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睾丸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远期疗效。方法  1 8例行睾丸切除术的 BPH尿潴留患者进行随访 ,测量前列腺体积和观察排尿症状的变化。结果 双侧睾丸切除术后 3年前列腺体积缩小为 34.0 % ,其中 1 4例患者排尿通畅 (77.8% ) ,剩余尿平均 30 ml;1例为永久性膀胱造口 ;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治疗 ;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论 去势后增生的前列腺发生永久性萎缩 ,该方法可使大部分 BPH尿潴留患者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检查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选择2013年1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3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中有17例为前列腺增生,13例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腺密度减低、前列腺边缘毛糙、前列腺边缘隆起、前列腺毗邻组织侵犯、转移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提示二者的CT检查征象有明显差异。结论 CT检查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双侧睾丸切除标本的回顾性研究,找出药物去势治疗前后睾丸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127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按照睾丸切除前治疗情况分为5组,A组为未干预组,B组为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组,C组为短期抗雄激素药物内分泌治疗组,D组为长期(〉3月)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有效组,E组为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无效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年龄、确诊前列腺癌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切除睾丸前PSA值、睾丸曲细精管情况、间质细胞情况等指标。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确诊前列腺癌时PSA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切除睾丸前PSA值,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E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睾丸曲细精管情况,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睾丸间质细胞情况,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D组和E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D组相比,E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睾丸间质细胞出现增生,而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对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列腺癌患者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无效时,药物对睾丸间质细胞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直肠超声分析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并测量前列腺内腺、外腺与总体积,参考PSA探讨前列腺内腺PSA密度(IPSAD)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及经超声引导下6点活检病理诊断的49例前列腺癌、96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1)前列腺癌声像特征以低回声为主,晚期可见被膜浸润及不规则。(2)前列腺内腺体积增生与癌有显著性差别。(3)PSA、PSA密度(PSAD)、IPSAD在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I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度为75.5%,敏感度为93.3%,优于PSAD。结论前列腺癌声像特征及IPSAD是鉴别前列腺癌与增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原癌基因Aurora-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癌组)、4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增生组)、2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中的Aurora-A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Aurora-A mRNA。结果前列腺癌组39例(84.78%)Aurora-A蛋白阳性,Auro-ra-A mRNA表达量为1.15±0.52;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2例(4.35%)、0.25±0.17,对照组分别为0例、0.11±0.04。前列腺癌组Aurora-A蛋白阳性表达率和Aurora-A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P均〈0.05)。前列腺癌组Aurora-A mRNA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urora-A蛋白及mRNA均高表达。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Aurora-A蛋白及mRNA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1990~ 1998年 ,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症 32 7例 ,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 ,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 (IDPC) 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患者的年龄为 5 8~ 82岁 ,平均71.5岁 ;病程 3个月~ 6年。 13例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 6例有 1次以上急性尿潴留 ,伴血尿 2例。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症 °9例 , °4例 ,均未扪及结节。 13例均行 B超检查 ,未发现有结节及低回声区。全部病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术中发现 3例与被膜粘连紧密而较难摘除 ,且质地偏硬 ,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癌。经病理证实后 ,13例均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睾丸白膜下摘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4例,其中Ⅰ度增生5例,Ⅲ度增生9例;病程1~8年,均为急症手术。其中7例行耻上膀胱造瘘并睾丸白膜下摘除术,7例经尿道持续导尿并手术,除1例因尿道多处狭窄而致排尿不畅外,余排尿通畅。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少见 ,我们曾收治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64岁 ,因进行性排尿困难 3个月入院。查体 :膀胱中等度充盈伴压痛 ;肛诊 :前列腺 °增大 ,B超示前列腺 4 6mm× 58mm,腺体内回声均质。行前列腺摘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 :前列腺良性增生症 ,术后排尿正常出院。术后 2 0个月再度出现排尿困难 ,直肠指检( DRE)示前列腺增大 ,质硬 ,左右侧叶分别可扪及5mm× 10 mm及 10 mm× 10 mm的结节。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 级 ,行膀胱造瘘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以及雌激素治疗 ,出院后患者失访。例 2 ,67岁 ,因进行性排尿困难 1年…  相似文献   

