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为抗结核FDC在全国推广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20112012年,选择甘肃、河北、吉林、四川、山东五省,每省选1个地市作为研究现场。各研究现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新登记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FDC治疗。共纳入患者5981例,用医学数据管理软件EpiData3.1录入患者个案信息,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分析患者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异常一致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方案调整方法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功能异常者占14.4%(862/5981),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异常者占2.4%(145/5981),总胆红素异常者占4.0%(241/5981),直接胆红素异常者占11.9%(714/5981)。中、重度肝损伤者占56.1%(484/862)。中、重度肝损伤发生在服药1个月内者占57.2%(277/484)。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占10.3%(619/5981),将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者与肝功能异常者的率进行比较,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10.3%)与直接胆红素异常发生率(11.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82,P〉0.05),但与总胆红素异常(X2=14.3116,P〈0.05)和丙氨酸转氨酶异常(X2=19.4849,P〈0.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肝损伤患者中23.1%(112/484例)改用散装抗结核药品替换FDC治疗。结论应用抗结核FDC治疗肺结核患者致肝损伤情况不可忽视,中、重度肝损伤患者应该改用散装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据统计,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约为11.90%,而20%~82%肺结核患者不按医嘱服药,因此探讨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的分析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江苏省某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肺结核患者35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调查表收集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耐多药情况及有无合并症等;通过查询患者取药记录计算药物空白时间比例(CMG值)以判断患者遵医行为;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表35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18例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男性占72.6%(231/318),年龄为30~59岁者占58.5%(186/318),已婚者占72.3%(230/318),文化程度为高中者占45.0%(143/318),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者占86.8%(276/318),耐多药者占5.0%(16/318),无合并症者占55.3%(176/318),遵医行为较差者占58.5%(186/318)。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6.328,95%CI=(3.598,13.374)〕、合并症〔OR=44.801,95%CI=(15.850,126.636)〕是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遵医行为较差,婚姻状况、合并症是肺结核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应用"2HRZE(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化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对照组加用葡醛内酯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1例发生肝损伤,对照组患者有4例发生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五灵片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药物代谢酶NAT2、GSTM1、GSTT1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的分子机制.方法 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结核科2008-2009年度住院初治结核病患者208例,具有明确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肝损伤组(共101例),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患者为对照组(共107例),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两组的NA T2基因多态性并分型.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GSTM1、GSTT1是否存在基因型缺失.以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处理,比较两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计算各基因型风险系数(odds ratio,OR值)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疾病与基因的关联强度.结果 (1)肝损伤组患者中,39.6% (40/101)为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对照组中,12.2%(13/107)为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为4.74(95%CI=2.42~9.28;x2 =20.62,P<0.05).(2)肝损伤组中,GSTM1缺失基因型占63.4%(64/101),对照组GSTM1缺失基因型占51.4%(55/107);两组比较GSTM1缺失基因型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OR值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为1.64(95%CI=0.94~2.84,x2=3.038,P>0.05).肝损伤组中,GSTT1缺失基因型占47.5%(48/101),对照组GSTT1缺失基因型占45.8%(49/107),两组比较OR值接近,为1.07(95%CI=0.62~1.85,x2=0.063,P>0.05).(3)肝损伤组中同时具有NA T2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的患者29例,对照组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系数OR值高达10.21(95%CI=3.87~26.96,x2=20.62,P<0.005).结论 NAT2基因的慢乙酰化基因型及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与ATDILT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在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质量和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2006年全国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的登记率水平,抽取4个省,每个省选择1个地(市),每个地(市)抽取2个县,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各县抽取60例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时的X线胸片和收集患者有关临床资料。各县所有复读胸片经数码摄像后,采用国家级专家个人盲法复读和专家组复读。国家级专家包括结核病防治、结核病临床和放射专家各2位。国家级专家组由结核病防治、结核病临床和放射专家各2位组成。各小组和专家对X线胸片复读认为不符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影像学改变者为过诊。并对所有过诊患者的影响因素(共14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涂阴肺结核诊断质量与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涂阴肺结核总过诊率20.78%(399/1920),8个县X线胸片诊断的平均过诊率为10.83%(26/240)~32.50%(78/240)不等,各专家对胸片复核时,其复核后过诊率在10.21%(49/480)~33.13%(159/480)不等。所有的变量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影响过诊的有胸片质量、性别、年龄、病例诊断医生、结核菌素检查、卡介苗接种史及患者来源7个因素。