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变最早侵犯骶髂关节,以后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早期为骨膜下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以后为增生的肉芽组织所代替,使软骨破坏,出现软骨骨化现象。骨沉积在纤维环,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囊及邻近组织,使脊椎关节、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被外周组织骨桥固定而受累,最后使脊柱强直。AS多见于青年男性,该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变最早侵犯骶髂关节,以后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早期为骨膜下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以后为增生的肉芽组织所代替,使软骨破坏,出现软骨骨化现象。骨沉积在纤维环,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囊及邻近组织,使脊椎关节、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被外周组织骨桥固定而受累,最后使脊柱强直。AS多见于青年男性,该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S)的病变最早侵犯骶髂关节,以后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及脊柱旁软组织。病理改变早期为骨膜下的无菌性炎性反应,以后为增生的肉芽组织所代替,使软骨破坏,出现软骨骨化现象。骨沉积在纤维环,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囊及邻近组织,使脊椎关节、骶髂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被外周组织骨桥固定而受累,最后使脊柱强直。AS多见于青年男性,该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板切开后部分椎管后壁缺损及固定等难题,防止椎板移位及再关门。方法 用微型风动摆锯沿关节突内侧切开两侧椎板,将椎板、棘突和黄韧带复合体整块取下。再行两侧神经根管内口扩大术及脊髓前外侧减压术。然后将椎板、棘突和黄韧带复合体翻转回植。结果 3例病人术后3个月和半年复查X线片和CT显示:椎板骨性融合,颈椎活动度好。平均随访31月,临床症状无复发。结论 通过侧翻棘突椎板黄韧带复合体可以增加椎管的矢状径。侧翻后椎管后壁覆盖充分,有效保护脊髓,防止术后的瘢痕再压迫。两侧骨性融合后可以增加脊柱后柱的支持作用,从而增加脊柱后方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颈椎前凸,防止由于椎板广泛切除后所产生的鹅颈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特点和原因.方法 对存在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和颈椎间孔狭窄的101例患者的颈椎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分析颈椎间孔病变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101例患者C3~ C7节段共832个椎间孔中有263个狭窄,其中C5~C6节段狭窄105个(39.9%),单节段狭窄者53例(52.5%),3个节段和4个节段狭窄者共16例(其中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者14例).颈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分别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97个,椎间盘突出75个(中央型突出12个、后外侧型突出63个),关节突增生错位63个,椎间隙狭窄51个,后纵韧带骨化1个.结论 颈椎间孔狭窄以C5~ C6节段最常见,且以单节段为主,3个节段和4个节段的椎间孔狭窄主要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导致椎间孔狭窄的原因以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为主,其次为椎间盘突出(以后外侧型突出为主)和关节突增生错位等,由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椎间孔狭窄主要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6.
<正>腰腿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Golub等〔1,2〕提出韧带结构可能是椎间孔内的异常结构,并推断其在腰腿痛中的作用。随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并肯定了椎间孔韧带在腰腿痛中的作用,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椎间孔韧带结构是椎间孔内正常结构。为能更好理解椎间孔韧带在腰腿痛中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对腰椎间孔韧带相关知识作一综述。1解剖1.1椎间孔的界限Jenis等〔3〕将椎间孔定义为椎弓根间的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具有背部疼痛症状SAPHO综合征患者脊柱病变分布及MRI表现。方法对38例具有背部疼痛的SAPHO综合征患者进行全脊柱MRI+骶髂关节MRI检查,分析其病变分布特点及MRI特征。结果(1)38例患者中35例(92.1%)出现脊柱病变,23例(60.5%)出现骶髂关节病变,其中20例(52.6%)为脊柱和骶髂关节同时受累,3例(7.9%)仅见骶髂关节受累,15例(39.5%)仅见脊柱受累。35例患者的多发椎体受累,主要累及腰椎及第1骶椎。(2)每个病变椎体在四个椎角、椎板上下缘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受累椎体共出现567个病变,其中仅椎角受累占35.8%,椎角及附近终板受累占64.2%;病变在T1WI及T2WI序列显示混合信号占49.2%,脂肪信号为主占36.9%,骨髓水肿信号占13.9%,骨质硬化信号占46.9%,骨质侵蚀占50.6%。(3)共有310个椎体受累,其中80.3%受累椎体表现为连续性“kiss状”受累,其余为跳跃性受累;116个受累椎体邻近椎间盘狭窄;22个椎旁前纵韧带增厚;4个椎小关节受累。(4)骶髂关节受累见于23例患者,双侧受累占78.3%。58.5%以骶骨侧病变为著,14.6%出现关节强直,14.6%出现附近软组织增厚水肿。结论表现为背部疼痛的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变以多椎体、连续性“kiss状”的受累方式为主。受累椎体附件、邻近椎间盘、椎旁韧带的受累程度较轻。骶髂关节病变多为双侧受累、以骶骨侧为著,较少出现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8.
<正>脊柱根据其结构特点与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无论是脊柱的何种节段,良好的椎间盘与两侧椎板关节突是脊柱保证其活动性的重要前提。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述关节由于异常应力分布、无菌性炎症、外源性损伤等因素,其正常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生。而伴随着相应结构不断退变,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后纵韧带与黄韧带进一步压迫脊髓与神经根,从而导致脊柱退变性疾病不断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内翻扭伤常致外侧副韧带断裂,若早期未治愈,久之可出现踝关节外侧松弛,影响关节稳定性,造成行走功能障碍。陈旧性韧带断裂非手术难以收效。我们自1963~1975年试用腓骨长肌腱重建陈旧性韧带断裂1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手术方法:自小腿腓骨后侧外踝上12厘  相似文献   

