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 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将6-OHDA 注入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腹侧被盖(VTA),经阿朴吗啡(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黑质、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以及高效液相法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旋转实验检测:80只大鼠中32只旋转圈数大于210 r/30 min,成功率为40%,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②免疫组化结果: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和纹状体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减少(P<0.01).③高效液相法检测结果:4和12 w模型鼠右侧黑质纹状体中DA 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6-OHDA 毁损法可有效建立模拟人类PD中晚期的大鼠模型,并且至少可以维持12 w,为研究PD治疗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体重范围185~21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68只,均复制为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只。对照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大鼠治疗1、3、5、7 w神经行为学指标对侧旋转、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及AIM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给药后均出现对侧旋转,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其中给药5 w时大鼠达到峰值。两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旋转启动时间逐渐降低,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剂峰旋转圈数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而AIM评分也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加。同一观测时间点,观察组对侧旋转圈数、大鼠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AIM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够有效缓解高剂量左旋多巴对PD大鼠神经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AIM评分,并有利于促进左旋多巴治疗PD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浓度为5.13 g/ml)进行治疗,共给药14 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同时运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 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天麻钩藤饮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活性氧、MDA明显升高,GSH、GSH-Px、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天麻钩藤饮对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并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左侧纹状体建立PD大鼠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N组各20只,APN组分别于第1、8、15天经鞘内注射人工合成的APN60μg/kg,模型组仅接受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另取20只正常大鼠(仅行纹状体定位而不注射6-羟多巴胺)作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 w后进行旋转行为学及自主活性观察,检测各组治疗3 w后损毁侧纹状体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及神经递质〔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前后的旋转圈数均升高,自主活动次数降低(P0.05);模型组和APN组治疗前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但APN组治疗后的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APN组各时间点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炎性因子及MDA含量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神经递质水平及TH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APN处理后可改善PD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与对照组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N对PD大鼠纹状体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损毁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熟地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模型组、左旋多巴(LD)组、LD+中药(TCM)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以及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黑质内α-syn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内α-syn、TH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PD组大鼠旋转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与同期PD组比较,LD组第7天、第14天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均低于PD组,第28天的评分高于PD组(P0.05);与同期LD组比较,LD+TCM组自第21天起的旋转圈数、旋转持续时间评分显著降低(P0.05)。LD组大鼠用药后第14天起的AIM评分逐步增高(P0.01);LD+TCM组治疗前后A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synmRNA表达增高,Levodopa组与PD组比较,α-synmRNA明显增高,LD+TCM组较LD组α-syn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组较正常对照组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组与PD组比较,α-syn表达增加s TH表达降低;LD+TCM组与LD组比较,α-syn表达降低s TH表达增加(P0.01)。结论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以引起α-syn过表达,进一步加重中脑黑质区的神经损伤,造成行为学症状恶化。熟地平颤颗粒结合左旋多巴治疗PD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中药通过抑制α-syn的过表达,减少了黑质多巴胺能细胞的损伤,有效缓解了帕金森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将Wistar大鼠9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及对照组(12只),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实验组在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210 r/30 min的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脑部相应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成功模型毁损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1)行为学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分别死亡2只及1只,实验组78只大鼠中36只左侧恒定旋转圈数210 r/30 min,造模成功率为46.2%,并且维持时间长。