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茶酚抑素作为儿茶酚胺分泌及释放的抑制剂被发现,在体液水平上拮抗交感神经活性.在心肌梗死缺血-灌注过程中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的破坏和凋亡,使得心肌梗死面积受限,同时抑制心肌细胞挛缩.临床观察得出,冠心病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该类患者中儿茶酚抑素浓度升高以应对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因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CHF的标志是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左室壁压力的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根据拉普拉斯定律,运用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增加室壁厚度、减少心室腔直径,从而减少室壁压力、改善左室功能,本文总结归纳了这种组织工程技术在治疗CHF中的作用机制和Algisyl-LVR相关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82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分别比较3组与对照组(90例)间血浆CST、去甲肾上腺素(NE)、CST/NE、Gensini评分及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的差异。最后,将ACS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分别比较两组间血浆CST、NE、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结果:ACS患者CST、NE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CST/NE与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Gensini评分、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NSTEMI组、STEMI组均高于UA组(P0.05),HRV参数,NSTEMI组、STEMI组均低于UA组(P0.05);ACS患者伴心衰时,CST和NT-proBNP浓度均高于不伴心衰的患者(P0.05),而N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T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同时与病情轻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且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LCZ696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脑啡肽酶的双重作用,成为CHF的一种新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归纳了LCZ696在治疗CHF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并对LCZ696作为一种治疗CHF的新药在前期临床试验中的结果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主要死亡原因,除已知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和多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激活外,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长期、慢性激活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促进心室重塑、内皮功能障碍、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并与贫血、恶病质、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就炎症反应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理改变和并发症中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胱抑素C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eGFR)水平,评估Cys-C在CHF患者肾功能不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88例CHF的患者测定Cys-C、Scr,计算eGRF(简化MDRD公式),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GRF正常组、GRF轻度下降组、GRF中度下降组、GRF重度下降及肾衰竭组,比较4组间Cys-C、Scr的差异并进行Cys-C、Scr与GRF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0.93±0.18),(1.08±0.22),(1.58±0.59),(2.7±0.86)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与GRF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2(P〈0.01)。结论 Cys-C可以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判断指标,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奈必洛尔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具有很高的β1/β2选择性。奈必洛尔不仅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预后,还可刺激一氧化氮生成,产生血管扩张作用,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临床试验证实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无论其射血分数如何)有效的β受体阻滞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作用、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现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和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脏变时功能不良被认为是心脏无法充分提高心率,以适应增加的活动或需求。心脏变时功能不良在心力衰竭人群中有很高的患病率,其发生的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长期向交感神经途径的不平衡转移、循环中儿茶酚胺增多以及窦房结对去甲肾上腺素低反应性等有关。目前诊断心脏变时功能不良主要依靠运动后峰值心率与年龄校正最大预测心率的比值、变时性指数、运动后心率恢复值和心率储备等。心力衰竭患者变时功能不良与功能减退和生存不良有关,通过加强运动训练、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应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变时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力衰竭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种综合征仍是临床中最困难和最不可预测的疾病之一,且预后较差.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心力衰竭患者数量有增长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胱抑素C(CysC)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普通人群,且血清CysC水平升高往往提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嗜铬粒蛋白A(CgA)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CHF住院患者48例,其中心功能Ⅱ级组15例、Ⅲ级组17例和Ⅳ级组16例。另选正常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CysC和CgA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患者中CysC[(664.85±14.42)μg/L∶(991.19±108.59)μg/L]和CgA[(67.55±5.987)ng/ml∶(317.79±160.028)n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且心功能Ⅳ级的高于Ⅲ级,Ⅲ级的高于Ⅱ级[CysC(1115.5±40.81)μg/L∶(990.12±32.65)μg/L∶(859.8±20.727)μg/L,CgA(522.13±65.958)ng/ml∶(276.88±2.205)ng/ml∶(146.2±3.144)ng/ml,P均〈0.001],②血清CysC和CgA呈正相关(r=0.931,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嗜铬粒蛋白A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随心功能NYHA分级的加重而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STEMI患者130例,同期入选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ST浓度。采用Killip心功能分级对STEMI组进行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rain sodium peptides,NT-proBNP)水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CST与NT-proBN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CST对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1.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法将STEMI患者分为四组:Killip心功能I级,Killip心功能II级,Killip心功能III级,Killip心功能IV级。不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C、TG、L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TEMI组血浆CST浓度水平高于正常人群(2.2±0.8 vs. 0.21±0.05 ng/ml,P<0.001)。3.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的LVEF、NT-proBNP、CS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显示CST与NT-proBNP有正相关性(r=0.302,P=0.048)。5.ROC曲线分析提示CST与NT-proBNP对STEMI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价值,面积分别为0.742(P=0.01)、0.992(P<0.001)。【结论】:STEMI患者血浆CST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浆CST浓度对STE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CS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1例(对照组)。高血压组又分为左心室肥厚27例和非左心室肥厚10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CST水平,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血浆CST及NE水平明显升高,血浆CST/NE比值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NE水平较非左心室肥厚患者明显升高(P<0.01);CST/NE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ST水平明显升高,但CST/NE在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均明显降低,CST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MiRNAs存在多种形式,最初是pri-miRNA.miRNAs相对应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非编码区,在细胞核内由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RNApolⅡ)转录生成长度为100~1000 nt的初级miRNA (primary miRNA,pri-miRNA).pri-miRNA在双链RNA特异的核酸酶Drosha及DGCR8 (Di-Geogecritical region-8)结合蛋白作用下,被剪切成长70~90 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前体miRNA (precursor miRNA,pre-miRNA)  相似文献   

15.
1997年Mahata等[1]发现一种新的内源性多肽--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是嗜铬颗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HGA/Chga)的酶切产物,是一种具有心血管活性的多肽.儿茶酚抑素不仅能作用于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以自分泌方式有效抑制烟碱诱导的儿茶酚胺释放;还能以旁分泌方式刺激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慢性心力衰竭(CHF,简称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在古今中外各医家的积极探索中不断有着新的认识与发展。90年代以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曾多次发布并修订了CHF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南与专家共识。而中国传统医学众医家在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上亦有着不错的疗效,笔者将结合古、今、中、外等各领域对慢性心衰的认识,兹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CHF认识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为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中医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许多的中医临床大夫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总结。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从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的治疗三个方面,总结了各个医家学者的经验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预后较差。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就慢性心力衰竭而言,CMR可用于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细微结构的改变、提供病因诊断线索,评价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指导起搏器植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它的发病机制很多,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激活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现就慢性心力衰竭与免疫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动物实验通常采用的动物模型主要有疾病动物模型和病症结合动物模型。常用制作方法为心脏超负荷法、结扎冠状动脉法、快速心室起搏法、药物注射法(阿奇霉素法、戊巴比妥钠和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常用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为心阳虚衰型、心气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停型。本文对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作了简要综述,为中医药辨证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