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使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介入治疗术前、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对比和随访研究,了解介入治疗及封堵器植入对AS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单纯继发孔型ASD患者,24例为封堵术近期组,20例为封堵术中远期组,按照封堵器与左心房面,房间隔面积比的中位值分别将近期组和中远期组,分为大伞组和小伞组。所有患者,进行经胸常规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所获得的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e,TDI)信息,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封堵术前后心室肌和心房肌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结果:1.近期大伞组和小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期峰值速度均较相应对照组增高(P<0.05);各组右心房侧壁收缩速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封堵术后1 d,各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各时期峰值速度迅速下降。同期大伞组与小伞组相比较,术前二者间收缩期运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大伞组和小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右心房侧壁舒张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封堵术后1 d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舒张期和右心房侧壁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即显著下降;同期大伞组与小伞组测定值比较,大伞组术前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和舒张期,应变及应变率较小伞组增高(P<0.05),术后1 d大伞组右心室游离壁舒张期应变率较小伞组增高(P<0.05)。结论:1.本组ASD患者的右心系统处于高动力状态,封堵术使这种高动力状态恢复,封堵术后1 d可见明显恢复,至术后6个月左右,右心功能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2.本研究未见左心和右心功能受封堵器大小和植入时间长短的影响,提示ASD封堵术安全有效。3.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更为早期、细致地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正常1~3个月龄婴儿,与正常成人心脏左心室各节段室壁心肌纵向收缩功能,为进一步评价该月龄婴儿的心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成年人43例,正常1~3个月龄婴儿30例。采集并存储心尖段四腔心切面,应用软件描记分析,获得左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结果:1~3个月龄婴儿与成人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肌纵向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1~3个月婴儿左心室壁心肌的纵向应变与成人左心室壁心肌纵向应变不同,该月龄婴儿心肌未发育到成人心肌程度。VVI技术可以客观分析该阶段婴儿的局部心肌纵向运动功能,并且便捷、准确的为临床判断其心脏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患者在电除颤后往往伴有心房收缩功能减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之易形成血栓,因此,正确地评价左房功能有助于指导除颤后抗凝治疗时间的长短。组织多普勒成像是近年开发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定量测量室壁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为心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超声诊断方法。本文就心房超声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在心房颤动抗凝、复发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的患者在电除颤后往往伴有心房收缩功能减退,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之易形成血栓,因此,正确地评价左房功能有助于指导除颤后抗凝治疗时间的长短.组织多普勒成像是近年开发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定量测量室壁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为心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超声诊断方法.本文就心房超声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在心房颤动抗凝、复发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索不同孕龄正常胎儿心脏各节段室壁心肌的纵向收缩功能,并研究其与孕龄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评价胎儿心脏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且结果大致正常的孕妇共171例。按孕周分为4组(分别为20~23+6周;24~27+6周;28~31+6周;32~35+6周)。采集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软件描记并分析心室壁各节段心肌纵向运动的参数。结果:各组胎儿左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运动速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621,P<0.001;r=0.571,P<0.001;r=0.522,P<0.001);应变与孕周呈正相关(r=0.510,P<0.001;r=0.511,P<0.001;r=0.609,P<0.001);右心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运动速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505,P<0.001;r=0.509,P<0.001;r=0.511,P<0.001);应变与孕周呈正相关(r=0.613,P<0.001;r=0.591,P<0.001;r=0.587,P<0.001)。应变率与孕周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正常胎儿心室壁心肌纵向心功能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VVI技术可以客观分析胎儿局部心肌纵向运动功能,具有无创、便捷等特点,可以为临床判断胎儿心脏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HP1组(血压140~159/90~99 mmHg)、HP2组(血压160~179/100~109 mmHg)和HP3组(血压≥180/110 mmHg),每组20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短轴平面各壁收缩期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对照组和HP1组内Vs各壁间(除前壁与外侧壁、内侧壁与后壁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壁、外侧壁Vs 高于内侧壁、后壁;HP2组和HP3组Vs各壁间无显著性差异.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间Vs HP3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为标准,评估组织多普勒(DTI)技术测定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测量节段运动异常患者的误差.方法:选取超声节段运动异常(异常组)与正常者(对照组)各20例,用VVI技术在左心室相同部位采集的数据为参照,比较DTI技术测量心肌应变、应变率的重复性.结果:VVI技术同时测定对照组与异常组心肌应变及应变率,观察到室间隔或左心室侧壁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所有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对比对照组与异常组间DTI技术的应变,可见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的基底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TI技术应变在心尖段与中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I技术应变率在对照组与异常组,除了左心室侧壁心尖段外,P均<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TI技术测定对照组及异常组心肌节段应变、应变率的图像差异较大;而VVI技术测定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各节段应变与应变率的波形差别很小.结论:DTI技术应变、应变率的测量误差均较VVI技术明显,重复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吴红宁  李滨滨 《心脏杂志》2007,19(2):222-225