(2)免疫组化:成功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大鼠中脑VTA单点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易于定位,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较高,成本较低,是较快建立稳定PD大鼠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组、Lac Z腺病毒(Ad-Lac Z)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 w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脑内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大鼠的平均旋转次数显著少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损毁侧/损毁对侧黑质的TH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DA、高香草酸(HAV)、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损毁侧/损毁对侧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d-Lac Z组和PBS组(P0.05),病毒注射后5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和PBS对照组(P0.05),病毒注射后9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 Z对照组(P0.05)。结论人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PD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构建帕金森病(PD)模型,从泛素-蛋白酶体功能角度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注射法在大鼠黑质致密部上方注射乳胞素;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光镜下中脑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 注射乳胞素后大鼠逐渐出现运动迟缓、少动、震颤等行为学异常,阿朴吗啡诱导出向健侧旋转行为;3 w后黑质部TH阳性细胞减少,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晕强阳性的Lewy小体.结论 乳胞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蛋白聚集、包涵体形成,应用乳胞素可成功构建PD模型;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可能在P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应用6-羟多巴胺(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将288只成功PD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L-dopa腹腔注射(10 mg/kg/d,20 mg/kg/d,30 mg/ kg/d)连续28 d,分别于不同时点(1、3、5、7、14和28 d)作行为学测定,并抽血测定Hcy、叶酸;同时分离大鼠海马区制作冰冻切片,进行刚果红染色并测定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阳性斑块的积分吸光度.结果 随着应用L-dopa剂量的增大、时间的增加可使P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阳性斑块增多(P<0.05).血浆Hcy浓度变化不一,随L-dopa剂量增大而升高,随L-dopa应用时间增长而波动,叶酸浓度降低(P<0.05).结论 长期大量使用L-dopa能使P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血浆Hcy浓度升高,引起β淀粉样蛋白阳性斑块增多,推测PD痴呆(PDD)可能与Hcy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动态观察乙酰胆碱(Ach),同时观察相应PD大鼠行为学改变。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观察正常、PD模型制作后7、14、21 d后纹状体Ach、PD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 1~21 d,Ach、旋转圈数逐渐增加。结论 Ach呈现动态改变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40只大鼠被分成 4组 ,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 6 羟多巴胺建立大鼠PD模型 ,2h后同侧脑立体定向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或生理盐水 ,采用行为学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 ,生化方法 ,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 ,黑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形态改变 ,以及自由基和抗自由基酶的变化。结果 局部注射同型半胱氨酸能明显增加 6 羟基多巴胺所制成的帕金森模型动物的旋转圈数、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以及细胞突起及纤维数逐渐减少 ,并且引起自由基反应增强 ,抗自由基酶减少 ,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Hcy加重PD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平颤方)联合褪黑激素(MT)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前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中药联合MT治疗PD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60只,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T组、中药组、中药+MT组.模型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N-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用爬杆法和迷宫试验测量大鼠行为学改变和智力状况,Bax/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检测前脑纹状体凋亡细胞. 结果 PD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爬杆能力下降和智力减退;与病理对照组相比,用药实验组尤其是中药+MT组大鼠行为学异常可部分或全部改善(P<0.05),前脑纹状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Bax基因表达受抑制(P<0.01),同时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 中药平颤方联合MT通过抗氧化应激途径,激活Bax/Bcl-2系统,调节前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A)神经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PD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4-3-3γ转基因疗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用携带人14-3-3γ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感染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纹状体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 3及14-3-3γ蛋白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变化,并对PD大鼠的旋转行为进行评分. 结果 Ad/14-3-3γ注射PD大鼠纹状体后14-3-3 γmRNA及蛋白均能过表达.Ad/14-3-3γ组黑质TH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和纹状体TH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光密度值与正常对照侧的比值(0.47±0.12和0.61±0.14)显著高于PBS组(0.16±0.13和0.25±0.12)和LacZ组(0.15±0.09和0.27±0.11)(均P<0.01).Ad/14-3-3 γ组注射侧大鼠纹状体区DA含量与对侧比值为0.37±0.14,显著高于PBS组(0.15±0.08,P=0.006)和LacZ组(0.19±0.11,P=0.007);其代谢产物DOPAC含量与对侧比值Ad/14-3-3γ组(0.34±0.12)也高于对照组(PBS组为0.13±0.10,LacZ组为0.16±0.09,均P=0.00).Ad/14-3-3γ组注射侧纹状体中Caspase-3的表达与对侧相比显著降低.