±0.91vs1.76±0.63或1.68±0.57,P均<0.01);24h心率功率谱示心肌缺血组LF及LF/HF波动幅度较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缺血大鼠LF与LF/HF在缺血后0~3h(267.5±12.4ms2/Hz、4.33±1.08)及9~12h(244.7±13.9ms2/Hz、3.96±0.98)期间增高显著,而在缺血后5~7h(149.2±8.7ms2/Hz、2.05±0.42)内则相对较低。结果表明大鼠心肌缺血后HRV降低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