目的观察左室节段性心肌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的正常值以及它们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壁各节段心肌的峰值速度、组织追踪、应变及应变率。结果①心肌的峰值速度(V):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与年龄负相关(分别为r=-0.52、r=-0.72,P<0.01),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46,P<0.01)。②组织位移(Ds):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P<0.01)。③心肌应变(ε):不同室壁的相同节段无显著差异性;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0.28,P<0.01)。④心肌应变率:收缩期应变率(Ssr):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r=-0.14)。舒张早期应变率(Esr):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无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P<0.05)。舒张晚期应变率(Asr):不同室壁及同一室壁的不同节段无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1)。⑤所有数据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大多数参数如心肌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在不同室壁、不同节段有显著的差异性,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用于评价颈动脉球部(CB)与颈总动脉(CCA)管壁弹性的应用价值,对比其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纳入健康志愿者30例,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比其同侧CB与CCA对应位置的最大应变(Smax)以及最大应变率(SRmax)间的差异,用以评价其血管壁弹性差异.结果 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CB各壁运动速度、方向基本一致,整体运动基本协调;CCA各壁运动速度、方向基本一致,整体运动基本协调.CB的Smax以及SRmax均明显低于CCA(均P<0.05).结论 CB较CCA弹性低,CB的低应变环境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形成的原因之一.VV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动脉弹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颈动脉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胎儿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前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诊断为TOF的胎儿24例,平均孕周(24.9±2.7)周。应用常规超声参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测量右心室整体功能,应用VVI技术测量右心室纵向整体及节段心肌(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结果与同孕周的48例正常胎儿进行比较。结果:TOF胎儿组TAPSE、RVFAC与正常胎儿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OF组胎儿右心室壁整体及节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OF患儿右心功能在胎儿期即出现明显减低。VVI技术可定量评价TOF胎儿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孤立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uation,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左心房功能。方法:对入选的40例阵发性LAF患者(病例组)和23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传统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峰,肺静脉舒张期峰值流速D峰,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峰值流速Ar峰,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运用二维应变率成像(2D-SRI)技术获取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瓣口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增大,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整体长轴方向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应变率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均减低,左心房的存储、传导及收缩功能均受损;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时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uantita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和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检测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对89例COPD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并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组(pul monary hypertension,PH)右心系统增大,右心室前壁增厚,主肺动脉内径增宽(P<0.01);PH组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Vs、Ve、Vs/Ve均减低,Tei指数增高,随肺动脉压力增高更为显著;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峰值运动速度沿心室壁长轴方向递减,COPD患者右心室游离壁Vs、Ve、SRs、SRe均显著降低。结论 COPD患者右心室局部与整体功能已经受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更重,组织速度显像和应变率显像能有效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结合M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心尖搏动图测定房室环运动速度及幅度、跨瓣血流速度及压力变化,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复律后心房功能的恢复及心房顿抑的发生.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为窦性心律的正常健康者,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1±6)岁.复律成功的房颤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12)岁,于复律后1小时、1天、1周及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采用TDI技术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即心房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Am),舒张早期即心室主动舒张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Em)并计算Am/Em值;M型超声测量房室环游离壁舒张晚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DAD),舒张早期心肌最大运动幅度(DED)并计算DAD/DED值;脉冲多普勒测量A峰血流速度、E峰血流速度并计算A/E值;心尖搏动图记录心房收缩压力波.心房顿抑定义为Am、A峰及DAD波均为零,且心尖搏动图a波消失.结果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P<0.05),左右心房功能均随时间逐渐恢复,至复律后1周右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复律后1个月左房功能恢复正常.心房顿抑的发生率在左房复律后1h时为20.6%,1天为11.76%,1周6.5%;右房则在复律后1小时和1天均为14.7%,1周3.2%,1个月时左右心房均无心房顿抑.结论房颤复律后左右心房功能均低于正常,且均有心房顿抑发生.左房功能恢复正常晚于右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右心房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对,心房激动时间和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共入选了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2)岁,随机分配到低位房间隔起搏组(n=25)和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n=25),通过比较植入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固定成功率、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等评价低位右心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P波宽度,以评价起搏部位对心房激动时间的影响。