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临床指标的鉴别价值及院内降脂强度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患者467例及AMI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院内降脂方案等,评价Gensini积分。ROC曲线分析部分指标对UAP和AMI患者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患者男性患者占比、吸烟史占比、既往他汀治疗史占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数目均显著高于UAP组,在高血压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3.580)、既往无高血压史(OR=1.541)、既往他汀治疗史(OR=1.816)、较高的LDL-C(OR=1.357)及空腹血糖(OR=1.091)更可能是AMI,但这些指标的鉴别能力有限,其中五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最高(AUC=0.659),(P<0.05)。两组间85%的患者属于超高危...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浓度的变化。来探讨其与稳定型心绞痛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动态测定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的浓度。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峰值分别出现于第24h和72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呈正相关(r=0.642,P〈0.01)。它们与心肌酶谱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ptl2/Angptl1)比值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对照组(126例)与急性心肌梗死组(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ngptl2、Angptl1水平,计算Angptl2/Angptl1比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Angptl2/Angptl1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ngptl2、Angptl2/Angptl1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高血压患病例数、饮酒例数、血清Angptl2、Angptl2/Angpt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ngptl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Angptl2、Angptl2/Angptl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57,r=-0.384,P均<0.05)。高血压、Gensini积分、Angptl2、Angptl2/Angptl1是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Angptl2预测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值为0.836(95%CI:0.778~0.884),敏感性71.38%,特异性82.74%;Angptl2/Angptl1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测的AUC值为0.877(95%CI:0.821~0.916),敏感性79.51%,特异性88.74%。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Angptl2水平、Angptl2/Angptl1比值升高,Angptl1水平无明显变化,Angptl2、Angptl2/Angptl1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ngptl2/Angptl1预测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血清微小RNA-33a(miR-33a)、微小RNA-126(miR-126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46例SAP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依据是否发生AMI将SAP患者分为发生AMI组、未发生AMI组。对比各组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及血清miR-33a、miR-126表达,分析不同分级的SAP患者各指标及其与AM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AP患者的血清miR-33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iR-126低于对照组(P <0.05)。发生AMI组血清miR-33a高于未发生AMI组,miR-126低于未发生AMI组(P <0.05);发生AMI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  相似文献   

6.
新近发现,biopyrrin作为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可考虑作为氧化应激的潜在标志物。有报道大鼠肝缺血和(或)再灌注模型尿biopyrrin含量增加,然而有关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型心绞痛(SPA)患者尿biopyrrin的排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孟凡刚 《山东医药》2006,46(31):72-72
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液浓度一般相对稳定,是较好的心血管预测因子。因此,笔者观察其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心绞痛不同,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短期内很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或证实心肌缺血,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G组)96例和对照组(D组)92例。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和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 76.1%,P<0.05);G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明显高于D组(90.0%vs78.3%,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且无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心绞痛(AP)患者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1例,其中单纯前壁AMI 11例,下壁AMI 14例。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各型血清胆红素(Tbil 14.56±6.46μmol/L,Dbil 6.20±2.71μmol/L,Ibil 8.31±4.66μmol/L)均高于AP组(Tbil 11.25±4.79μmol/L,Dbil 4.94±1.82μmol/L,Ibil 6.25±3.99μmol/L),P<0.01。前壁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Tbil 15.99±8.79μmol/L,Dbil 6.88±4.99μmol/L,Ibil 9.11±5.12μmol/L)较下壁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Tbil 12.34±2.86μmol/L,Dbil 5.15±0.81μmol/L,Ibil 7.18±2.32μmol/L)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与AP患者血清胆红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前壁AMI患者与下壁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在发病后5日内多时间点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性、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并通过时量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结果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仅有7例心肌标志物不同程度升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的峰值分别为24,16,8小时。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峰值分别为0.25,16.6,75.6 μg/L,结论 诊断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为心肌肌钙蛋白0.2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16.6 μg/L,肌红蛋白为75.6 μg/L。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认为即反复发作的休息时疼痛,其时间、性质及频繁程度较一般心绞痛更严重,心电图可出现ST-T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可以由以前可预测的劳累性心绞痛型心绞痛转变为休息时心绞痛。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都有不适的前驱症状,但另一方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 1 0 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绞痛患者及 36例对照组中血小板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 (PLT)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与 AMI组第 1次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UAP组第 2、3次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均P<0 .0 1 )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患者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AMI组明显高于 UAP组 ,UAP组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均 P<0 .0 1 ) ;UAP与 AMI组第 1次与第 2、3次明显差异 (P<0 .0 1 )。结论 血小板数量和 MPV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监测它们的变化并强调对 UAP应延长血小板监测时间 ,对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检测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早期诊断价值 ,5 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 ,采用干化学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结果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组 2 5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9.9± 3.9mg L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6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 2 .6± 1.7mg L ,前者明显升高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5 95± 4 32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1± 74u L ,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磷酸肌酸激酶均值为 137± 4 0u 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为 10± 7u L ,前者亦明显升高 ,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结果提示 ,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6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2例,对UA与AMI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吸烟等在UA组及AMI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在UA组明显多于AMI组,多支病变在UA组明显少于AMI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在AMI组明显高于UA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阻塞和狭窄≥95%在AMI组明显高于UA组,两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其病程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无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UA和AMI病变特点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治问题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1982~1986年35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59%是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认识不足、误漏诊或处理不当而发展为AMI者占38.6%。在分析同时期收治的2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发现在住院二个月内发展为AMI者占3.2%。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治疗与不住院仅按一般心绞痛处理的患者,AMI发生率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设不稳定型心绞痛患组及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TM水平。对冠脉造影结果、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进行统计。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的sT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危险因子数目越多sTM水平越高。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存在内皮细胞的损伤,这种损伤也与各种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63条血管)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位于46条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内超声发现,软斑块比例、血管重构指数、最小面积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和斑块破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但血栓检出率两组患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目前临床工作中,人们只能半定性诊断易损斑块.如检出软斑块且位于重要血管的近端,不论病变的狭窄程度或检查发现任何斑块加正性血管重构和最小管腔面积≤4 mm+,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需要尽早介入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LMWH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0例,并与常规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0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和静息心电图的缓解程度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74.0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44.0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6.00%,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在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PIA)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性别、年龄、发作诱因、时间、梗死部位、合并症,以及早期治疗进行分组研究。结果:PIA发生率29.4%、PIA与梗死前心绞痛、ECG有无异常Q波、溶栓、梗死部位、心功能有关。结论:应分析PAI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