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1988年至1991年,我院所收治的12例心脏瓣膜再次替换患者,早期死亡2例。并对生物瓣损毁原因,手术方法及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复苏期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再换瓣后复苏期的应用和意义。方法: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共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43例,对43例病人术前均到病房了解病人资料,做好术前心理指导和宣教;术后复苏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及时做好复苏期的心理安慰工作。结果:本组43例病人中,住室时间为1-14天,平均约2天,机械辅助呼吸7-384小时,死亡2例,烦躁情绪缓解80%,焦虑的缓解90%,紧张情绪缓解85%,通过心理护理进一步促进再换瓣病人对复苏信心,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进行心理安慰及精神上的鼓励,使患更好的配合治疗和监护工作,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了复苏期。  相似文献   

3.
1999年2月~2003年10月,我们实施生物瓣衰败再次瓣膜替换手术60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后均恢复顺利。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脏瓣膜晚期再次替换术14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141例人工心脏瓣膜晚期(距前次手术超过3个月)再次替换术的分析,发现死因仍以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心室颤动为主。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期附加手术和术中副损伤与手术死亡率直接有关。本文还对再次手术的切口选择、术野的显露方法和换瓣的操作技巧以及心脏复苏介绍了作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应用猪瓣膜替换二尖瓣后长期生存150例,其中已有18例因发(?)猪瓣膜功能失调而再次施行瓣膜替换术。18例患者有心悸、气急、疲劳和胸痛等症状。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出现新的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发现瓣膜破损和反流。瓣膜损害是瓣叶钙化和严重纤维组织增生,其中7例有慢性感染。再次替换18例损破的猪瓣膜,应用机械瓣12个,弹性支架猪瓣6个,手术存活13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7.
姜大升  王东  祝烨 《山东医药》2005,45(33):71-71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可出现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再次换瓣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治疗方法.1988年7月至2005年4月,我们共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术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1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包填塞症:6例为早期心包填塞;10例为晚发心包填塞。两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有所不同。术中认真止血,术后合理抗凝治疗是预防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心包填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84年3月至1992年12月,应用侧倾碟瓣、牛心包生物瓣和St.Jude瓣施行心脏瓣膜替换122例。除1例外,病因均为风湿性病变。二尖瓣替换96例,双瓣膜替换17例,主动脉瓣替换9例。心功能(NYHA)Ⅲ级者78例,Ⅳ级者2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5例(12.3%)。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室颤动,细菌性、霉菌性心内膜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83例随访6~96个月,晚期死亡5例。余均症状改善,多数已恢复工作。本文还就换瓣手术指征,心室颤动的原因,重症患者机械呼吸的应用,术后心内膜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103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6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三尖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及二尖瓣双瓣膜替换术28例。置入人工机械瓣膜131个。术后早期死亡5例,死亡率4.9%;晚期死亡6例。对广义的心肌保护、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术中操作、术后晚期的死亡原因及预防等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李培杰  柳建芬 《山东医药》1998,38(10):34-34
1990~1997年,我们对31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再次瓣膜替换术,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31~58岁;体重42~68kg。手术原因为生物瓣衰败28例,机械瓣功能障碍3例;心功能(NYH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技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和结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7月-2000年12月76例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者18例,严重心律失常者5例。肾衰死亡者2例,顽固性心衰死亡者9例,手术死亡率14.5%,余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心胸比例平均下降15.8%,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提高,但均未达到正常范围。结论:术前使全身及心功能储备达相对最佳状态,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和解剖畸形的合理校正以及适当的术后早期处理,对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作者1989年10月-1993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80例(共93个瓣)的治疗体会。男35例,女45例,年龄6~59岁。包括二尖瓣替换52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13例。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为8.75%。文章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抗凝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微创心脏瓣膜替换术27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微创心脏瓣膜替换术。方法: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7年7月为2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右侧腋下胸部小切口,完成了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结果:患者手术皮切口长度一般在7.5~10.0cm之间,平均8.6±1.6cm。其中经第4肋间完成21例,第3肋间完成6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该项技术不仅可减轻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为换瓣手术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经验,拓宽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390例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及心肌保护的方法。一般情况本组男性158例,女性232例,年龄17~70岁,体重38~90kg,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229例,Ⅳ级88例。心胸比率07~0.79者280例(71.8%),0.8~0.89者97例(249%),大于0.9者13例(3.3%)。有记录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见表1。体外循环时间57~329分,平均时间112分。心肌血运阻断时间28~270分,平均时间86分。手术种类见表2。表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表2手术种类注:MVR二尖瓣替换术,AVR主动脉瓣替换术DVR双瓣替换术,TVR三尖瓣替换术方法本组均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巨大心脏(心胸比例即CTR》0.70)者,因心功能差(常为Ⅲ级以下),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死亡率一般高达13~41%,随着近年来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积累,该类病人的外科治疗效果已有所改善.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共对5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了外科治疗,死亡率为5.66%,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报告8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及体外循环情况。认为除了注间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术后管理外,还应强调术前、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