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春银  谭华  官明  蔡亮  陈跃  龙水清 《山东医药》2009,49(16):73-74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60mg/d静脉滴注,连续5d。于治疗前、治疗1、3、5d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发现依达拉奉治疗后第1、3、5d病灶部位rCBF值高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认为依达拉奉对改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rCBF有明显疗效,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可以用于评价依达拉奉对外伤性脑出血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门诊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画钟测验(CD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2日法测量静息及腺苷负荷后各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计算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析各认知领域与各脑区UR的关系。结果 2组CDT、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左侧枕叶、左侧颞叶及右侧顶叶UR与MoCA总分相关(r=0.574、0.538、0.533,P=0.010、0.017、0.019);右侧小脑、左侧颞叶UR与延迟回忆评分相关(r=0.525、0.475,P=0.021、0.040);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及右侧颞叶UR与CDT评分相关(r=-0.526、-0.499、-0.516,P=0.021、0.029、0.024)。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相关。联合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对发现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并探讨影响收缩不同步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OMI患者76例作为OMI组,同时选择健康者74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静息GMPI检查,应用Cedars Sinai QGS软件相位分析技术获得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BW)和相位标准差(SD)]以及心功能参数,应用QPS软件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分别比较OMI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与LVEF> 35% OMI患者之间的BW和SD值.以对照组BW值的x-±2s为异常临界阈值,大于该阈值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OMI组的BW[(91.3 ±58.6)°比(37.2±11.7)°,P<0.001]和SD值[(27.3±20.8)°比(1 1.8±5.4)°,P<0.001]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01).LVEF≤35%的OMI患者BW[(136.0±52.9)°比(51.0±24.0)°,P<0.001]和SD值[(38.7±21.3)°比(17.1±14.0)°,P <0.001]均高于LVEF> 35%的OMI患者.(2)在OMI患者中,左心室收缩不同步(BW >60.6°)的比例为57.9% (44/76).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正常OMI患者比较,不同步患者的LVEF较低(P<0.0O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室壁运动异常总积分、室壁增厚异常总积分和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均较高(P均<0.001).(3)LVEF≤35%的OMI患者合并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比例高于LVEF>35%的患者[91.7% (33/36)比27.5% (11/40),P<0.001].(4)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VEF与BW呈负相关(r=-0.807,P<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灌注缺损范围是导致OMI患者发生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6,95% CI:1.015 ~1.141,P=0.015).结论 GMPI相位分析可客观反映左心室收缩同步性;OMI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减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与LVEF相关;心肌灌注缺损范围是OMI患者发生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脑灌注显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 (HCH)急性期 (72h内 )血肿周围及远隔区域的脑血流量 (rCBF)变化。方法 对30例HCH患者行发病后 2 4h内CT显像及发病后 72h内脑灌注显像 (SPECT) ,计算出血量及水肿量 ,对rCBF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进行 72h内临床和SPECT评分及发病后第 4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BI)。结果  (1)脑水肿在脑出血后 2 4h内产生 ,并且早期水肿程度与出血量及血流灌注缺损容积 (FDV)呈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86 85和 0 .35 6 2 ,P <0 .0 1)。 (2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及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均显著降低。 (3)急性期SPECT总评分与相应的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呈直线相关 (r=0 .87,P <0 .0 1) ,与 4周时的BI呈直线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1)脑水肿在脑出血后 2 4h内产生 ;(2 )rCBF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 ;(3)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边也存在着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和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方法 回顾2003年至2009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17例,分析其~(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放射性分布特点.结果 17例心肌桥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6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50%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和反向再分布.4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50%~75%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表现为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反向再分布.7例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狭窄75%~100%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影像异常率为100%,表现为可逆性缺损、部分可逆性缺损、固定缺损、反向再分布.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可以导致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75%~100%心肌桥患者均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相似文献   

6.