使涂阴肺结核过诊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包括:40岁~(OR=2.007,95%CI=1.165~3.535)及60岁以上(OR=1.710,95%CI=1.277~2.940)、女性(OR=1.941,95%CI=1.226~3.102)、门诊医生(OR=2.243,95%CI=1.793~4.27)、结核菌素检查史(OR=1.985,95%CI=1.106~3.564)、卡介苗接种史(OR=2.773,95%CI=1.023~7.515)、胸片质量丙(OR=2.402,95%CI=1.006~6.995)及胸片质量丁(OR=10.694,95%CI=2.348~62.596);涂阴肺结核过诊风险减少的相关的因素包括:诊断小组诊断(OR=0.471,95%CI=0.440~0.643)、转诊(OR=0.521,95%CI=0.313~0.865)、集中推荐(OR=0.437,95%CI=0.206~0.927)。结论 我国涂阴肺结核过诊率较高,过诊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3月1日-2007年2月1日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符合研究标准的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3.0%。190例(81.9%)发生在90天内。59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胃纳差和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出现频率分别为67.8%和55.9%。死亡2例,病死率为0.9%。52例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175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o~30%。现将2012年1—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7-2008年期间,广西、四川、湖南三省(自治区)共6个县诊治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共观察3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33例。使用SAS 9.2软件,分析患者体质量、CD4+ T淋巴细胞水平、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HIV感染途径、HIV感染年限、结核病类型、机会感染等因素对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状况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病死率为10.0%(33/330)。对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CD4+ T淋巴细胞水平未对患者的病死率产生影响(Wald χ2=0.5774,P=0.4473,OR值0.858,95%CI值0.578~1.2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的7.612倍(Wald χ2=14.8539,P<0.001,OR值7.612,95%CI值2.712~21.369),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性传播组病死率(6.7%,14/210)与静脉吸毒组病死率(16.1%,19/118)比较,静脉吸毒组病死率较高,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涂阳肺结核组、涂阴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单纯肺外结核组病死率(分别为:20.9%,18/86;8.0%,14/174;11.7%,27/230;16.7%,5/30;1.4%,1/70)比较,涂阳肺结核及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组病死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7.8685和7.9687,P值均<0.05。 结论 结核病变程度、患者机能状况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 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内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配对对照.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106对结核患者的NAT2基因481C/T、590G/A、857G/A位点多态性情况,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和基因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NAT2基因的481C/T、590G/A、857G/A位点的T、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28.8%、17.9%,对照组分别为6.6%、18.9%、17.5%.病例组NAT2慢速乙酰化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粗OR值为2.250(95%CI为1.140~4.441).对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和结核类型6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仅低BMI和饮酒为ADIH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BMI、饮酒两个因素后,NAT2乙酰化程度仍与ADIH的发生显著相关,调整OR值为2.246(95%CI为1.086~4.644).结论 NAT2基因慢速乙酰化型町能与ADIH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琴  黄全祥 《肝脏》2014,(11):847-849
目的:研究核苷类药物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轻度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损伤、重度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肝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肝损伤出现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晚(P<0.05),肝损伤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早(P<0.05);停止抗结核治疗、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死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 ALT、AST、HBV-DNA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能够有效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化疗中肝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广东省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信息开展患者转诊追踪工作,以2011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应报告转诊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106669例(均为广东省现住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到位率为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为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广东省2011年有89825例已到结防机构就诊,总体到位率为84.2%(89825/106669),追踪到位患者占所有到位患者数的42.5%(38179/89825)。转诊(OR=7.993;95%CI:7.611~8.395)、有身份证号(OR=1.049;95%CI:1.006~1.094)、有电话号码(OR=1.534;95%CI:1.467~1.603)、有单位名称(OR=1.222;95%CI:1.165~1.282)和地址详细(OR=1.360;95%CI:1.297~1.425)是利于患者到位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粤西地区的患者总体到位率偏低(OR=0.903;95%CI:0.847~0.96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总体到位率比县级及以上人民医院的总体到位率高(OR=1.562;95%CI:1.465~1.666)。疑似患者总体到位率低于实验室诊断患者(OR=10.006;95%CI:9.219~10.861)和临床诊断患者(OR=2.458;95%CI:2.349~2.571)。15~岁组(OR=0.338;95%CI:0.285~0.400)、35~岁组(OR=0.282;95%CI:0.238~0.334)和55~岁组(OR=0.243;95%CI:0.205~0.288)的患者总体到位率均低于<15岁组。