结果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结果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略有延长;低位房间隔起搏组的导线固定成功率低于右心房游离壁起搏组(84% VS 100%),两组间的起搏参数、植入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位房间隔起搏时心房激动时问明显短于高位右心房游离壁起搏[(140.5±23.0)ms VS(89.0±14.0)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低位房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它明显缩短左、有心房激动时间,使心房的除极趋于同步化。但低位房间隔起搏的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植入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熟练掌握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技术的人员方可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局部运动的增龄变化及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改变规律。方法按年龄将112名健康人分为4组:青少年组(≤18岁)24名;青年组(18~39岁)30名;中年组(40~59岁) 29名;老年组(≥60岁)29名。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各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和Ve/Va比值,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心肌局部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同一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显著不同,由二尖瓣环水平、基底段、中部到远端运动速度逐渐减低。不同室壁心肌运动速度不同,侧壁、后壁、前壁、下壁较高[环部Ve分别为(9.85±3.02)、(9.80±3.09)、(8.86±3.16)、(8.23±2.48)cm/s],前后间隔最低[环部Ve分别为(6.89±2.60)、(7.94±2.64)cm/s]。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ST段时值均数、体质指数、心率相关,其中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好。结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及舒张速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年龄为影响各节段心肌收缩、舒张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各节段心肌舒张功能的增龄性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特征跟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组织跟踪技术,在标准心脏磁共振电影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的基础上获取心脏整体及局部多种应变参数,用于定量评估心肌运动和形变。心脏磁共振特征跟踪技术可测量所有心腔,包括自动勾画左心室壁、手动勾画相对较薄的心房壁及游离右心室壁,从而对心肌形变进行直接评价,客观量化心肌损伤,并以一种新型方式表达心肌功能,为多种心肌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和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Triplane-SR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功能,探讨左心室功能的损害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A组为3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肌梗死患者;B组为20例LVEF<50%的心肌梗死患者,C组为30例正常人。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RT-3PE软件获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re)、总排空分数(LAVtEF)、被动排空分数(LAVpEF)、主动排空分数(LAVaEF)等参数。Triplane-SRI软件获得左房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房间隔的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并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和MSRA)。结果: ①与C组比较,A、B两组Sa、Ea及Aa均显著减低(P<0.05),A组E峰显著减低(P<0.05),A峰显著增加(P<0.05),EA。②与C组比较,B组LAVtEF、LAVpEF及LAVaEF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LAVtEF、LAVpEF显著减低(P<0.05),但LAVaEF减低不显著。③与C组比较,B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及MSRA均显著减低(均P<0.05),A组各左心房壁及房间隔MSRS、MSRE均显著减低(均P<0.05),但左心房侧壁、后壁及下壁MSRA减低不显著。结论: RT-3PE和Triplane-SRI能从左心房容积和心房肌形变的角度综合评价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算比较正常室壁心肌和梗死心肌的运动速度 ,评估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对冠心病梗死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 4 6例 ,分成前壁梗死组 2 9例和下壁梗死组 17例 ,健康人 4 8例作对照 ;在心尖左室长轴切面 (alax)上测得室壁节段厚度 ;于心尖四腔心切面(ap4cv)、心尖二腔心切面 (ap2cv)、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pslax)和alax应用DTI ,按左室壁 16节段 ,测量各室壁节段心肌运动曲线的速度指标 :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 (Sm) ;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 (Em) :收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s)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e) :收缩期跨壁速度梯度 (MVGs) :舒张早期跨壁速度梯度 (MVGe) ,并分别作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  (1)心梗患者内膜下心肌绝大多数节段性的室壁运动速度降低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2 )前壁梗死患者前间隔峰值速度梯度 (PVG)与跨壁速度梯度、(MVG)降低 ,中间段明显降低 (P <0 0 1或 <0 0 5 ) ,后壁基底段的MVGs 显著升高 (P <0 0 5 ) ;前间隔PVG、MVG明显小于后壁 (P <0 0或 <0 0 5 ) ;(3)下壁梗死患者各室壁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梯度 (PVGe)除后壁基底段外均降低 ;同水平节段内膜下心肌峰值运动速度 (Sm、Em)趋于一致。结论 梗死心肌运动速度明显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9.
谢芳  黄宇玲 《山东医药》2011,51(4):58-5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启动VVI模式,在选取切面上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间左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及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S)及应变率(SR)的差异。结果 AMI组梗死节段与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均低于对照组正常节段(P〈0.01);AMI组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心肌V、S、SR从心功能Ⅰ至Ⅳ级依次减低(P〈0.01)。结论 VVI技术可客观、定量评价AMI患者的节段性收缩功能,有望成为评价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正常胎儿右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62例正常胎儿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脱机分析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共6个节段的速度、应变、应变率来反映胎儿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并观察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趋势。结果:各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舒张期峰值速度(Vd)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P<0.05),而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和Vd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相关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胎儿右心室的功能,为临床有效地评估胎儿心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