<正>脑血流量(CBF)是每100g脑组织通过的血流量,单位为ml/min。脑组织的日常功能维持和代谢平衡,与脑的血液循环正常与否有重要关系,CBF减少或中断会导致脑功能降低,甚至脑细胞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CBF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Xe增强CT、CT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了解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TIA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C 3组,按双、单侧血管受累分为D、E组)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PW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TIA患者经上述3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7.88%、84.85%和51.52%,经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与PWI、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与PWI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04)。3种方法检出病变的阳性率与发病时间及血管受累情况有关。结论对于TIA的诊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较PWI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术前、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68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6~68岁.对其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术前及术后早期[(5.9±2.1)d]行99Tcm MIBI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1例进行了术后半年[(6.1±1.4)个月]的复查.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评价化学消融术前、术后左心室室壁节段的血流灌注情况.33例患者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采用QGS分析软件比较术前、术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室壁增厚率及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评价化学消融术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将68例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17节段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术后早期患者间隔部(间隔心尖段、前间隔中段、后间隔中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基底段)心肌灌注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11例患者进行了术后半年随访复查,与术前比较前间隔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段、后间隔中段、间隔心尖段血流灌注均减低(P均<0.05),但与术后早期比较前间隔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段血流灌注均增加(P均<0.05).33例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中,术后早期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56±12)%]与术前[(57±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下壁基底段的室壁运动术后早期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前间隔中段、后间隔中段、后间隔基底段室壁增厚率术后早期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结论 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were included and 99 Tc m -MIBI SPECT MPI was applied before and at 1 week after PTSMA, six-month follow-up was finished in 11 patients. Semi quantity and QGS quantity perfusion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in 17 LV segments.Results Myocardial perfusion post-PTSM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98% patients, especially in basal anterosepta, basal inferoseptal, mid-anteroseptal, mid-inferoseptal and apical septal segments compared with pre-PTSMA (all P<0.05). Perfu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6 months follow-up than at 1 week post-PTSMA but still lower than pre-PTSMA (all P<0.05). LVEF (evaluated by gated SPECT) was similar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P>0.05). Regional wall motion after PTSMA was lower than pre-PTSMA in basal anterior, basal anteroseptal, basal inferoseptal and basal inferior (P<0.05). Regional wall thinkening was lower than pre-PTSMA in basal inferoseptal, mid-anteroseptal, mid-inferoseptal (P<0.05) .Conclusions 99Tcm MIBI SPECT can be used to monitor myocardial perfusion post PTSMA in patients with HOCM.  相似文献   

9.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SPECT)与电子束 CT(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住院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SPECT和EBCT检查。以 CAG为金标准 ,比较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各项诊断指标 ,并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指标。结果 :SPECT诊断 CHD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69.2 % ,准确性为 77.3% ;EBCT以钙化积分≥ 1 0分为阳性标准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77.8%、80 .8%及 79.5%。这两种方法对检测 CHD的价值相似 (P >0 .0 5)。 SPECT与 EBCT联合平行试验的准确性为 72 .7% ;系列试验的准确性为 86.4%。结论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效率相近 ;SPECT显像和 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法均为非创伤性检查法 ,对 CHD的诊断各有优势 ,宜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中概神经系统(CNS)感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临床区别.方法 回顾分析既往4年收治的12例合并CNS感染的SLE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情况.和同期收治的15例中枢性NPSLE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例合并CNS感染的SLE患者中女性10例占83%,平均发病年龄(37±4)岁.与NPSLE患者I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4.3±1.6)]相比,合并CNS感染的SLE患者SLEDA1(6.4±1.2),狼疮活动性低(P<0.01),而发病前糖皮质激素用量大[(28:3±2.5)mg/d与(8.4±3.0)mg/d](P<0.01),应用免疫制剂者多(83%与33%,P<0.05.合并CNS感染的SLE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发热最为常见(P<0.01),其血清白蛋白水平[(34.2±1.2)g/L]高于对照组[(29.9±1.6)g/L](P<0.05);脑脊液检查显示,这些患者白细胞数显著升高[(326±104)/μl与(5±3)/μl,P<0.01],糖含量显著降低[(1.38±0.27)mmol/L与(3.47±0.29)mmol]L,P<0.01],蛋白水平[(1246±155)mg/L]亦较对照组[与(669±206)mg/L]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发生CNS感染后预后不佳.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如出现不能解释的头痛、发热症状且狼疮整体活动性不高时,应及时行脑脊液检查排除此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型(NMDA)受体亚型NR2a/2b抗体(抗NR2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9例NPSLE患者、54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及20例NPSLE患者脑脊液中抗NR2抗体的水平,评价抗NR2抗体与NPSLE的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评分(SLEDAI)、抗dsDNA抗体水平、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59例NPSLE患者血清中的抗NR2抗体水平显著高于54例非NPSLE患者.