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英国24家综合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年龄为4059岁的7735例病人(均为男性),依据调查表和心电图结果分为以下7个病组:Ⅰ组:已确诊的心肌梗死病人;Ⅱ组:隐匿性心肌梗死病人;Ⅲ组:已确诊的心绞痛病人;Ⅳ组:有心绞痛症候群的病人;Ⅴ组:有可疑心肌梗死症候群的病人;Ⅵ组: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或可能心肌梗死的病人,Ⅶ组:无缺血性心脏病(IHD)证据的病人。对以上各组病人进行15年随访,将这期间调查对象发生的一系列致命及非致命的并发症分别与相应病组加以联系评估。结果:在基线水平上,25%的调查对象有IHO证据(ⅠⅥ组)。发生严重心肌缺血病症、中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LMWH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0例,并与常规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0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和静息心电图的缓解程度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例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和74.0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6.0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44.0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6.00%,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在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U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5.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5.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和44.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5.8%,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UAP及非Q波心肌梗死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前 1周内先兆心绞痛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记录并分析 14 7例第一次心肌梗死的老年人 (≥ 6 5岁 ,n =74 )和成年人 (<6 5岁 ,n =73)的临床症状、体检、心电图、实验室和超声心电图等临床资料。结果 有先兆心绞痛的老年病人与无心绞痛的相比 ,住院死亡率、心力衰竭 /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0 %对 10 % ,P <0 0 5 ;13%对 4 0 % ,P <0 0 1;2 1%对 6 0 % ,P <0 0 1)。无先兆心绞痛的老年病人与有心绞痛的相比 ,左心室功能低下者 (LVEF <4 0 % ) ,80 %对 2 5 % ,P <0 0 1。结论 老年病人第一次心肌梗死前 1周内先兆心绞痛对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脉养心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40粒,每日2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心绞痛、心电图和血脂等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79.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87.9%;两组病人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治疗后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不在于重复叙述梗死前驱症群及对它的疗法,而在于研究这一前驱症群对于初发的心肌梗死短期病程演变有何影响。按YuPN诊断梗死前驱症群的标准(其标准为:1.胸骨后憋闷感或疼痛:a.发作频率及严重性不断增加,b.通常与劳累无关,c.对休息和亚硝酸类药效应改变或无效应;2.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3.缺少心肌坏死的心电图或血清酶变化的证据;4.近期内有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将住院的初发心肌梗死病人333例分为两组。A组为有前驱症群表现者149例(男92,女57),B组为无前驱症群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5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观察依诺肝素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院内死亡发生率;并与普通肝素组相对照。结果:依诺肝素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再通术,院内死亡主要事件总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16%,2组比较差异显著,2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依诺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硬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成功的9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硬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清磷脂酶A2及C-反应蛋白变化,并对比两组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观察两组住院天数、西雅图心绞痛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第7天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磷脂酶A2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5.9%,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89.8%,而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8%,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6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西雅图心绞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及疾病认知程度上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心绞痛稳定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硬膏联合耳穴压豆可改善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在老年人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已有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前的心绞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但这一效应在老年病人中是否有同样的意义 ?作者连续观察了 2 90名初次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14 3例 >64岁 (老年组 ) ;14 7例 <64岁 (成年组 )。所观察的病人必须具备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 :( 1)典型的胸痛 ;( 2 )心电图符合心肌梗死改变 ;( 3 )肌酸磷酸激酶 ( CK)水平高出于正常值的两倍。入选的病人还应该在初次心肌梗死前的一周以前无心绞痛和继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在住院期间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进行性缺血、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我院自1973年至1995年60岁以上,源于良性食管病变而出现的心绞痛样胸痛的病人13例,全组均住院曾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后均经心电图(ECG),8例经心脏超声,2例经核素心血池显影检查确诊有冠心病5例,不支持冠心病8例;全组13例均有良性食管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冠脉造影及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175例.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Q波心肌梗死(QMI)和非Q波心肌梗死(NQMI).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53例,Q波心肌梗死病人122例,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嗜烟史及合并糖尿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非Q波心肌梗死组女性、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开放、冠脉弥漫型病变与Q波心肌梗死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Q波心肌梗死组血清磷酸激酶(CPK)峰值、肌钙蛋白T(cTnT)峰值(1 046 U/L±518 U/L,2.9 ng/mL±1.2 ng/mL)、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均低于Q波心肌梗死组.结论 NQMI 病人既往心绞痛史、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率高,而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冠脉单支病变、冠脉完全闭塞率低,而冠脉弥漫型病变、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均高.血清CPK酶峰值、cTnT 峰值低.  相似文献   

12.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周期2周。比较两组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心电图好转率。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5.7%,对照组为60.7%;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39.3%;观察组心电图好转率为82.1%,对照组为60.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性型心绞痛病人分成两组,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B组给予尿激酶3×105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输注,连用3 d~5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绞痛再发情况.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均在90%以上,心电图缺血ST-T有效率在70%以上,4周至6个月心绞痛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前 2 4h内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0 8例 ,有梗死前心绞痛者为A组 (5 3例 )、无梗死前心绞痛者为B组 (5 5例 ) ,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等检查。对心电图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短期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心肌梗死患者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值、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 1个月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 (P<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 2 4h内心绞痛可减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时QRS积分值 ,保护心功能 ,降低短期病死率。缺血预处理可能是梗死前心绞痛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近年来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较多,笔者使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病人8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病人有典型心绞痛发作,且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2 4h动态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②肝、肾、造血系统功能障碍。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病人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稳定型心绞痛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 6例;合并高血压49例,高脂血症3 8例,糖尿病2 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所有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两组用药前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病人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各20例)病人使用时域法检测MTWA,分析Ⅱ通道、V1通道和V5通道MTWA情况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WA总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与对照组MTW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MTW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病人MTWA最大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与受累血管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病人检测到MTWA次数较对照组多,Ⅱ通道、V1通道和V5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MTWA最大值与病变支数成正相关,与病变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17例,并与常规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24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6.47%,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9.4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17%和75.00%,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2.50%.结论 心冠通Ⅰ号加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27%-91%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1].梗死前心肌缺血的发生可限制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坏死的面积[2].本文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2009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除外再梗死的15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31例,女25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62岁.有梗死前心绞痛(A组)77例,入院前有典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史或心电图检查有缺血型ST和T波改变;无梗死前心绞痛(B组)79例,入院前无心绞痛史及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98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变化及血脂、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2.3%,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葛根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记录每例病人入院即刻和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5天12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T波变化,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做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了解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治疗组于第7天和第15天心电图S-T段、T波明显恢复,第16天血液流变学改善,症状明显缓解,发作频率减少。结论:葛根素对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