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近 2 0多年中取得迅速发展。 1977年Gru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应用于临床 ,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 ,PTCA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并发症逐渐减少 ,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疗效的比较已经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在PTCA的基础上 ,为了克服其不足又相继开发了球囊导管的替代和辅助性器械 ,派生了一些新的介入治疗技术 ,如定向性斑块旋切术、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  相似文献   

2.
最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  安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5):205-207,215
1977年Gr櫣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应用于临床,后又相继派生了一些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定向性斑块旋切术、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均属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发明以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从当初的球囊时代进入目前支架时代 ,尽管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 ,PCI)的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 ,手术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是再狭窄仍是PCI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约 2 5 %~ 5 0 %病人术后 3个月~ 6个月发生再狭窄 ,尽管冠状动脉内支架通过抑制弹性回缩和血管重构使再狭窄率降低 ,但支架置入术后仍有约 15 %~ 3…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PISI)技术在我国已逐渐推广.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6月共收治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其中的67例施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现对手术前后的Q-T离散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0.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再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