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芳  罗殿中  陈罡  林静 《山东医药》2008,48(16):10-12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组11例,中度组19例,轻度组28例)肝组织、20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D3、CD57、CD20、CD68染色,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每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每平方微米面积阳性细胞数.结果 随着肝炎炎症活动度的增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增加,以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不同活动度肝炎组均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P均<0.01).随着肝炎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免疫细胞数量变化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有关,免疫细胞数量增多的同时伴有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与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147例,另选取与其血清HBV DNA接近的无肝脂肪变的CHB患者149例,比较2组肝脏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脏损伤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无肝脂肪变组相比,肝脂肪变组平均年龄和体质指数较高(t值分别=-3.31和-6.57,P值均<0.01),肝组织中重度炎性反应、明显纤维化及HBsAg强阳性染色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0.6%比15.4%、26.5%比12.8%、23.1%比6.7%,x2值分别=9.63、8.92、15.76,P值均<0.01),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亦呈下降趋势.与肝脂肪变程度F1至F2级者比较,F3至F4级者肝脏HBsAg、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肝脂肪变影响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随肝脂肪变的出现及加重,HBsAg、HBcAg表达及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记忆性抗原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形成的关系. 方法 针对不同表位合成4种五聚体,长期随访收集1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病毒特异性CTL上免疫抑制性分子PD-1、记忆性分子(CCR7、CD45RA、CD127)和活化标志物CD3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进行肝功能,HBsAg、抗-HBs和血清HBV DNA载量检测.结果所有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早期均表现出高频度、病毒抗原多表位的特异性CTL反应,而晚期各表位CTL频率均明显下降.CTL上PD-1表达在早期明显上调;与早期比较,晚期PD-1分子的表达明显降低(t=4.314,P<0.01).同时CTL高表达记忆性分子CCR7,CD45RA和CD127,而低表达活化标志物CD38.提示病毒清除后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形成. 结论 在急性自限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HBV特异性CTL上PD-1分子表达的动态变化与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及肝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及乙肝病毒HBsAg、HBcAg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清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与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无相关性,而与肝组织HBcAg表达强度有明显的关联性;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损伤过程中,HBcAg是靶抗原,血清HBV DNA结合肝组织病毒抗原的表达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纳入本研究,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随访12个月,并应用型特异性引物nPCR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血清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或12个月者与HBsAg转阴者相比,前者入院时的ALT峰值低于后者(718±696 vs 1282±913 U/L,622±514 vs1203±924 U/L,P0.05),而入院时HBV DNA高于后者[(6.8±1.4)vs(5.2±1.5)log10拷贝/ml,(7.3±1.6)vs(5.4±1.5)log10拷贝/ml,P0.05];感染A基因型者6、12个月时HBsAg转阴率低于B、D型(75.0%vs 89.5%、100%,83.3%vs 97.4%、100%,P0.05)。结论 AHB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与ALT峰值、HBV DNA、基因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HBcAg阴性与HBcAg表达为核型、浆型、浆核型的病例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血清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肝细胞HBcAg不同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特点。结果肝组织HBcAg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33.1%,比HBcAg阳性各组均低(核型组68.7%;浆型组62.3%;浆核型组84.5%),炎症分级G≥2的患者比例为21.5%,低于HBcAg阳性各组(核型34.3%;浆型67.7%;浆核型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浆型组及浆核型组G≥2的患者比例高于核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水平在核型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阳性组中,年龄≤20岁的HBcAg肝细胞表达为核型的比例为61.5%,高于年龄为20~39岁的11.5%及年龄≥40岁的12.3%,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23.1%/7.7%、26.4%/30.8%、2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1)。血清HBeAg阴性组中,肝组织HBcAg阴性的在各年龄组均占大部分(68.1%、61.5%、40.4%)。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4.6%/4.6%、19.3%/7.7%、26.9%/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eAg表达有关。浆型及浆核型HBcAg表达常伴随明显的肝组织炎症。HBcAg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与其所处自然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HBsAg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8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进一步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并且两两比较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组间用两两比较,采用ANOVA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的血清HBsAg水平分别为(227.2±237.7)IU/ml、(211.0±131.4)IU/ml、(300.2±144.6) IU/ml和(278.7±148.8) IU/ml,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进行分摊,在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的HBsAg水平分别为(343.9±359.8)IU/ml、(336.4±209.5)IU/ml、(508.7±245.1)IU/ml和(525.2±274.8) IU/ml,四组两两比较,F=3.045,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1与S3、S1 与S4、S2与S3和S2与S4比较,P值分别为0.041、0.046、0.028和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中,随着肝纤维化从S1期向S4期进展,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的HBsAg表达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3+CD56+淋巴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变化和转归的关系.