同时2组患者SLEDAI评分、抗Sm抗体阳性率、抗dsDNA抗体水平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例NPSLE患者中,15例器质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患者血清中的抗NR2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NPSLE患者;20例NPSLE患者脑脊液中仅有2例抗NR2抗体高滴度阳性,二者血清中的抗NR2抗体同样高滴度阳性,此2例患者均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二者预后差.结论 检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NMDA受体亚型NR2a/2b抗体对于NPSLE具有初步筛选作用;在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的NPSLE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存在高滴度的抗NMDA受体亚型NR2a/2b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病情况、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治疗等,探讨中国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0-2006年诊断为SEE的62例中国儿童SEE患者.收集神经精神症状发病时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等资料,并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对比.结果 19例(31%)患者被诊断为NPSLE,共发生症状21次;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是认知障碍(48%)、癫痫(43%)和头痛(29%).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的表现异常率达80%.86%的患者接受了甲泼尼龙治疗;大部分(74%)患者无神经精神系统后遗症.结论 中国儿童SLE的神经精神症状是常见的,其发病特点与其他种族的报道有所不同;SPECT与MR是诊断NPSLE较敏感的辅助检杳;儿童NPSLE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测定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9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包括神经精神狼疮患者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34例)和12份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的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结果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7%,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仅为3%,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抗体阳性率为67%,显著高于局灶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14%(P〈0.05)。神经精神狼疮中20例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高于15例阴性患者(P〈0.05);阳性患者精神症状(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出现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12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与神经精神狼疮的精神症状及病清活动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结果 1986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SLE患者3039例,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30例占1%,平均年龄(34±11)岁,其中女性27例,男性3例.30例患者中结核性感染11例占37%,非结核的细菌感染11例占37%,真菌感染8例占2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预后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LE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是结核性脑膜炎,及早行腰椎穿刺检查有助于早诊断.低自蛋白血症、低C3及低颅压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认知功能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18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30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SLE(nSLE)患者、20名对照分别使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中的分测验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同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焦虑方面的评估。所有SLE患者都详细记录了病程、疾病活动性、目前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结果 认知功能不全在NPSLE组及nSLE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20%。两组的认知功能状况在领悟、相似性、木块图分测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在WAIS—RC的5个分测验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病程、既往无神经精神症状3项指标与SIE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且对认知功能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病程、受教育年限、既往无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SLE患者的认知功能较正常人群减退。SIE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受教育年限呈正比,与病程及既往有过神经精神症状呈反比。常规对SIE患者进行标准化的认知功能评估,可早期诊断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联合弱阳离子交换(WCX)磁珠法分析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建立树形分类模型并验证其诊断价值.方法 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生成脑脊液蛋白质谱,比较NPSLE治疗前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蛋白质谱,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Wilcoxon检验分析2组间及NPSLE组治疗前后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以独立样本(12例NPSLE、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9例其他自身免疫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肓法检验该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NPSLE治疗前组与对照组、NPSLE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相比,分别有12个和4个差异峰.以质荷比(m/z) 8595、7170、7661、7740和5806差异峰建立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54例建模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2.6%,对33例独立样本盲法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85.7%.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MALDI-TOF-MS联合WCX磁珠法检测NPSLE脑脊液蛋白质谱的方法,据此建立的NPSLE树形分类模型对诊断NPSL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分别测量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A组),40例SLE患者,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B组,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20例作为C组。应用TDI记录二、三尖瓣环的频谱图,测量相关时间间期,计算出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①与A组比较,B、c两组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46.95±14.42)ms比(69.65±24.57)ms比(94.30±23.56)ms]、等容收缩时间[ICT,(41.70±12.33)ms比(55.60±15.14)ms比(79.35±18.84)ms]明显延长,射血时间[ET,(297.95±26.57)ms比(273.35±34.46)ms比(233.00±30.84)ms]明显缩短,右室Tei值[RV—Tei,(0.30±0.10)比(0.48±0.20)比(0.78±0.27)]明显增大(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右室IRT、ICT显著延长,ET显著缩短,Tei值显著增大(P〈0.05);②与A组及B组相比,C组左室IRT[(73.95±14.22)ms比(76.75±16.36)ms比(95.00±15.30)ms]显著延长,ET[(288.05±26.55)ms比(274.85±33.14)ms比(254.25±31.08)ms3显著缩短,Tei指数[(0.44±0.09)比(0.49±0.14)比(0.61±0.14)]显著增加(P〈0.05或〈0.01),ICT差异无显著性;B组与A组相比,左室IRT、ICT、ET及Tei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①Tel指数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室整体功能敏感而又准确的多普勒超声指标;②右室压力负荷增加对左室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