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Tomatis音频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唐山市工人医院康复分院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音乐训练,给予对照组患者Tomatis常规音乐训练(无音频处理的常规频率音乐),给予音乐组患者Tomatis音频训练。两组同时进行训练,1次/d,60~90 min/次,共训练两个周期,其中第1周期为14 d,第2周期为10 d,两个周期间隔30 d,共54 d。音乐训练前后采用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BADS)系统对执行功能评测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训练后音乐组BADS的6个子项目: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及总标准分中位数分别为2.0(1.2,2.7)、2.0(1.0,2.0)、2.0(1.0,2.0)、2.0(1.0,2.0)、2.0(2.0,2.0)、2.0(2.0,3.0)和11.0(11.0,12.0),与对照组评分[分别为1.0(1.0,2.0)、1.0(1.0,2.0)、1.0(1.0,2.0)、1.0(1.0,2.0)、1.0(1.0,2.0)、1.0(1.0,1.0)和8.0(8.0,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omatis音频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的治疗策略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一系列研究显示,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能通过抑制急性神经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减轻脑损伤。文章就早期运动训练在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助力电刺激联合特定任务性训练对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卒中后足下垂患者5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助力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两组患者训练2次/d,40 min/次,5 d/周,连续6周。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肌群肌张力及胫前肌肌力的测定,运用Berg平衡积分、Fugl-Meyer下肢运动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等对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步速、步长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肌群张力、胫前肌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261、-6.163、2.968,均P<0.05);Berg平衡积分、步速、步长评分较治疗前也均有提高,且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733、9.074、9.013,均P<0.01);下肢运动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3.261、7.573、4.010,均P<0.05)。结论应用助力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2005~2009年笔者对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站立训练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5例卒中后7-45d的偏瘫患者,按照入院病例号单双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传统物理疗法、作业治疗和理疗等治疗;另外,康复组接受早期上肢主动性康复训练和应用腕关节背伸矫形支具,对照组仍进行传统康复训练。两组训练时间为30min/次,2次/d,5d/周,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进行偏瘫上肢功能评分(manual function examination,MFS)和运动评定量表评分(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康复治疗4个月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MFS和MAS。对出院后继续自我练习2个月的患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治疗后4个月,康复组MFS、MAS评分较治疗前分别增加10.8±1.1和5.3±1.5,对照组增加4.4±0.4和1.9±0.8,两组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康复组第3、6、12个月MFS、MAS随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头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康复组患者患侧第一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均有高信号显示;对照组患侧和健侧第一运动区有高信号显示,而患侧辅助运动区无高信号显示。结论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提高上肢功能的恢复和降低上肢致残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ain HQ视觉训练对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住院卒中患者80例,采用计算机分配法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Brain HQ视觉训练,主要采用三思而行、目标追踪、鹰眼、视觉扫描的游戏模式。两组均训练4周,5次/周,30 min/次。康复前后分别采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评测效果。结果康复后4周,康复组在BADS项目中,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动物园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及BADS总分[中位数(P25,P75)分别为3.0(2.0,3.0)、3.0(3.0,3.0)、1.0(1.0,1.0)、1.0(0.0,1.0)、3.0(3.0,3.0)和12.0(11.0,13.0)],与对照组[分别为2.0(2.0,2.8)、1.0(0.0,3.0)、1.0(0.0,1.0)、0.0(0.0,0.0)、3.0(2.0,3.0)和8.0(8.0,11.0)]评分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ain HQ视觉训练系统的娱乐性可显著增强患者训练依从性,从而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人手所具有的复杂运动功能既依赖于其解剖结构,更需要精确的神经控制。研究手功能的神经调控对进一步认识中枢神经系统对复杂运动的调控过程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卒中后患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对健侧大脑半球运动皮质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卒中后出现健侧大脑半球过度活跃~([1])。在卒中慢性期,处于失衡状态是患侧大脑半球的皮质运动区功能重组的障碍之一。因此,若达到促进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目的,一方面需增加受损脑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低频(18例)、高频(18例)、TBS(18例)rTMS或假刺激(对照组,18例),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入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第1 次治疗之前当天)和治疗后(最后1次治疗之后当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高频组、低频组以及TBS组rTMS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低频和TBS rTMS均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各治疗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男性达270/10万,女性达161/10万.我国每年有195万新发生的卒中患者,在500万~700万存活患者中,约75%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吞咽训练,利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治疗14d时吞咽功能的恢复,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康复治疗后36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据最近的Stroke报道,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能促进首次急性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行走能力。尽管FES在慢性偏瘫患者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对急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是否同样有效还未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得到确认。为了明确FES和常规康复疗法联合应用是否比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更为有效,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的Yan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纳入 46例急性卒中患者,平均(70 9±8 0)岁,平均发病时间为(9 2±4 1)d。患者随机分为 3组,分别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FES、常规康复治疗 +安慰刺激…  相似文献   

13.