方法 CHB患者53例,HBV携带者17例,19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抽取外周血2~3ml,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3+CD56+淋巴细胞,并进一步分析CD3+CD56+淋巴细胞表面CD4,CD8、T细胞抗原受体(TCR)V α 24,TCR α/β以及TCR γ/δ的表达.结果CHB组CD3+CD56+淋巴细胞为7.4%±4.6%,慢性HBV携带者组为4.5%±3.5%,对照组为4.4%±3.7%,CHB组CD3+CD56+淋巴细胞明显升高.3组人群CD3+CD56+淋巴细胞TCR V α 2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携带者组CD3 CD56+细胞表达的TCR V α 24为2.8%±1.4%,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CHB组CD3+CD56+细胞CD8和TCRα/β的表达分别为61.9%±16.8%和68.1%±16.9%,对照组为49.2%±15.6%和56.4%±17.9%,CHB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HB组和HBV携带者组TCR γ/δ的表达,分别为29.6%±15.4%和30.5%±14.8%,CHB组和HBV携带者明显低于对照组41.4%±19.4%.CHB重度患者CD3+CD56 1细胞CD8和TCR α/β的表达分别为69.0%±14.0%和76.1%±12.9%,CHB中度患者CD8的表达为66.4%±14.9%,均明显高于CHB轻度患者51.4%±16.2%和62.1%±14.6%.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动可能与CD3+CD56+淋巴细胞的CD8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DAg和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且均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结论 HDV感染会抑制HBV病毒抗原(HBcAg)表达;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HBV复制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cAg检测,并同时进行酶联法乙肝五项、地高辛法HBVDNA检测,其中237例进行乙肝DNA聚合酶(DNAP)检测.结果HBcAg阳性组的HBVDNA检出率(776%),明显高于HBcAg阴性组(355%,P<001);在HBcAg阴性组中,抗HBe阳性者仍能检出299%(44/147)HBVDNA者阳性;HBeAg,HBcAg均阳性者其HBVDNA和DNAP的检出率高达859%;其他依次为HBeAg、抗HBe和HBcAg均阳性者714%,抗HBe,HBcAg阳性者692%,HBeAg阳性,HBcAg阴性者684%,抗HBe阳性,HBcAg阴性者276%.结论血清HBVDNA,DNAP,HBeAg和HBc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抗HBe的出现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应参考其他病毒复制指标情况.各种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DAg与HBsAg,HBcAg和HBV DNA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连续切片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了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为81%,71%,乙型肝炎为94%,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其次是胞质表达,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两种抗原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相关(P<0.01).HBcAg以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HDAg表达强度与HBV DN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HDV感染会抑制HBV DNA复制或病毒抗原表达;在HDV致病机制中HDV的直接细胞毒性可能起主要作用,也有HB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癌旁肝组织活动指数与HBsAg、HCV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癌旁肝组织活动指数与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HBsAg、HCV抗原表达进行标记和分析,同时对其癌旁肝组织进行肝组织活动指数评分(HAI)。结果肝癌癌旁组织HAI在HBV、HCV双重感染组中分值最高(12.62±3.88),单独HBV感染组次之(9.80±2.97),都高于病毒全阴性病例(6.67±2.58)。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BsAg、HCV抗原表达与HAI明显相关(rs=0.39,P=0.0001)。HBsAg、HCV虽可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但有一定差异:HBsAg主要在癌旁组织表达(79%),高于癌组织表达(23%),而HCV在癌组织表达(15%)与癌旁组织表达(23%)水平相当。结论有病毒感染背景的肝癌,其癌旁肝组织活动指数明显地高于无病毒感染背景者。癌旁肝组织活动指数与HBsAg、HCV抗原表达明显相关,长期的病毒血症会加重肝脏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CHB患者13例,经PEG-IFN治疗24周,其中6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10例健康人和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发病时的血清IL-17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HB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最高,其次是CHB组,健康对照组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经PEG-IFN治疗24周后,IL-17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P=0.044)。R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于NR组,而且在PEG-IFN治疗后明显下降;而NR组IL-17升高或降低不明显。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IL-17基线高水平和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可能有利于HBsAg清除。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sustained response,SR)的预测依然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临床问题.近年来认识到HBsAg定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SR预测因子,也是CHB抗病毒治疗终点最理想的判断指标.本文全面介绍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水平的自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HBs 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上的运用,近年研究发现HBs Ag水平不仅反映了双链共价闭合DNA的转录活性,而且可以预测疾病进展风险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答。现就HBs Ag水平在HBV感染自然病程中的变化作一综述,并指出HBs Ag水平的变化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发光法测定 5 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肝组织HBcAg的表达 ,并与肝组织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随肝组织损伤程度加重 ,血浆PCT水平及肝组织HBcAg的表达程度逐渐增加。HBcAg表达阳性组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HBcAg表达阴性组。浆型表达组显著高于核型表达组 (P值均 <0 .0 1)。结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变化与肝组织HBcAg的表达程度及分布类型密切相关 ,它们在致肝组织病变持续加重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