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05-2013年我国布氏田鼠型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出现布氏田鼠型鼠疫和长爪沙鼠型鼠疫交叉流行的新情况.方法 收集2005-2013年布氏田鼠疫源地分离的135株鼠疫菌,根据我国鼠疫菌生态型的分型方法和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布氏田鼠型鼠疫菌发酵鼠李糖,不发酵阿胶糖,长爪沙鼠型鼠疫菌发酵阿胶糖,不发酵鼠李糖],采用生化及糖醇类酵解试验进行菌型鉴定;收集内蒙古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5个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专项调查和监测报告,以及各年度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资料,分析布氏田鼠型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分布情况.结果 测试的135株菌中,2005-2007年及2010年分离的128株菌发酵阿胶糖,不发酵鼠李糖;2008年分离的7株菌发酵鼠李糖,不发酵阿胶糖.确定2005-2007年、2010年4个年度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及西乌珠穆沁旗发现的动物鼠疫为长爪沙鼠型鼠疫,2008年在锡林浩特市和东乌珠穆沁旗发现的动物鼠疫流行是布氏田鼠型鼠疫.结论 2005年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首次检出长爪沙鼠型鼠疫菌,可确定为新发现的长爪沙鼠型疫源地.而作为布氏田鼠型疫源地的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东乌珠穆沁旗中,只有东乌珠穆沁旗单独存在布氏田鼠型疫源地,而其余4个旗县均存在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2种鼠疫类型的疫源地;通过2005年以来发现新的疫情可以看出,此疫源地性质变得复杂,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比较小 ,只局限于河北省北部的康保县 ,位于河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区。自5 0年代开始对该地开展了疫源调查。 1971年首次从该地分离出鼠疫菌 ,判定为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相继于 1984年发现了血清阳性 ;1994年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其后再无动物鼠疫流行。多年来我们对疫源地自然概况、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媒介动物和主要疫源动物长爪沙鼠生态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1 疫源地概况  河北省康保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河北最北部 ,东经 113°11′ ,北纬 4 2°14′ ,与内蒙古的化德、白旗、太卜寺旗相接壤。属于蒙…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自然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以探讨其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本所1953~2003年间有关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疫源地共判定染疫动物6种,其中狭颅田鼠是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首次记录的疫鼠种类。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疫源地内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每次鼠疫流行是以长爪沙鼠为主要染疫动物的沙鼠型鼠疫,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动物鼠疫的保存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境内,自1987年首次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以来,至2008年共发生3次动物鼠疫流行,疫源地性质属于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该疫源地的南部边缘地带,涉及4个乡(镇)7个行政村,总面积1196km^2,总人口73355人(2006年),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接壤,这2个县(旗)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5.
宁夏沙鼠疫源地鼠疫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宁夏沙鼠疫源地位于内蒙古颚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西南边缘地区,在宁夏分布于盐池、灵武、银川和平罗4个市、县的部分地区,疫源面积达3 756 km2。该疫源地鼠疫传播途径是长爪沙鼠之间主要通过跳蚤叮咬和相互残食传播,人是由疫蚤叮咬和直接剥食食肉动物等野生动物而感染。2000年以来,鼠间疫情活跃,疫点较多,频繁检出鼠疫菌,面积呈现扩大化,部分地区出现爆发流行态势,参与鼠种单一。1基本情况宁夏沙鼠疫源地内啮齿动物有20余种,长爪沙鼠数量最多,约占50%,其次为子午沙鼠、跳鼠、仓鼠、家鼠等。疫源地寄生蚤发现有19种,同型客蚤数量…  相似文献   

6.
