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胰岛新生相关蛋白(INGAP)属于再生基因蛋白Reg3家族,胰岛新生相关蛋白肽( INGAP-pp)是其中一段具有生物学活性的15个氨基酸的片段.体内、外相关研究均表明INGAP-pp能促进胰岛再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INGAP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周期的调控或其他信号通路促使其由增殖转为分化,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 PDX-1)等多种转录因子可调节INGAP的表达.INGAP是促进胰岛新生的关键因素,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潜在的作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与胰岛新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功能调控作为近年来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β细胞功能调控首先是对β细胞数量的调节,包括新生、自我复制、凋亡及β细胞体积改变;其次,正常状态下β细胞功能的调控因素包括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以及胰岛局部微循环等,而一些病理生理状态,诸如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肥胖、糖尿病以及外科损伤等,也可使β细胞发生适应性改变.了解胰岛细胞功能调控特征,对实施胰岛新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7)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新建议,1型糖尿病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两种亚型。遗传易感因素[如人白细胞抗原(HLA)-DQ/DR、胰岛素基因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INS-VNTR)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等]与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饮食成分及化学毒素等)相互作用,致使免疫调节失衡[如辅助性T细胞(Th)1功能亢进,Th2功能减弱等],胰岛β细胞的免疫耐受性丧失而遭受免疫攻击,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换言之,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系由自身免疫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缺乏所致。  相似文献   

4.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7)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新建议,1型糖尿病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两种亚型。遗传易感因素[如人白细胞抗原(HLA)DQ/DR、胰岛素基因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INS VNTR)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等]与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饮食成分及化学毒素等)相互作用,致使免疫调节失衡[如辅助性T细胞(Th)1功能亢进,Th2功能减弱等],胰岛β细胞的免疫耐受性丧失而遭受免疫攻击,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换言之,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系由自身免疫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缺乏所致。胰…  相似文献   

5.
胰岛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2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有所不同。在1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及颗粒酶B途径发生凋亡,而在2型糖尿病中,线粒体途径是胰岛β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多种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调节相应基因表达,进而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自身免疫T细胞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胰岛β细胞的破坏同样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淀粉样物质沉着、脂毒性和糖毒性等[2].这些机制导致的炎症反应开始时可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持续存在的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新生期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的变化特点并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第1、3和8周小鼠胰岛细胞,以磷脂结合蛋白V-绿色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形态,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胰岛素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多组间统计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新生期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在3周时显著增加,明显高于1周和8周[分别为(10.53±2.61)%、(1.80±0.69)%、(3.26±0.94)%,F=32.09,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新生第3周小鼠胰岛细胞核出现凋亡早期改变.3周时Tunel/胰岛素双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1周和8周.(2)新生期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呈动态变化,3周时,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1周和8周(分别为1.53±0.21、1.00±0.00、0.46±0.24,F=24.85,P<0.01;2.63±0.56比1.00±0.00、0.52±0.14,F=32.77,P<0.01),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明显低于1周和8周(分别为0.30±0.23、1.00±0.00、1.71±0.00,F=78.06,P<0.01).(3)3周时,Fas、FasL和裂解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1周和8周(分别为2.05±0.16、1.00±0.00、0.59±0.24,F=61.47,P<0.01;3.54±0.86、1.00±0.00、0.72±0.26,F=27.04,P<0.01;5.74±0.59比1.00±0.00、3.11±0.20,F=128.79,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1周和8周(0.62±0.13比1.00±0.00、1.90±0.10,F=151.08,P<0.01).结论 Fas/FasL以及Bc1-2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新生期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妊娠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理过程。随着孕周的延长、体重的增加,胎盘产生的胰岛素拮抗激素如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及皮质激素等逐渐增多,母体会出现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表现出“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此时,母体胰岛β细胞量通过代偿性扩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是胰岛分泌胰岛素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促进β细胞新生以增加患者的β细胞数量、保护患者的胰岛功能成为T2DM治疗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对β细胞新生与T2DM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11.