结论广东省患者转诊追踪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需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巩固和提高患者到位率,而督促非结防机构转诊患者、确保报告信息的完整准确和提升非结防机构诊断结核病能力等措施是提高患者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深圳市汉族人群TGF β1基因rs48034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类型,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表现的结核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荧光PCR法,检测373例结核病患者(结核组)和350名健康人(对照组)TGF β1基因rs4803455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并分层分析,然后观察结核组中有病理学或者细菌学证据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性胸膜炎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 结果 rs4803455位点等位基因C/A频率在结核组373例A为31.8%(237/746),C为68.2%(509/746);对照组350名A为40.6%(284/700),C为59.4%(416/7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9,OR=1.466,95%CI=1.182~1.819,P=0.000)。年龄≤25岁的结核组121例A为33.5%(81/242),C为66.5%(161/242);对照组111名A为41.0%(91/222),C为59.0%(131/2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7, OR=1.381,95% CI=0.946~2.015, P=0.094)。年龄>25岁的结核组252例,A为31.0%(156/504), C为69.0%(348/504);对照组239名,A为40.4%(193/478),C为59.6%(285/4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1,OR=1.511,95%CI=1.162~1.965, P=0.002)。有病理学或者细菌学证据的肺结核组111例,A为32.4%(72/222),C为67.6%(150/222);结核性胸膜炎组57例,A为21.1%(24/114),C为78.9%(90/114);对照组350名A为40.6%(284/700),C为59.4%(416/700);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15.879,OR值分别为1.422、2.560,95%CI分别为1.034~1.957、1.592~4.116,P值均<0.05)。等位基因C在肺结核组中的频率[78.9%(90/114)]比在结核性胸膜炎组中的频率[67.6%(150/222)]高。 结论 TGF β1基因rs480345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有关,等位基因C可作为预测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胸膜炎的危险因素,其中在年龄>25岁的患者中预测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lthough some case-contro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rug-metabolising enzyme (DM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TLI), their results are conflicting, mainly due to limited power.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systematically, by means of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to evaluate the putative association and provide a quantitative summary estimate on the association with ATLI. DESIGN: We searched the databases of MEDLINE, PubMed, EMBASE and CBMdisc from 1966 to May 2007 using 'DME', 'hepatotoxicity', 'genetic polymorphism', 'genetic suscepti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tubercular agents', performed a manual search of citations from relevant original studies and review articles, and corresponded with authors. RESULTS: Nine eligible artic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including five on N-acetyltransferase 2 (NAT2), four on cytochrome P450 2E1 (CYP2E1) and two on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studies, separately. The overall ORs of ATLI risk associated with NAT2 homozygous variant genotype (mt/mt), CYP2E1 homozygous wild genotype (*1A/*1A), GSTM1 homozygous null genotype (null/null) and GSTT1 homozygous null genotype (null/null) were respectively 1.93 (95%CI 0.81-4.62), 2.22 (95%CI 1.06-4.66), 2.62 (95%CI 1.45-4.75) and 1.18 (95%CI 0.61-2.29). In addition, the OR for Asian ATLI associated with the NAT2 homozygous variant (mt/mt) and the combined genotype (w/w + w/mt) was 2.52 (95%CI 1.49-4.26). CONCLUSIONS: NAT2 mt/mt, CYP2E1*1A/*1A and GSTM1 null/null were observed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ATLI in tuberculosis patients.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NAT2 mt, CYP2E1*1A and GSTM1 null have a modest effect o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TLI, but no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GSTT1 null/nu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耐药监测项目中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黑龙江省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年黑龙江省按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的指南耐药监测信息和短程督导化疗后的治疗转归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1)1995例菌阳肺结核中,初治1574例(78.9%);复治421例(21.1%)。肺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失败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除复治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外,初治病例中影响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为居住地(P<0.05调整OR0.36,95%CI[0.17-0.76])、耐多药(MDR-TB)(P<0.05调整OR4.70,95%CI[1.76-12.51])和痰涂片载量(P<0.05调整OR5.52.95%CI[1.84-16.61]);(3)复治患者中影响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为耐多药(P<0.05调整OR5.58,95%CI[1.44—21.69])以及复治的次数(P<0.05调整OR3.34,95%CI[1.31—8.5])。结论初复治患者间的耐药差异表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药物;采用基于一线药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耐药肺结核病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耐多药患者,确定一个病例耐药之后应根据其药敏结果尽快调整其治疗方案;同时应关注影响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治疗失败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上海市结核病耐药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07 2012年上海市结核病新登记患者的痰培养阳性菌株12 221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敏感性试验和菌种鉴定,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10 979株菌株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分析耐药情况及流行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耐药和耐多药的相关因素.