行为学评估结果显示Ad/14-3-3γ组大鼠平均旋转次数在第2次注射后的第1周、第2周和第6周均低于PBS组和LacZ组(均P<0.01);而PBS组和LacZ组相比,两组的旋转次数在上述三个时间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0.779和0.742). 结论 14-3-3γ对PD模型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是PD基因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的Wistar大鼠36只,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LA组各1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 ml/kg的葵花油,模型组、LA组给予注射2 mg·kg-1·d-1的鱼藤酮,LA组注射鱼藤酮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20 mg·kg~(-1)·d~(-1)的LA,均为1次/d,共注射30 d。观察各组大鼠在建模期间的活动量、食欲、步态、毛色等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内的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对比各组大鼠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同时检测并对比各组大鼠黑质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光密度值、白介素(IL)-1β光密度值以及纹状体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对照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TH/β-actin值、纹状体TH/β-actin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黑质区域TNF-α和IL-1β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LA组(P<0.05),LA组纹状体GSH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LA能有效改善PD大鼠的疾病症状,同时能保护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LA可作为研究PD治疗药物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Nanog基因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大鼠A脑内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OHDA+磷酸盐缓冲液(PBS)组、6-OHDA+PNL组与6-OHDA+Nanog组,各组又分注射后1、14 d亚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脑立体定向注射技术,6-OHDA+PBS组注入PBS,6-OHDA+PNL组注入空载体,6-OHDA+Nanog组注入转Nanog基因载体。各组动物注射阿朴吗啡(APO)后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的旋转行为改变;行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纹状体NF-κBp65的表达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NF-κBp65表达的定位。结果注射后14 d,6-OHDA+Nanog组大鼠APO诱发的旋转效应明显低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注射后14 d黑质TH阳性细胞数普遍较注射后1 d减少(P<0.01),但6-OHDA+Nanog组损毁侧黑质存活的TH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6-OHDA+PNL组与6-OHDA+PBS组(P<0.01),且其注射侧纹状体NF-κBp65阳性细胞数低于注射后1 d组(P<0.05)、注射后14 d的6-OHDA+PNL与6-OHDA+PBS组(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注射后各组各时程均可见NF-κBp65的阳性表达,并呈现核内转移现象。结论转Nanog基因可抑制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脑内NF-κB的活化,同时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6-OHDA单侧毁损法建立高血糖-PD大鼠模型,探讨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10),糖尿病组(n=20),PD组(n=20)及高血糖-PD组(n=35)。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高血糖SD大鼠以6-OHDA立体定向两点单侧注射至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VTA),制备高血糖-PD大鼠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第七、十四、二十一、二十八天)进行行为学分析(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僵直实验,旋转实验)。结果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性,姿势不对称性及僵直实验,旋转实验中各项实验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PD组在自发行为运动评分,僵直实验的指标与PD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延长,PD组及高血糖-PD组自发行为不对称评分逐渐增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高血糖对PD大鼠旋转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高血糖可加重PD大鼠的运动不协调能力,随时间延长,高血糖对PD大鼠行为学影响会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细胞学与行为学效应. 方法将6-羟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于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模型成功的PD大鼠接受每天2次左旋多巴(50 mg/kg左旋多巴+12.5 mg/kg苄丝肼)腹腔注射,持续22 d.在第23天左旋多巴注射前,2组PD大鼠给予他莫昔芬或溶剂处理.评估旋转反应时间及剂峰旋转次数,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亚单位(NR1)和890、896位丝氨酸位点磷酸化的NR1(NR1S890、NR1S896)表达情况. 结果 PKC抑制剂他莫昔芬减轻少了左旋多巴诱导的PD大鼠剂峰旋转次数[(121.0±7.6)次与(161.5±22.1)次,t=2.6,P<0.05];此外,他莫昔芬能调节与异动症密切相关的NR1的亚细胞分布,使纹状体部位NR1在膜蛋白中的表达量减少至(82.4±5.1)%,与左旋多巴+溶剂组[(103.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P<0.05),同时使NR1S890、NR1S896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其表达量分别为(77.2±4.2)%与(98.4±6.4)%(t=5.9、3.6,均P<0.05). 结论长期左旋多巴作用激活了纹状体棘状神经元内丝氨酸激酶PKC,并导致谷氨酸受体磷酸化,从而出现了异动症;抑制丝氨酸激酶(如PKC)活性的药物可能是治疗及预防帕金森病异动症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通过P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TUNEL法、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方法,观察模型成功后1d,7d,14dPD大鼠行为,形态学变化,结果:PD大鼠旋转圈数无明显变化,凋亡细胞,尼氏细胞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结论: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是有其病理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纹状体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