<正>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在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镶黄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在1970年、2004年发生2起人间鼠疫。其中2004年11月,西苏旗一位牧民因剥食染疫的野兔感染腺鼠疫,继发肺鼠疫。多年来,锡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十分活跃,鼠间疫情经常连年发生,为全面掌握疫情动态,深入研究疫源地变动规律,有效控制疫情发生和流行。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统计收集锡林郭勒盟长爪沙鼠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疫源地演变过程及空间结构;分析人间鼠疫和动物鼠疫流行特点;提出相应防控策略。方法建立鼠疫疫源地、人间鼠疫和动物鼠疫数据库,对该疫源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世纪初的数十年间,长爪沙鼠疫源地人间鼠疫十分猖獗,至30年代后期有所减弱。人间鼠疫真正得到控制是在1950年之后,但时而亦有发生,至2019年的70年间,8个年度发生鼠疫病人21例,死亡5例。该疫源地于1954年首次在长爪沙鼠及媒介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至2014年底已判定31个县为鼠疫疫源县,疫源面积由1980年的103 460 km~2增至2014年的126 159.17 km~2。1954年至2018年的65年间,该地区有58个年度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染疫动物5 170只,媒介检菌1 596株。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全年皆有流行,年际间呈波浪式起伏,间隔一定年代则出现一次较大的流行;季节上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前峰在4~5月,后峰在10~11月。结论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鼠疫将长期存在,时而波及人间是必然现象。总体防控策略是加强动物鼠疫监测,发现动物疫情及时处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鼠疫病人的诊疗意识,从而降低人间鼠疫发生频率,控制远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69~2006年宁夏长爪沙土鼠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探讨防治对策,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结果发现染疫啮齿动物6种、媒介蚤3种、螨1种、猛禽1种,共分离出鼠疫菌321株。在4个监测县(市)发现鼠疫流行17年次,盐池县11年次、平罗县(原陶乐县)、银川市和灵武市各2年次;盐池县阳性年率30.56%(χ^2=14.61,P〈0.01)。结论1987~2006年鼠间鼠疫流行呈上升趋势,盐池县监测点为高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9.
分析 2009-2018年鼠疫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变化,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二连浩特地区2010-2018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15种1 423只,包括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大沙鼠、达乌尔黄鼠、赤颊黄鼠、小家鼠、黑线仓鼠、灰仓鼠、黄兔尾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毛足鼠、小毛足鼠。主要宿主长爪沙鼠最高密度6.0只/hm^2,最低密度0.12只/hm^2,平均密度1.11只/hm^2;捕获媒介蚤19种,鼠体染蚤率51.74%,鼠体蚤指数2.14;检出鼠疫菌48株、阳性血清25份,有7个年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二连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  相似文献   

10.
1994~1995年张家口市鼠疫监测报告马东瑞(河北省张家口市地方病防治所,075000)张家口市康保县是1972年国家确定的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县,属内蒙占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的一部分。当时判定疫鼠19只,疫源面积141.41平方公里,在22年的...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7年内蒙古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面积不断扩大,流行强度逐年增加。目前全区12个盟(市)中有11个盟(市)均有新发病例报告,102个旗(县、区)中有85个旗(县、区)有新发病例报告。总的流行趋势是:中东部地区流行严重,西部地区呈散发状态。季节流行曲线呈单峰型,流行高峰多数年份集中在4-6月份。发病年龄以25-5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与布病的流行强度有关,低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3∶1 高发年份男女性别比接近2∶1。职业以农民占50%以上 牧民占25%-30%左右。另外家务及待业(2.93%)、学生(2.70%)、工人(2.18%)、散居儿童、民工和商务人员(1%以下)等职业的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德宏州鼠疫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1982~2010年德宏州有25年次发生鼠疫流行,判定动物鼠疫疫点497个,疫情波及5县(市)41个乡(镇)319个自然村或单位。有9年次发生人问鼠疫,病例数39例,其中腺鼠疫38例,败血型鼠疫1例,病人全部治愈。2004年人间鼠疫得到控制,2008年动物鼠疫得到控制。结论德宏州属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辖区内鼠疫宿主和媒介均不冬眠,家野兼栖,活动范围大,动物鼠疫常年均可发生,人群凶接触疫鼠、疫蚤感染发病。应继续抓好鼠疫“疫情三报”,认真开展鼠疫监测,对鼠疫好发和鼠蚤密度超标地区实施预防性灭鼠灭蚤,完善各项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鼠疫菌株生化性状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我国现有11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2 370株鼠疫菌酵解麦芽糖、鼠李糖、蜜二糖、阿胶糖、甘油及脱氮反应的变化。结果 根据测定结果,与地理分布生物群落联系起来,可将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分为新的17个生化型: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定名为川青高原型,新疆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定名为准噶尔型,云南省玉龙县大绒鼠、齐氏姬鼠分离暂定名为玉龙型。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生化性状较为复杂,含5种类型生化型,其中藏南地区1983年后新增加了27个疫源县,本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型菌株不仅只分部在藏北高原,在藏南地区已有分布,且岗底斯山型菌株原来只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仲巴、普兰,现已延伸到藏南地区。