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创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评估大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对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皆是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影响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预测指标。由于其无创,易于操作并能实现反复测量,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近年来评估动脉血管功能变化简单、快捷、有效、经济、无创性指标[1,2],不仅能早期反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综合损伤[3~7],而且是晚期各种心血管危险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子[8~11],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已将其列为动脉血管功能评价的一个新指标[9].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空腹抽血检测生化指标;测定PWV。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分析PWV在研究对象中的分布特点,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WV的因素。结果 (1)四组间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足背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DPW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组、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及CDPW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在四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CFPWV和CDPWV在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FPWV高于高血压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CDPWV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3)每组内部CFPWV、CDPWV和CRPWV三组数据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脉压是影响CFPWV的主要因素;HDLC和平均压是影响CDPWV的主要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的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PWV升高更为显著,提示后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更为严重;CFPWV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心率、脉压、平均压、Hcy、HDLC等是影响PWV的因素;如果在早期检测PWV则能够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筛查诊断、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对142老年患者进行PWV测量,用聚类分层法对不同PWV及其各危险因素分层下两组中PWV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在PWV〈1550cm/s组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1550~1850cm/s和〉1850cm/s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PWV的异常在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和体重指数等危险因素各分层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BMI和LDL—C是PWV异常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肱-腘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之间的关系。方法按JNC7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42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和ba PWV测定,取左侧(Lba PWV)、右侧(Rba PWV)测定的高值来分析,以ba PWV 1 400 cm/s为界值,将入选病人分为ba PWV≥1 400 cm/s组、ba PWV1 400 cm/s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的24 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白昼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等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a PWV≥1 400 cm/s组与ba PWV1 400 cm/s组比较,ba PWV≥1 400 cm/s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白昼收缩压负荷(%)、白昼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ba PWV1 400 cm/s组(P0.05~P0.001);ba PWV≥1 400 cm/s组的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任一时段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与ba PWV的增高明显呈正相关。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与ba PWV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脑出血的相关性及其在脑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1例脑出血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cr-PWV)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比较分析脑出血患者不同部位测量值的一致性,并与30例非脑血管病查体者进行对比,分析脉搏波速度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双侧cr-PWV无显著差异(P>0.05),双侧cf-PWV无显著差异(P>0.05);同侧cr-PWV与cf-PWV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脑出血组的右侧cr-PWV和cf-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各部位PWV均有一致性,测量cr-PWV和cf-PWV均可反映脑血管弹性改变;PWV加快是脑出血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动脉血管病变,而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反射波对动脉弹性及脉搏波形的影响。筛查早期血管病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 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 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366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肱踝PWV(baPW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同时在入选患者中选取44例行多普勒组织成像。结果冠心病患者baPWV与室间隔厚度(r=0.306,P<0.001)、左心室后壁厚度(r=0.365,P<0.001)、左心室质量分数(r=0.293,P<0.001)和E/Ea(r=0.45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射血分数(r=-0.210,P<0.001)、Ea(r=-0.428,P<0.01)、Ea/Aa(r=-0.331,P<0.05)呈显著负相关。在除外高血压等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室间隔厚度(r=0.231,P<0.001)、左心室后壁厚度(r=0.320,P<0.001)、左心室质量分数(r=0.233,P<0.001)、射血分数(r=-0.182,P<0.001)、Ea(r=-0.429,P<0.01)、Ea/Aa(r=-0.339,P<0.05)、E/Ea(r=0.437,P<0.01)仍显著相关。冠心病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的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随临床心功能恶化而升高。结论 baPWV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临床心功能均具有相关性,baPWV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其重要意义在于其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就PWV的监测原理、种类、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损失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壁病变及其发生发展所致的管腔病变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动脉扩张性降低,缓冲功能减退是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是无创反映大动脉功能的良好指标,能敏感反映许多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大动脉损害,年龄,血压,遗传因素是影响脉搏传导速度的主要原因。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DM)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差异。方法测定我院41例EH、40例EH+DM患者及43例健康人的血压、脉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血清肌酐及baPWV,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H+DM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E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H组:除血压、脉压、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外,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aPWV在EH组和EH+DM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DM组又显著高于EH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baPWV显著高于EH者,后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baPWV升高与血压、脉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已被人们充分认识.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病理基础是大、中型动脉粥样硬化(AS)及微血管病变.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结构和临床事件发生以前就已经有血管功能的改变即亚临床损害,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因此,作为评估动脉硬化早期敏感指标之一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 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 )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血浆Hcy水平的不同分为低Hcy组(血浆Hcy<15.0μmol/L,n=47)和高Hcy组(血 Hcy≥15.0μmol/L,n=54);另选44例年龄≥60岁的Hcy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 3 组患者的Hcy、cfPWV.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低 Hcy 组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cy组的cf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低Hcy组,高Hcy组的cfPW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 Hcy 水平与cfPWV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cfPWV变化和血 Hcy 水平的关系密切,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功能变化简捷、有效、经济的非侵入性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功能变化简捷、有效、经济的非侵入性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按照动态脉压值分为动态脉压<60 mmHg组(112例)和动态脉压≥60mmHg组(117例)。2组均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脉压≥60 mmHg组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动态脉压<60 mmHg组(11.5±1.4 m/s比10.3±1.2 m/s,P<0.01);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偶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呈正相关(r=0.302,0.248,0.224,0.306,0.365,0.466,0.492,0.372,0.552,0.546,0.488,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 h脉压、24 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发生过程是不可逆过程,并且与血糖浓度呈正比,因此其可作为临床上预测高血糖的重要指标〔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用于反映动脉扩张及弹性的非侵入性指标〔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其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群高〔3〕。本文旨在探讨健康体检老年人糖化血糖蛋白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且其弹性改变早于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血管早期功能变化简捷、有效、可重复性的非侵入性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对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将有广阔的前景,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