高血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多研究表明长期而持续的高血糖是导致 β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糖通过抑制胰岛素转录激活因子和增强转录抑制因子表达、使葡萄糖进入己糖胺代谢旁路增多、体内诸多蛋白质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通过与其受体结合 ,诱导 β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氧化应激产物、下调葡萄糖转运体 2和葡萄糖激酶的表达、影响凋亡有关基因的表达 ,抑制 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及引起 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高血糖损伤胰岛β细胞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多研究表明长期而持续的高血糖是导致β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糖通过抑制胰岛素转录激活因子和增强转录抑制因子表达,使葡萄糖进入己糖胺代谢旁路增多,体内诸多蛋白质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诱导β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氧化应激产物,下调葡萄糖转运体2和葡萄糖激酶的表达,影响凋亡有关基因的表达,抑制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及引起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 ,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 氨基胍组 ,3 7℃ ,5 %CO2 培养 72h ,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胰岛素、一氧化氮 (NO)、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 (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法检测胰岛 β细胞凋亡 ,RT PCR检测胰岛细胞p5 3、Bcl 2和胰岛素基因启动转录因子 1 (PDX 1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高糖组胰岛 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因子(1 91± 0 6 9)、β细胞凋亡率 (1 4 8% )、NO〔(1 82 3± 1 5 5 ) μmol/L〕和 p5 3mRNA(0 3 0 6± 0 0 3 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糖 氨基胍组〔分别为 1 1 9± 0 3 3、6 8%、(1 5 4 2± 1 9 7) μmol/L、0 1 3 9±0 0 6 9,P <0 0 1〕和对照组〔分别为 1 0 6± 0 2 6、4 2 %、(1 1 7 3± 2 1 7) μmol/L、0 1 2 5± 0 0 1 5 ,P <0 0 5〕 ,而胰岛素释放量、GSH、bcl 2mRNA和PDX 1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高糖 氨基胍组(P <0 0 5 )和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诱导人胰岛 β细胞凋亡及PDX 1表达降低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其机制与高糖状态下胰岛 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NO介导的p5 3高表达和PDX 1低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病因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一词的原意是“falling off”,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 ,细胞遵循自身的规律按部就班地走向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以一种与细胞有丝分裂完全相反的方式来调节细胞群体相对恒定的重要机制。胰岛β细胞凋亡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一、1型尿糖病 β细胞凋亡的病因学机制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导致了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1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内巨噬细胞和 T细胞浸润为特征。巨噬细胞是最早出现的炎性细胞 ,几乎可以完全吞噬胰岛β细胞。巨噬细胞和 T细胞均能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 ;白介素 (IL- 1β)足以抑制 β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胰岛β细胞损伤是DM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腺苷通路对胰岛β细胞存活、增殖和Ins分泌起调控作用,主要通过细胞膜表面多种腺苷受体实现。细胞内腺苷作为代谢产物,参与能量代谢和多种信号通路,在胰岛β细胞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腺苷激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调节基因和蛋白甲基化修饰。本文综述腺苷通路对胰岛β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β细胞复制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β细胞复制是维持β细胞量的重要形式.本文从Cyclin(细胞周期蛋白)、PD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和Wnt信号转导通路,以及抑癌蛋白menin因子等角度讨论β细胞复制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性改变的现象.表观遗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十分复杂,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复杂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表观遗传直接或间接调控胰岛β细胞的发育、分化、分泌功能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将为阐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1)·d~(-1))、利拉鲁肽低剂量组(0. 12 mg·kg~(-1)·d~(-1))和利拉鲁肽高剂量组(6. 30 mg·kg~(-1)·d~(-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高糖饲养,同时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建模7 d后,利拉鲁肽高、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140 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0 ml·kg~(-1)·d~(-1)),1次/d。治疗8 w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胰岛β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胰岛β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Bax蛋白和Caspases-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和阳性对照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Bax蛋白和Caspases-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利拉鲁肽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进而降低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脂毒性导致胰岛β细胞衰竭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毒性可通过抑制β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和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核A(MafA)的表达,使胰岛素基因表达减少,并通过上调同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激活其下游靶分子,导致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脂毒性还可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导致各种凋亡因子失衡、内质网应激、microRNA途径引起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