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倍受争议。目前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临床试验的尸检报告已经确定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目前用于移植的干细胞主要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增殖活跃且具有全能性,但由于其安全性而很难进入临床。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骼肌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以及心脏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由于没有移植排斥及明显的副作用已经进入临床,其中应用较广的是骨髓干细胞,但对其有效性也充满了争议。移植的时机和方式也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干细胞移植后所引起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冠心病己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防治是全球性首要卫生健康问题。尽管近年来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的进步使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仍较高。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移植功能细胞,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策略,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均有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冠心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7年开展PTCA及10年后的支架植入术,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远期预后明显改善。但是梗塞血管再通虽能挽救缺血顿抑心肌,但是无法促使已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随着心肌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疤痕形成,梗死区室壁延展变薄,发生心室重构,成为部分心梗患者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犤1犦。因此如果在心肌梗死发生后采取治疗措施修复受损心肌,促进梗死心肌细胞再生,将会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最近十余年,人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肌样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梗死心肌,改善受损的心脏功能犤2~4犦,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使…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早期给予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冠状动脉内注射途径方法简单,创伤小。BMCs定向分化能力较强,自体BMCs有较易获得,具有无免疫排斥、不引起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等优点。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骨髓干细胞能够改善心功能,但机制有待阐明,研究样本量小和远期的疗效不确切等问题尚需解决。动物研究提示,骨髓干细胞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4周内能短暂改善左心室功能,可能为早期的旁分泌效应所致。监测骨髓干细胞植入后的存活、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方法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不成熟细胞,已有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有分化为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细胞、增强血管新生等作用,从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我们就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的现状作一综述. 1 干细胞类型 改进现有干细胞功能或筛选新型干细胞是改进细胞类型的两条路径.目前常用于冠心病治疗临床和实验的有以下几种细胞.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美国目前有1 200万人以上患有冠心病,其中接近600万人患有心绞痛,700万人发作急性心肌梗塞(AMI)[1].在北京,近10年中,男性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女性为1.6%.研究表明应用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改善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脉搭桥术(CABG)联合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及心外膜下注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3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观察组术前5 d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及扩增。CABG术前24 h进行PBSC的采集和浓缩。两组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观察组在完成血管桥吻合后,经桥血管及心外膜下注入PBSC。术前1周及术后3、6个月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肌灌注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两组患者LVEF、LVEDD均较术前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P均〈0.05)。术后6个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显示两组患者充盈缺损区域均较术前缩小,观察组较对照组充盈缺损区域缩小程度更明显(P均〈0.05)。结论 CABG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安全可行,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是一组最常见多发性疾病.尽管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开展,使冠心病的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约50%的患者只能进行不完全的血运蘑建,约20%的冠心病患者根本无法进行上述治疗,治疗后心肌细胞血流灌注未得到改善,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等,预后极差.骨髓多种干细胞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并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共入选CHF患者14例,CHF 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f台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300~600 μg/d, 皮下注射,连用5 d。第6日经美国 Baxter 公司生产的 CS3000PLUS 血细胞分离机,分离 PBSC 悬液57 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一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利用 OVER THE 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并将分离的 PBSC 经 OVER THE WIRE 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乏力、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心绞痛或心哀加重,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唇麻木、抽搐、迷走神经反射性面色苍白、晕厥、心绞痛发作、心衰加重等;在自体 PBSC 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低血压等。结果:在 PBSC 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11例,其中PBSC动员时不良反应占28.5%(4/14),骨痛占21.4%(3/14),发热占7.1(1/14);PBSC分离时的不良反应占28.5%(4/ 14),低钙性口唇麻木占21.4%(3/14),心绞痛发作占7.1%(1/14):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占21.4%(3/14),频发室早占14.1%(2/14),血压下降占7.1%(1/14)。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药物、器械和外科手术治疗心力衰竭的进展相对滞缓,干细胞移植治疗逐步成为这一领域新的热点。目前的临床研究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尚无定论。随着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进一步开展和移植策略的优化,干细胞移植将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极富前景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血清胆红素作为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是体内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目前关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预后关系和从血清胆红素水平、基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研究,有望为冠心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和单个核细胞 (BMMNCs)经冠状动脉 (冠脉 )移植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 ,通过冠脉转运将BMMNCs植入心肌梗死区 ,术前和术后 6个月分别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3例患者因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狭窄小于 5 0 %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仅移植干细胞。余 7例患者在梗死相关冠脉开通后注入干细胞。 10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 10 5 % (4 0 %~ 18% )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平均减少 2 2mm(- 4mm~ 8mm) ,99mTc MIBI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 6~ 12月均无心律失常和其它合并症发生。结论 自体BMSCs和MMNCs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 ,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 ,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Homocysteine (Hcy) is a sulphur-containing amino acid product of methionine's metabolism. 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 is considered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CV) disease, at least in high-risk patients. In fac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lthough mild HHcy may be regarded as a minor risk factor for CHD in low-risk patients, it can play a role in triggering new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known CHD, also by interacting with the "classical" CV risk factors. This is of much interest because HHcy represents a correctable risk factor, inasmuch vitamin supplementation as has been shown to effectively lower total homocysteine plasma levels (tHcy). While case-control and cross-sectional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n association of HHcy with CV disease,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given conflicting result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the homocysteine-lowering treatment in preventing CV events is still under debate. Thus, it remains unclear which patients should be screened for HHcy and which ones should be treated to lower tHcy. In this paper we shall report and discuss knowledge on the potential role of HH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D and on the benefits due to tHcy-lowering treatment with vitamins.  相似文献   

16.
17.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种子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收集健康成人骨髓 ,通过Ficoll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 ,置于纤维连接蛋白预衬的DMEM培养基中 ,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加以诱导 ,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在VEGF、bFGF等诱导因子存在的条件下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倒置荧光微镜下呈典型的“纺锤样”梭形细胞 ,单层细胞贴壁生长融合时呈铺路石样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示vWF抗体染色阳性 ,CD34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 ,此细胞可作为冠心病干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