据最近的Stroke报道,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el ectrical stimulation,FES)能促进首次急性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运动恢复的质量仅依靠临床资料很难预测。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首次卒中患者中 ,早期经颅磁刺激 (TMS)对预测大脑中动脉 (MCA)区缺血造成的完全性手瘫的运动恢复有帮助。但是 ,对TMS无反应的长期预后尚不能作出明确评价。作者的研究旨在了解早期TMS运动无反应对 1年后手运动功能恢复是否有预测价值。15例研究对象均符合下列标准 :( 1)由MCA闭塞引起的首次卒中 ;( 2 )起病即有完全性手瘫 ;( 3)经CT证实为MCA区梗死 ;( 4 )发病后 4 8小时内入院 ;( 5)患侧TMS无反应 ;( 6)健侧运动诱发电位 (MEP)正常。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早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现代康复治疗,对比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早期患者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感觉训练对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及手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30例,均为初发卒中,病程3个月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  相似文献   

17.
视觉空间忽略(visual spatial neglect,VSN)是指卒中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注意、搜索、反应、定位或报告,患者不能注意到来自患侧的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刺激。VSN是一种神经性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发生在右侧大脑半球受损后,因为右侧大脑半球对注意的支配起主要作用,其主要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半球间竞争导致的,当一侧大脑半球受损后,患侧半球失去了对健侧半球的抑制作用,导致健侧大脑半球出现病理性过度兴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联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0月—2023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上肢机器人训练,试验组在进行上肢机器人训练的同时辅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30 min/次,1次/d,5 d/周,连续8周,共40次治疗。干预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RM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并比较2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肌痉挛、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MA-UE评分、iEMG值、RMS值以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MAS等级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FMA-UE评分、iEMG值(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肱二头肌MAS等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联合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可能优于单独的上肢机器人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43例,按接诊时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强化训练组(22例)和常规训练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共治疗4周;强化训练组每天增加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1次,20 min/次。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2、4周的Fugl-Meyer量表(FMA)中下肢部分(FMA-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的差异。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FMA-L、BBS评分均呈逐渐提高趋势,而TUGT测评时间呈加快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训练前及训练后2周,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4周后,强化训练组FMA-L、BBS量表评分,TUGT测评时间分别为(21.2±4.6)分、(19.4±2.6)分、(44.8±10.1)s;常规训练组分别为(18.7±3.3)分、(17.4±2.8)分、(57.6±7.7)s,两组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桥式运动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较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明显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随着强化训练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三代功能电刺激(FE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12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按病例单双号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12周。FES组另给予12周的FES治疗,1次/d,15 min/次,5 d/周;根据上肢功能状况给予患者被动电刺激、触发反馈电刺激、助力反馈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杯子训练)的作业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Brunnstrom分级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及腕关节背伸的主动关节活动度(WEAROM)测评。结果 (1)治疗前FES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MAS和Brunnstro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ES组与对照组比较,MAS和Brunnstrom量表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分别为(0.7±0.3)、(0.8±0.4)分和(0.6±0.2)、(0.7±0.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FMA评分和WE-AROM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FMA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为(8.3±4.0)分,高于对照组的(4.3±2.5)分;FES组WEAROM的治疗前-后差值为(21±10)度,高于对照组的(14±6)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康复训练相比,结合了FES治疗的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及腕关节背伸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效果更明显。但对上肢痉挛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