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验证、探讨并分析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方法,首先对实验样品进行前增菌,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利用糖发酵试验、溶血及协同溶血试验、API Listeria生化板条、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菌落周围有白色晕圈,实验样本及3种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的葡萄糖、麦芽糖、MR-VP、甘露醇、七叶苷等生化反应一致,英诺克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的溶血反应结果不同,为阴性;伊氏李斯特氏菌鼠李糖反应结果为阴性,其余均为阳性,只有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木糖反应结果为阳性,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结果均为李斯特菌属。结论根据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验证,建议先通过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和木糖、鼠李糖糖发酵试验,将单增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进行区分,再用API Listeria生化板条进行验证,可缩短检测时间同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李斯特氏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斯特氏菌为无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归于李斯特氏菌属,共有8个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amonoptogenes)、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n-nocua)、绵羊李斯特氏菌(L.ivanovii)、威尔斯李斯特氏菌(L.welshinzeri)、西尔李斯特氏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氏菌(L.gmpi)、默氏李斯特氏菌(L.mur-mpi)及L.denitrificans’‘’。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可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疾病,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由该菌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引起了国际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耶尔森氏菌属为肠杆菌科 ,共 11种 ,其中 3种即鼠疫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人是致病的〔1,17,18〕。尽管鼠疫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在遗传方面几乎相同 ,在DNA水平 90 %以上的一致性 ,〔1,16〕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所引起的疾病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分离培养基的效能是分离耶氏菌成败的关键。本文报告以食品为样品,用冷增菌和MYER复苏的方法,比较了N-Y-M、改良“Y”、C1N和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分离耶氏菌的效果。试验表明N-Y-M较适合食品中耶氏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17株来源于我国华东与华南地区的养殖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分离株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 通过菌体血清凝集试验及16S rRNA与hsp60部分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 菌体血清凝集试验结果显示,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ETY的抗O血清可凝集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抗O血清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WY37有交叉凝集;鲶鱼爱德华氏菌EIV的抗O血清与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无交叉凝集。2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和E29L与以上3种爱德华氏菌抗O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基于16S rRNA及hsp60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来源于不同地区的绝大部分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进化同源性较高,在基于16S rRNA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山东地区分离自大菱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支。3株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E29L、GK4与人源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15947及人源鲶鱼爱德华氏菌EIV有一定亲缘关系。结论 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鱼源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普遍具有相似的血清型和较高的进化同...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芬兰、日本相继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的暴发流行而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关注,各种耶尔森氏菌培养基纷纷问世,使用耶尔森氏菌选择培养基即Yersinia selective agar检验小肠结肠炎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已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分离鼠疫菌效果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是国内近年新发现的重要致病菌。本文以耶氏菌“56×”噬菌体裂解32株O∶3型菌,获得12株再生菌,频率为37.5%,这些再生菌不再与耶氏菌各型免疫血清发生  相似文献   

8.
3种对人致病性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分类学位置 1944年,Van Loghepm指出鼠疫巴斯德氏菌与假结核巴斯德氏菌细胞具有通常细菌体积大小,故建议将这两种菌从巴斯德氏菌属中划分出来,组成新属,并冠以鼠疫菌发现者的名字,称耶尔森氏菌属。1954年Thal支持这一建议并将耶尔森氏菌属隶属于肠细菌科。1964年Frederikson将以前不同名称的并被看作是假结核巴斯德氏菌的一种特殊生化型菌株,正式命名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并建议将它列入耶尔森氏菌属中[1]。 1965年,Mollaret发现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鼠疫、假结核、小肠结肠炎和中间型耶尔森氏菌抗原抗体在免疫血清学中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四种耶尔森氏活菌分别或混合家兔耳静脉注射4次获得高效价抗血清,用鼠疫FI抗原和其他耶尔森氏菌全菌冻溶和耐热抗原,作鼠疫RIP试验和抑制试验。结果RIP仅能检出鼠疫菌单独或混合其他菌抗血清中的特异性FI抗体,FI抗原能完全抑制EV株、A2株和A2株混合其他耶尔森氏菌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假结核、小肠结肠炎、中间型耶尔森氏菌冻溶抗原对EV株抗血清抑制2~3管,对A2株混合不同耶尔森氏菌的抗血清不能抑制,假结核耐热抗原对EV株抗血清能抑制6~7管,对A2株混合其他耶尔森氏菌抗血清抑制2管。结论FI抗原对三种耶尔森氏菌抗体没有相关性,其他3种耶尔森氏菌冻溶抗原对EV株、A2株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伪F2、519、520株耐热抗原对EV株抗体有较强亲缘相关性,对A2株抗体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在自然界的保菌动物众多,啮齿类动物是该菌主要贮存宿主之一。为探讨耶氏菌在我国鼠类中的分布,1981~1984年,我们进行了鼠类中耶氏菌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耶尔森氏菌属中致病性细菌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其中鼠疫耶尔森氏菌是致病性最强的一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鼠疫菌有了深入的了解。鼠疫菌外膜蛋白(Yops)是近些年对鼠疫菌的基础研究内容焦点之一。国内在世界上首先发现鼠疫菌锡林郭勒高原型病原体缺少32Kd外膜蛋白和40Kd蛋白位于膜内,  相似文献   