还发现一些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有交串现象,如云南省家、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 中国鼠疫菌对糖酵解特性较稳定,鼠疫菌生化型在各疫源地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与主要宿主、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等密切相关,分为17个生化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我同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我国人间鼠疫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1-2006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的现场凋查和病历等相天资料,分析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81-2006年我国9个省(区)共发生鼠疫病例917例,死亡105例,死亡率11.45%,分布在69个县(市,旗).其中青海108例,分布于17个县(市),贵州137例,分布于2个县(市),云南517例,分布26个县(市).在1983,1990,1996,2000年鼠疫病例数出现4次高峰,分别为25,75,98和254例.青海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传播,接触剥食旱獭,西藏主要传播途径有接触旱獭,空气飞沫传播,新疆,甘肃两地为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和跳蚤叮咬,内蒙占为剥食染疫动物,而广西,贵州和云南为跳蚤叮咬.917例病例中腺鼠疫750例,死亡4例(该4例全部来自西藏),病死率0.53%,肺鼠疫121例,死亡65例,病死率53.72%,败血型鼠疫31例,死亡30例(内蒙古治愈1例),病死率96.77%.其余脑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鼠疫蜂窝组织炎等病型的病例全部治愈.结论 自1990年以来,我国人问鼠疫流行的范罔和强度较1981-1990年有不断加大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宁夏北部沙鼠鼠疫监测结果,掌握鼠疫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宁夏北部沙鼠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资料,统计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体指数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查,分析该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态势.结果 主要宿主平均密度为1.74只/hm2,平均染蚤率为28.60%,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76.监测发现4起鼠间鼠疫疫情,共检出鼠疫菌16株,其中长爪沙鼠检菌10株、子午沙鼠2株、同型客蚤2株、秃病蚤2株.间接血凝检测(1HA)529份,发现阳性材料2份,血凝阳性率为0.38%;反向间接血凝检测(RIHA)8份,发现阳性材料7份,血凝阳性率为87.50%.结论 近年宁夏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活跃,鼠密度较高,局部发生了鼠间鼠疫疫情,应加强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密切注视疫情动态,严控动物疫情的流行和蔓延,防止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陕西省1起长爪沙鼠鼠疫暴发流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参照 GB 16883-1997鼠疫细菌学检查方法,利用自制培养基分离鼠疫菌;并依据 GB 16882-1997进行间接血凝试验。结果分离鼠疫菌15株,检测出阳性血清3份。结论加强高抗动物血清学、自毙动物病原学的监测能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并能控制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内蒙鼠疫自然疫源地四种鼠对三型鼠疫菌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动物对不同型菌具有不同选择能力。这种选择作用是啮齿类种的遗传特性,是宿主和病原菌相关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分布.方法 查阅2002-2010年全国鼠疫监测报告文献资料,对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在贵州、广西、云南、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7个省(区)共分离出鼠疫菌2966株.其中,用鼠疫细菌学方法检测各种动物1 138 000只,分离出鼠疫菌1998株;检测媒介动物379 227组,分离出鼠疫菌927株;人体分离出鼠疫菌41株.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各种动物血清1 169 702份,判定动物IHA阳性血清3177份,人IHA阳性血清168份;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各种动物材料53 323份,判定RIHA阳性材料500份.在12个类型的疫源地中,有9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发生和流行动物鼠疫,共分离出鼠疫菌2925株.判定2种动物、6种跳蚤为新的染疫动物和传播媒介;有6个省(区)的23个县(市、区)被判定为新的鼠疫疫源县.结论 2001-2009年我国动物鼠疫疫情仍然比较严重,有9个类型疫源地处在活跃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plague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and human and animal plague distribution. Methods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of the plague surveillance report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0, national plagu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from 2001 to 2009. Results From 2001 to 2009, 2966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in the seven provinces which were Guizhou, Guangxi, Yunnan, Qinghai, Tibet, Gansu and Inner Mongolia. Of these, 1 138 000 animals were detected by bacteriological method, 1998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379 227 groups of intermediary animals were detected, 927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body. Animal serums of 1 169 702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 of these 3177 animal serums were positive, 168 human serums were positive;53 323 animal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RIHA), of these 500 were positive. There were outbreak or epidemic of plague in 9 types of plague foci, 2925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Two animals and 6 fleas were judged as new reservoir and new vector. There were 23 counties of 6 provinces were judged as plague new natural foci counties. Conclusions The plague epidemic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 between 2001 and 2009. There are nine types of foci in the active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