10.
正退变性腰椎滑脱(DS)是老年人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Newman认为该病大多伴有椎间盘及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于1955年首次提出退变性脊椎滑脱的概念〔1〕。DS是脊椎滑脱的最常见类型,并和椎间盘病变、腰椎管狭窄、韧带肌肉病变等之  相似文献   

11.
<正>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常常难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常规CT诊断寰枢椎损伤也有一定难度。多层CT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直接用于诊断的前提是图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不低于直接扫描图像。本研究在多层CT扫描的基础上,利用多向调整MPR获得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寰枢关节断层图像,使寰枢椎成像更加清晰,为临床判断寰枢椎骨折部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脱位等提供重要信息。笔者旨在探讨多层螺  相似文献   

12.
赵军 《山东医药》2009,49(34):69-70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的经验。方法58例患者中,25例经胸和(或)腹膜外入路,切除椎间盘和后纵韧带骨化的对应椎体、骨化的后纵韧带;其余采用后方入路,应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板、关节突。椎间盘突出或病变在胸腰段、颈胸段者取髂骨行椎间融合术。结果临床疗效优25例,良18例,改善12例,差3例。结论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时机为影像学检查狭窄且有相应症状时;应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决定手术入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并均行X线、CT、MRI检查的87例30岁以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青少年颈椎病具有以下特征:(1)生理曲度改变.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生理弯曲度前突加大或减少、消失变直、后凸或成角、侧弯等改变.(2)颈椎失稳.表现为椎体移位或滑脱,于侧位可见椎体后缘双重影像即"双边征".(3)退行性改变.较为少见,表现为椎小关节退变、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等.(4)CT可见软性椎间盘突出、椎间韧带肥厚、小关节囊肥大、钩椎关节增生等.(5)MRI还可发现X线和CT未能发现的早期椎间盘变性引起的信号异常改变.结论 青少年颈椎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其中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能发现颈椎的大多数异常改变;CT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及侧隐窝的情况,能准确作出诊断,其灵敏度明显优于X线平片;MRI对椎间盘的早期信号异常改变能直观显示,对颈椎病的的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了18例氟骨症性椎黄韧带骨化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方法:1988-1999年收治的18例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患,叙述了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结果(X光平片,脊髓造影,CT及MRI),手术治疗,结果:18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节段3-7节,平均5.2节,随诊时间均超过1年,优良率占73.3%。结论:1)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手术治疗是有效的,(2)氟骨症性胸椎黄韧带骨化患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术前定位依靠详细的物理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如MRI,脊髓造影等。(3)手术为后路椎板切除+关节突部分切除术,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操作要轻柔,对多节段受累受取分次手术或分段手术。  相似文献   

15.
吴峰  尹庆水 《山东医药》2010,50(28):27-29
目的对经口前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系统(TARP)枢椎螺钉进行固定螺钉拔出力实验,为螺钉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6例枢椎新鲜标本分别采用椎体、前路椎弓根及关节突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拔出力(593.14±97.77)N,强于枢椎椎体和关节突螺钉,枢椎关节突螺钉拔出力(469.94±73.32)N,强于枢椎椎体螺钉(395.15±75.07)N(P均〈0.05)。结论 TARP系统枢椎螺钉固定采用前路椎弓根及关节突固定优于枢椎椎体固定,固定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尤以枢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何帆  尹庆水  赵廷宝 《山东医药》2008,48(18):115-116
目前寰枢椎间固定融合常用的技术有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a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的减压,但在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患者中有4%并发椎动脉损伤,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将骨关节炎看作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间歇狭窄为主的疾病,而是影响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韧带、半月板、关节周围肌肉的全关节疾病.自软骨下骨病变可引发骨关节炎的发现已过去近40年.早期出现的软骨下骨病变若不予干预,可发展为骨关节炎[1].O...  相似文献   

18.
肩锁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由锁骨远端、肩峰内侧面、喙突及喙锁韧带、喙肩韧带、肩锁韧带等组成。肩锁关节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肩部损伤,目前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式众多,但仍存在术后肩部疼痛、肩峰撞击症和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这与医者对肩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认识局限有关。该文对肩锁关节应用解剖及生物力学性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胸椎黄韧带骨化( OLF)是关节突关节前方黄韧带由两侧向中央逐渐增厚、骨化,压迫硬膜囊导致脊髓受压.该病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最常见原因,发病后导致下肢功能障碍,手术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胸椎节段椎管狭窄,供血较差,术后易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手术风险较大.近5年,笔者采用"揭盖法"及"薄化层揭法"治疗胸椎OLF,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个间隙(2个及以上) 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经多次保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与老年人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间盘退变突出,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脊柱不稳,代偿性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关节突增生,致椎管狭窄,尤其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关键是同时解决椎间盘突出及继发的椎管狭窄.我院自2002至2007年采用椎弓根钉配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