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STEMI并拟行急诊PCI的病人111例,男70例,女41例,年龄28岁~86岁,随机分为两组,比伐卢定组42例,肝素组69例。比伐卢定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口服。肝素组病人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口服。两组术中分别使用常规剂量比伐卢定或肝素作为抗凝剂,两组病人术中均常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后继续以替罗非班0.75μg/(kg·min)持续泵入36 h;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及伊诺肝素100 U/kg,每日两次皮下注射,共7 d。肝素组加用氯吡格雷每日75 mg,比伐卢定组加用替格瑞洛90 mg,每日两次。观察两组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等级及治疗30 d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罪犯血管血流TIMI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和替格瑞洛应用于急诊PCI疗效优于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及氯吡格雷,且有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急性发作的暂时脑缺血的病人(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66例;其中36例给予口服乙酰水杨酸(ASA)1050mg/d 加潘生丁150mg/d为 A 组;30例口服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1,200mg/d为 B 组。两组的药量每天均分3次服用,持续1年。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脑缺血部位及其它发病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65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33例):口服氯沙坦每天(25~50)mg;B组(32例):口服卡托普利每天(18.75~75.00)mg.治疗8周后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并随访两组病人首次入院后半年、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对1年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远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评价采用冠脉内多普勒导丝FloWire进行冠脉内血流速度测定的安全性.方法从1993年到1998年,共有906例病人(男性704例,平均年龄56.8±10.8岁)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血流描计仪采用Cardiometrics FloMap,多普勒导丝为0.014英寸或0.018英寸的FloWire,为测定冠脉血流储备,采用冠脉内注射罂粟碱(90例病人,右冠状动脉8 mg,左冠状动脉12 mg)或腺苷(右冠状动脉12 μg,左冠状动脉18 μg)诱发冠状动脉的最大扩张.结果在所有研究病人中,829例为非心脏移植病人,其中617例为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Ⅰ组),212例为冠脉内介入治疗病人(Ⅱ组),77例为心脏移植术后病人(C组).906例病人中共有27例(2.98%)发生与多普勒血流测定有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在冠脉内注射腺苷后,15例病人(1.66%)发生较严重的短暂的心动过缓(心脏停搏或Ⅱ度到Ⅲ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4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例在左前降支.在多普勒导丝的送入过程中,9例(0.99%)发生冠脉痉挛(5例在右冠状动脉,4例在左冠状动脉).两例(0.22%)检查过程中发生室颤(其中一例为冠脉内注射罂粟碱后,另一例为急性下壁心梗右冠状动脉急症球囊成形术后),低血压伴随心动过缓1例,室性早搏1例,心脏移植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移植病人,右冠状动脉行多普勒检查时的并发症尤其是心动过缓明显高于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5.87%,左前降支1.05%,左回旋支0.17%,P<0.001).所有的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没有死亡发生.结论用多普勒导丝及冠脉内注射腺苷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是相当安全的,但是,也可产生如心动过缓及冠脉痉挛等并发症,在行右冠状动脉和心脏移植病人的检查时尤其应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辅助应用180 mg/d和90 mg/d替格瑞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2例。两组病人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常规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d辅助治疗,分2次口服;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90 mg/d辅助治疗,分2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和谷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和谷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人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3.23%与12.90%,P0.05)。结论 PCI术后90 mg/d替格瑞洛口服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可有效预防出血事件发生,且未增加MACE风险,但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逊于180 mg/d替格瑞洛口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控制危险因素,阿司匹林100 mg口服,奥扎格雷钠160 mg静脉输注,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口服30 d。结果药物治疗30 d内,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结果显示,两组间卒中复发率(包括TTA、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可明显改善TTA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乐脉丸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X综合征病人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乐脉丸,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活动平板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结论乐脉丸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脏X综合征病人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病人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复脉汤口服,疗程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cd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复脉汤能使冠心病病人QTcd显著下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很好疗效,从而达到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联环尔定)对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高血压病病人180例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高血压组,每组60例,每组随机分为A、B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30例,两个亚组间病人的年龄、性别相当。Ⅰ级高血压A(ⅠA)组非洛地平2.5mg,每日2次口服;B(ⅠB)组非洛地平5.0mg,每日2次口服。Ⅱ级高血压A(ⅡA)组非洛地平5.0mg,每日2次口服;B(ⅡB)组非洛地平7.5mg,每日2次口服。Ⅲ级高血压A(ⅢA)组非洛地平7.5mg,每日2次口服;B(ⅢB)组非洛地平10.0mg日2次口服。疗程2个月。结果ⅠA组总有效率93.3%,ⅠB组总有效率100.0%,ⅡA组总有效率90.0%,ⅡB组总有效率96.7%,ⅢA组显总有效率83.3%,ⅢB组总有效率90.0%。非洛地平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有下肢及踝部水肿、头痛、心悸、齿龈轻度增生等。结论非洛地平是治疗高血压尤其是Ⅰ级、Ⅱ级高血压病的理想降压药。在允许剂量内,剂量增加,降压疗效随之增加。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病人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8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口服脉血康胶囊3粒,每日3次;对照组80例,口服通塞脉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4周。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治疗过程中,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1%和5.8%。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法针刺联合脉血康胶囊对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痴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石衫碱甲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神开窍法针刺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基本指标、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智力水平、日常活动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自尊心及情绪控制等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醒神开窍法针刺联合脉血康胶囊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病人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抗痴呆疗效。  相似文献   

