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病人的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IMT≥0.9mm组与IMT0.9mm组,同时实验室测定相关生化指标: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等。采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与胱抑素C有关的相关因素及导致IMT增厚的因素。结果 IMT≥0.9mm组血清CysC水平较IMT0.9m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与Hcy、IMT、Lp(a)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66、0.391、0.319,P0.05)。颈动脉IMT与脑梗死相关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ysC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指标,为临床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价值。方法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130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0.9 mm作为异常标准,分为正常组62例和增厚组68例;检测这些体检者的血浆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正常组(43.97±11.35 mg/dL比26.01±7.62 mg/dL,P<0.001),且增厚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厚度显著正相关 (r0.857,P<0.001)。结论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评价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181例,未合并糖尿病足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非糖尿病足组)为研究对象,测定IMT值,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IMT值分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IMT<0.9 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0.9 mm)及颈动脉斑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踝肱指数(ABI)、糖尿病足Wagner分级等资料。结果颈动脉内膜厚度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MT升高,患者的FBG、HbA1c、LDL-C、Cr、ABI、血压等水平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值与FBG、HbA1c、LDL-C、Cr、ABI、收缩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3、0.149、0.304、0.421、0.840、0.161,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收缩压、ABI为血管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值与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MT值越高,糖尿病足创面情况越严重,IMT值可能可作为糖尿病足创面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型糖尿病病人均做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正常组(IMT<0.9 mm)58例、IMT增厚组(IMT≥0.9 mm)63例,受试者均隔夜空腹8 h以上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同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主要与年龄、FINS、HOMA-IR有关,IMT增厚组FINS和HOMA-IR明显高于IMT正常组,说明胰岛素抵抗程度、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S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根据IMT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IMT≤1 mm,为IMT正常组;IMT>1 mm,为IMT增厚组;并测定患者血清CRP、肌酐(Cr)、葡萄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相比较,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P=0.001)。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r=0.508,P=0.000)。结论颈动脉IM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CRP水平可作为AS性脑梗死患者动脉IMT增厚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123例糖尿病人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IMT≥1.3mm判断为颈动脉硬化.同49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高血压组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单纯糖尿病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夜间收缩压、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在合并高血压之前已出现血压异常,IMT和夜间收缩压是判断大血管硬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0.448,r=0.492,r=0.435,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动态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老年 EH 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动态血压测定,PPI=24 h 脉压(PP)均值/24 h 收缩压(SBP)均值,按 PPI 值分为 A组(PPI<0.40,n=15)、B 组(PPI:0.40~0.49,n=48)、C 组(PPI≥0.50,n=40)3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水平。结果 B 组IMT[(0.15±0.07)mm]水平高于 A 组[(0.12±0.04)mm,P<0.05],C 组 IMT[(0.16±0.05)mm]水平高于 B 组(P<0.05),并显著高于 A 组(P%0.01),随着 PPI 逐渐增大,IMT 明显增加(P<0.05);老年 EH 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与 PP 及 PPI 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矫正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BP、DBP 与 PP 后,PPI 仍然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主要决定因素(P=0.009)。结论老年 EH 患者 PPI 和 PP 与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s-CRP含量,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s-CRP脑梗死组为(5.96±1.52)mg/L高于对照组的(1.78±1.02)mg/L(t=15.383,P<0.0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急性脑梗死组为77.97%,高于对照组的36.67%(x2=12.92,P<0.01);颈动脉IMT脑梗死组(1.18±0.17)mm高于对照组的(1.02±0.15)mm(t=4.544,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型组血清hs-CRP水平[(15.68±1.45)mg/L]明显高于轻型组[(1.88±0.34)mg/L]和中型组[(4.16±1.39)mg/L](t值为37.217和25.243,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升高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有临床意义,早期测定hs-CRP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分为CAS组81组、非CAS(NCAS)组45例.患者均行血生化、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①CAS组的高血压病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平均收缩压(24 h、白昼、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NCAS组(P<0.05或<0.01);两组非杓型血压节律者分别占58.0%、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舒张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效控制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可能对改善CAS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