12.
巴斯德氏菌科(Pasteurellaceae)是近年来建立的一个新科。1974年《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八版(以下简称八版),把巴斯德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和放线杆菌属作为分类学地位未定的菌属放在第8部分,附在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的后面。1979年Pohl氏提出建立巴斯德氏菌科的建议,1981年国际系统分类学杂志正式公布建立巴斯德氏菌科。1984年《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新版第一卷(以下简称新版一卷),把巴斯德氏菌科与肠杆菌科和弧菌科并列放在第5部分。该科包括巴斯德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和放线杆菌属3个属。近年来又新增加了嗜组织杆菌属。 巴斯德氏菌科的细菌为球杆菌或杆菌,菌体较小。可发生细胞膨大,有的呈显著的多形性,有的可形成球  相似文献   

13.
正克雷伯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和鼻硬结克雷伯氏菌,后两种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亚种,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人致病性较强,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1]。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常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感染等,在免疫缺陷患者中较易导致血流感染及转移性脓肿,已成为我国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位病原体。临床诊断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常可发生血流感染,引起肺脓肿、眼内炎、脑膜炎等肝外感染表现,这种多部位受累的感染病症被称为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IKLAS)[2]。我国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侵袭综合征并不罕见,近年来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0:3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质粒编码的外膜蛋白的电泳性质及免疫原性与0:9型耶氏菌相同。利用0:3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为抗原的免疫斑点试验或免疫印迹试验能够明确区别布氏菌与0:9型耶氏菌感染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较通常用0:9型耶氏菌或布氏菌为抗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新疆2002年、2003年982株志贺氏菌的分型和耐药性测定结果. 方法志贺氏菌的鉴定和血清分型按P.R.爱德华等著的"肠杆菌科的鉴定"进行;耐药性测定参照K-B法进行.结果 982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菌占97.15%,其次是宋内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954株福氏志贺氏菌可分为17个亚型,F4 、FX 、 F2a为优势菌;对13种抗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超过80%的有四环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结论 2002~2003年新疆志贺氏菌以福氏属中的F4为优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6.
耶尔辛氏菌病(耶氏菌病,Yersiniosis)或称假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乃由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及假结核耶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性胃肠炎、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等为主要特征。由假结核耶氏菌所致动物病——假结核病,首先在1883年由Malassez及Vignall报道。人类感染病例首先由Masshaff(1953)及Knapp(1958)所记载。肠炎耶氏菌于1933年首先由Gilbert所描述,以前曾称之  相似文献   

17.
利用Yop1-McAb-RIHA(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全国17个生态型105株鼠疫耶氏菌(Yersinia pestis)强毒株和4株弱毒标准株、6株不同血清型的假结核耶氏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以及3株其它肠道菌。结果显示,假结核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呈现较高滴度的阳性反应(滴度1:2^7-1:2^10),其余均为阴性,提示:(1)Yop1蛋白为耶尔森氏菌所特有;(2)鼠疫耶氏菌中突变的yo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在吉林省家畜中耶尔森氏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家畜的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66株,未检出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结论在吉林省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相似文献   

19.
<正>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引起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多样,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胃肠外型耶氏菌病较为少见,我们从一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分离出一株O:3型耶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取氏菌属细菌(鼠疫耶氏菌、假结核耶氏菌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对人和动物都能引起侵袭性疾病,他们的致病性与一分子量40~48Mdal的毒力质粒有关。该质粒编码VW抗原,自凝因子和特异外膜蛋白。我们对该属细菌毒力株的共同血清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小肠结肠炎耶氏菌酶免疫斑点试验,可以把这3种细菌的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