结果 10 979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3.0 %(2522/10 979),初治患者耐药率为20.4%(1981/9702),复治患者耐药率为42.4%(541/1277);总耐多药率为5.3%(587/10 979),初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4%(328/970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20.3 %(259/1277).近6年总耐药率和复治患者耐药率均无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是2.38和0.23,P值均>0.05);初治患者耐药率有上升趋势(x2趋势=9.02,P<0.05),总耐多药率、初治和复治患者耐多药率均无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0.33、1.67、0.4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患者更易产生耐药(OR=3.080,95%CI=2.717~3.492,P<0.05)和耐多药(OR=7.781,95 %CI=6.481~9.341,P<0.05),41~≤60岁年龄组患者与耐药(OR=1.270,95 %CI=1.045~1.544,P<0.05)和耐多药(OR=1.669,95 %CI=1.064~2.620,P<0.05)有关.结论 2007-2012年上海市结核病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无上升趋势,复治与耐药和耐多药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年来厦门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分析影响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因素,以期为制定本地区行之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厦门市各结核病定点医院门诊登记的所有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共776例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疗信息。收集痰标本培养,培养阳性菌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等);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排除痰菌培养阴性,菌株污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7例,最终获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729例。利用SPSS18.0软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耐药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厦门市总耐药率为27.2%(198/729),总耐多药率为9.7%(71/729),初治耐药率为23.4%(134/573),复治耐药率为41.0%(64/156),初治耐多药率为7.3%(42/573),复治耐多药率为18.6%(29/156);对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最高的为异烟肼16.5%(120/729),最低的为乙胺丁醇6.9%(50/729);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X2值为19.286,P〈0.01),是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OR=2.154,95%CI=1.467-3.163,Wald X^2=15.319,P〈0.001)。结论厦门市耐药结核病疫情不容乐观,复治化疗史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新登记、复治患者发生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2007年4-12月中国进行了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省分层,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全国结核病防治系统中随机抽取70个调查点,调查期间每个调查点纳入新登记涂阳新患者51例和复治患者17例。临床医师采用信息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当面询问患者填写治疗史信息,如有可能查阅患者医疗记录进行确认,治疗信息的准确性经另一位临床医师再次询问患者进行复核。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和氧氟沙星。 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新登记、治疗时间少于1个月(OR=1.6, 95% CI=1.1~2.1)发生耐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而女性(OR=1.4, 95% CI=1.0~2.1)和进行过结核病药物治疗(OR=2.4, 95% CI=1.5~3.7)是发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对于复治患者,女性(OR=1.7,95% CI=1.1~2.7)、既往有过2次及以上治疗且最近1次在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OR=4.0, 95% CI=1.2~14.0)发生耐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而女性(OR=2.3, 95% CI=1.5~3.6)、生活在实施DOTS较晚(2000年以后)的地区(OR=1.7, 95% CI=1.2~2.4)、既往有过2次及以上治疗且最近1次在结核病专科医院外的其他医疗机构治疗(OR=3.3, 95% CI=2.1~5.2)、既往有过2次及以上治疗且最近1次在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OR=13.0, 95% CI=3.9~46.0)是产生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进行过结核病治疗的新登记产生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患者为女性、既往有过2次及以上的结核病治疗史是复治患者产生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产生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耐药性结核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lO月1日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收住人院的肺结核患者758例,其中耐药肺结核患者209例。对75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721份,问卷回收率为95.12%;获取患者可能导致耐药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病程长(OR—10.725,95%CI=5.903~17.326)、DOTS执行不彻底(OR-9.080,95%CI=6.531~17.017)、治疗过程有中断(OR-5.013,95%CI-2.526~9.026)、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差(OR--4.683,95%CI=1.935±9.523)、患者合并营养不良(OR=3.959,95%CI=1.984±9.081)、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OR-5.002,95%CI=1.993410.019)及肺结核患者有结核性空洞(0R-2.528,95%CI=1.648~7.001)发生耐药结核病的风险较高。结论根据上述产生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常熟地区抗结核药致肝损害(ATLI)的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常熟地区2013-2014年全市新诊断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国际共识会议标准进行ATLI的判断,对其发生和转归进行分析,同时采用1:4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常熟地区2年内新诊断851例结核病人,其中832人完成了抗结核治疗(19人失访)。排除了治疗期间无肝功能检测或只有基线肝功能检测的患者后,在剩余724人中,55人发生了药物性肝损害(ATLI发生率为7.6%),中位发生时间为17天(四分位间距为14-24天),且均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前2个月内。55人中有41例在加强保肝治疗的基础上仍沿用原治疗方案,11例患者改变了原治疗方案;24人治愈,30人完成疗程,1例患者停止治疗;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结核病患者易发生ATLI(OR=3.367,95%CI:1.506-7.530)。结论 2013-2014年常熟地区ATLI的发生率为7.6%,应重点针对罹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加强肝功能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