12.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是壁细胞质子泵强效抑制剂。本研究以安慰剂为对照,比较间歇OME(每周末每日口服20mg连续三天)与维持OME治疗(每日10mg)6个月以预防十二指肠溃疡(DU)复发的疗效。方法:195例经内镜证实DU直径大于5mm和曾接受OME治疗2~8周后溃疡获得愈合的18~80岁门诊病人随机被分为每日口服OME 20mg每周末连续三天、每日口服OME 10mg和安慰剂治疗三组,疗程为6个月。病人在本研究期间反复作血清胃泌素、内镜和胃泌酸区粘膜活组织检查。研究结束时内镜检查发现溃疡复发或某周内出现三天或三天以上中、重度溃疡样疼痛则判为复发。结果:安慰剂组病人缓解率显著低于OME组,OME 10mg组缓解率低于OME 20m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吸烟者复发率都较高,但也无显著差异。多数复发性溃疡均有症状,安慰剂组有较多病人出现溃疡症状而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3、6月时内镜证实溃疡复发率在OME 20mg组分别为16%、23%,OME 10mg组为21%、27%安慰剂组为50%、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在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CE)病人中的抗炎及脑保护作用。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首次CE病人50例,随机分为脑脉利颗粒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检测两组病人发病时及治疗3周后血浆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进一步比较两组病人90 d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脑脉利颗粒组ET-1及IL-6分别为(20.7±7.4)pg/m L,(40.7±15.3)pg/m L,对照组ET-1及IL-6分别为(25.1±5.2)pg/m L,(52.4±16.8)pg/m L,脑脉利颗粒组ET-1及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90 d发现,脑脉利颗粒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4分±4.6分比12.7分±4.8分,P0.01),脑脉利治疗组mRS3分22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口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6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病人,随机分成4组,A组(40例)给予利伐沙班20 mg/d口服,B组(42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和氢氯吡格雷75 mg/d口服,C组(40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口服,D组(41例)给予华法林口服。录入所有病人临床资料,在病人出院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门诊或住院随访,记录各组病人全身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 4组病人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D组(P0.05);B组和C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D组(P0.05)。在体重低于50 kg的病人中,B组和C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和D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10 mg/d联合氢氯吡格雷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病人,可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情况发生,同时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西药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脉注射液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5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参脉组(27例)和西药组(25例),参脉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西药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参脉组总有效率92.6%,西药组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基础上联合参脉注射液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美西律(慢心律)150mg加稳心颗粒9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优于对照的87.00%(P<0.05),且在起效时间、复发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见效快、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柔脉法自制中药参芪柔脉合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将1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辛伐他汀胶囊口服,试验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柔脉合剂。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h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血清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柔脉法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血清hs-CRP,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最近房颤持续发作48h之内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孕妇、心功能 1级~ 2级病人 ,共 5 8例 ,随机分为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组 (治疗组 )和静脉注射毛花甙丙组 (对照组 ) ;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 3 5 0mg~ 45 0mg ,稳心颗粒 9g ,每日 3次。对照组静脉输注毛花甙丙 0 .4mg ,两组随访 4周 ,比较转复率、复发率、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 3 0例 ,转复 2 2例 (73 .3 % ) ,复发 2例 (9% ) ,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对照组 2 8例 ,转复 14例 (5 0 .0 % ) ,复发 4例 (3 5 .7% )。结论 普罗帕酮是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药物 ,口服稳心颗粒对预防阵发性房颤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心房颤动病人的抗凝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96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华法林对照组(对照组)。观察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各组病人栓塞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INR在2.0~3.0时,治疗组华法林维持剂量1.25 mg/d~3.75 mg/d(2.05 mg/d±0.13 mg/d);对照组华法林维持剂量为1.88 mg/d~4.37 mg/d(2.86 mg/d±0.52 mg/d),INR在安全范围内,两组华法林的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例数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心房颤动,在达到有效抗凝的INR值时,华法林使用剂量相应减少,可以起到同样的抗凝疗效,同时出血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夜间酸突破现象及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夜间酸突破现象 (NAB)并寻求解决措施。方法 胃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病人 4 0例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例 ,治疗方法 :A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B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C组奥美拉唑 4 0mg ,每日 2次静脉注射 (晨起及下午 4时 ) ,D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口服 (晨起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 ,E组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2次口服 (晨起及下午 4时 ) +雷尼替丁 15 0mg临睡前服。所有病人于用药治疗第 5天连续 2 4h监测胃内pH值。结果 与A组 (4.8± 0 .7,4 .7± 0 .8)相比 ,后 4组病人的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显著升高 ,B组为 6 .2± 0 .7,6 .4± 1.1;C组为 6 .9± 0 .7,6 .8± 0 .9;D组为 6 .0± 0 .7,5 .9± 0 .7;E组为 5 .8± 0 .5 ,6 .1±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夜间 pH <4 .0的时间百分比A组 (2 8.4± 2 9.6 )较B组 (1.5± 1.9)、C组 (1.2± 1.3)、D组 (0 .1± 0 .3)、E组 (2 .9± 5 .1)明显增高 (P <0 .0 5 )。NAB发生情况A组 5例 ,较B组 1例 ,C组 0例 ,D组 2例 ,E组 0例明显增多 (P <0 .0 5 )。幽门螺杆菌 (Hp)阴性的病人NAB发生率显著高于阳性病人。结论 DU病人 ,NAB的发生与奥美拉唑的用药剂量、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