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和血栓栓塞关系密切。心房颤动通过破坏生理止血机制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这一机制可通过魏尔啸(Virchow)的“血液成分异常”“血管壁异常”和“血液流动异常”三联征来解释。左心耳因其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特殊的功能特点,成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提高对心房颤动血栓形成的各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对心房颤动血栓形成风险进行危险分层,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机制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极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已从血流动力学方面转向分子生物学方面;现研究认为心房重塑、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活性增加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严重的危害在于局部血栓形成后脱落,随血液循环至各处动脉导致脑卒中与栓塞。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有口服抗凝药物及植入左心耳封堵器。但所有治疗措施的采用均基于对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目前在血栓形成机制中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内皮功能异常等方面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现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卒中的绝对发生率差异很大。为了平衡长期抗栓预防的益处和风险,评价个体患者发生卒中的绝对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事件是其主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心源性栓塞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现对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至201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拟行导管消融术的PAF患者560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耳血栓组(27例)和无血栓组(53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经胸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测 ,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6 4例老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 ,通过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首次将轻度二尖瓣反流作为一项待选变量 ,结合超声影像学和其他临床指标 ,对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左心房内血栓相关的因素有 :轻度二尖瓣反流、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血小板表面P 选择素表达、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P <0 .0 5 )。轻度二尖瓣反流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是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轻度二尖瓣反流增加而非降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血栓形成 ,其原因可能与轻度二尖瓣反流激活血小板有关。持续的心房颤动可能通过心房肌的结构重构导致心肌收缩力进一步下降 ,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血栓事件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CHA2DS2-VASc评分指导抗凝治疗,但有较多不足。有研究发现左心房的结构与功能与血栓形成有相关性,或有望成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补充方法。现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复律后常常复发,准确预测心房颤动的复发有助于及时正确的识别高危复发患者,帮助治疗决策的制定。现就国内外在预测心房颤动复发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蛋白表达和血浆一氧化氮(NO)、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探讨房颤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接受外科手术者,分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手术时取左右心房组织各100mg,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NOS和PAI-1蛋白表达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表达位置,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PAI-1和vWF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浓度。结果慢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左心房eNOS蛋白表达明显下凋,PAI-1蛋白表达上凋,右心房无显著变化。慢性房颤组血浆vWF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慢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浆PAI-1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NO明显低于窦性心律组。结论房颤能引起左心房心内膜功能受损,导致抗血栓物质eNOS蛋白表达下调,促血栓物质PAI-1蛋白表达上调,血栓形成与溶解平衡失调,这可能是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反映机体凝血后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又特异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既可预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又有一定的指导抗凝治疗的价值。本文就血浆D-二聚体对房颤患者血栓形成预测的作用及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密切,二者常相互加重而形成恶性循环,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二者关系的研究状况,提出除常规的抗凝治疗之外,积极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对于纠治血栓前状态、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心房内血栓形成以及体动脉尤其是脑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AF)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溶血磷脂酸(LPA)预测血栓形成的作用受到重视.我们分析LPA与AF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LPA在预测AF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PAF患者212例,以左心耳内有无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4例)和无血栓组(168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胸超声(TTE)参数: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房射血分数(LAEF),经食管超声(TEE)参数:左心耳内血流速度(LAA-v)、 45°,90°,135°切面左心耳横径(LAA-W)、左心耳深度(LAA-D)。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别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LAA-W及LA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冠心病比例、LAD、LAEDV和LAESV血栓组大于无血栓组,LAEF及LAA-v血栓组小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EF(OR=1.163, 95%CI:1.043~1.296,P<0.01)及LAA-v(OR=29.82,95%CI:7.97~29.82,P<0.05)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F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LAEF及LAA-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术前部分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及功能活性进行测定。随意选其中有血栓和无血栓者各25例进行比较发现,血栓组AT-Ⅲ含量及功能活性均明显低于无血栓组(P<0.001),同时发现左房内径和二尖瓣口径血栓组也明显小于无血栓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房血栓,行头颅核磁筛查缺血性脑卒中,分析左心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心房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98例房颤患者中17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检出率为17.3%。左心房血栓阳性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左心房血栓阴性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在左心房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左心房血栓形成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筛查左心房血栓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左心房血栓、早期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84例,窦性心律(窦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其中房颤组39例患者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又分为血栓阳性者(22例)和血栓阴性者(17例).所有对象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结果:左心房内径和血中GPⅡb/Ⅲa水平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左心房内径、GPⅡb/Ⅲa活化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窦律组比较,血栓阴性者和血栓阳性者的左心房内径、GPⅡb/Ⅲa活化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阳性者的左心房内径、GPⅡb/Ⅲa活化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血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PⅡb/Ⅲa活化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t=4.07,P=0.000)是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房内径无明确的预测价值(t=1.78,P=0.084).相关性分析:使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房颤患者血中GPⅡb/Ⅲa水平同左心房内径的关系,发现GPⅡb/Ⅲa水平同左心房内径两者具有相关性(r=0.57,R2=0.33,P<0.01).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且同左心房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扩大与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80例慢性心房颤动伴左心房扩大患者为左心房扩大组,80例慢性心房颤动左心房无扩大患者为心房无扩大组,应用经食管超声检测左心房大小及观察有无血栓。根据食管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22例)和无血栓组(13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组心房内血栓形成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无扩大组(17.5%比1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心房内血栓形成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左心房直径(OR=4.514,95%CI:1.243~14.206,P=0.01)、病程(OR=1.106,95%CI:0.898~1.071,P=0.03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增加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是左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45例)和非血栓组(345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尿酸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程、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及尿酸浓度是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尿酸浓度与CHADS_2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DS_2评分:r=0.618,P=0.036;CHA_2DS_2-VASc评分:r=0.646,P=0.032)。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浓度曲线下面积(ACU)为0.895(95%CI:0.825~0.966),其最佳工作点为459.8μmol/L,此时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5.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年龄校正D-二聚体(DDage)联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LAT)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290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AT(n=23)组和无LAT组(n=267)。记录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血脂水平,根据年龄计算DDage。比较两组间DDage及HDL-C水平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DDage联合HDL-C对LAT的诊断价值。 结果 无LAT组DDage阳性患者为37例(14 %),LAT组中为15例(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T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LAT组患者(0.99 ± 0.26 vs. 1.15±0.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age(OR=9.541,95%CI:3.413-26.667,P<0.01)、HDL-C(OR=0.067,95%CI:0.007-0.636,P<0.05)、CHA2DS2-VASc≥2(OR=3.043,95% CI:1.019-9.090,P<0.05)、LVEF(OR=0.932,95%CI:0.880-0.987,P<0.05)是存在LAT的独立危险因素。DDage联合HDL-C的曲线下面积(AUC=0.842)均高于DDage(AUC=0.757)、HDL-C(AUC=0.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Dage联合HDL-C能够预测LAT的形成,在临床中可用于识别发生LAT的高危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