9.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由 195 0年代的 0 .2 / 10万人口升至 1990年代的 1.2~ 3.4 / 10万人口 ,70岁以上男性 ,前列腺前期癌的发病率为 2 5 % ,其中一小部分可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依据前列腺增生术后病理证实 ,我国前列腺偶发癌为 4 .9%~5 .4 %。前列腺的生长与睾丸存在相互关系 ,因此行手术切除睾丸或前列腺来治疗前列腺癌 ,大部分患者的血清酸性磷酸酯酶合成减少 ,并且症状改善。但应用激素治疗只能对极少数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产生持续的作用 ,雄激素去势后的平均生存期为 18个月。结果 ,所有接受雄激素去势的患者均产生了耐受性 ,血清…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我院患者,其中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增生与肥大50例,并取正常人50例为阴性对照。然后分别对他们采取血液进行PSA水平的定量检测,比较3组PSA的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阳性率为96.7%;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7%。结论 PSA阳性结果可以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与肥大,PSA的阴性结果可排除前列腺癌。PSA可作为一种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记物,可以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与肥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6(PAK6)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石蜡包埋组织中PAK6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10例前列腺增生和10例前列腺癌新鲜组织中PAK6mRNA表达情况,探讨PAK6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PAK6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PAK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70例前列腺癌中PAK6表达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PAK6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相关,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发病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检测PAK6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浙江省景宁县人民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前列腺癌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癌组,同期经手术证实前列腺增生患者22例作为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DWI扫描,观察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的DWI和ADC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ADC值。结果前列腺癌组的年龄和对照组的年龄比较没有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癌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像呈现为低信号;DWI组肌纤维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稍低信号,腺体增生的DWI和ADC图像均表现为不均质的高信号。前列腺癌组未受癌组织侵犯的外周带ADC值、腺体增生ADC值、间质增生ADC值和DWI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央带腺体增生ADC值(P0.05),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DWI组中央带肌纤维增生ADC值(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未受侵犯前列腺组织的ADC值和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之间没有差异,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的ADC值,DWI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300例,同期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患者240例,前列腺大小正常的老年男性4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观察前列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时血清尿酸浓度。结果前列腺癌组CRP水平、Neu/Lym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组尿酸水平为(327.0±58.3)μmol/L、前列腺增生组为(375.2±68.4)μmol/L、对照组尿酸水平为(377.8±73.2)μmol/L,前列腺癌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F=55.6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是前列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93,95%CI:0.542~0.718,P=0.004)。不同年龄、病理分级的前列腺癌患者尿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F=12.73,均P<0.001),但血清尿酸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F=-2.72、t=0.77,P=0.068、0.460)。结论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正常男性相比,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尿酸浓度降低,而炎性标志物水平升高,表明血清尿酸可能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取50~70岁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其血液中A1蛋白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SA浓度,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20例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者新鲜前列腺组织中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m-blot检测结果一致,A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A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PSA的浓度相关。结论 A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病变程度相关,A1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A1和PSA的表达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邵斯亮  李青 《山东医药》2006,46(6):51-52
对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双侧睾丸切除术+间断应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血尿,直肠指诊前列腺缩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明显下降,11例骨转移者骨痛减轻或消失,复查CT或X线显示转移灶缩小。带瘤生存〉3a者21例。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死于全身衰竭。认为TURP联合雄激素阻断(IAB)能显著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6.
周旭  杜志刚  王艳玲 《山东医药》2008,48(9):99-10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1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及组织中上皮细胞钙蛋白(E-cad)的表达.发现血清可溶性E-cad(sE-cad)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浸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前列腺癌组织中sE-cad表达的阳性率为50.0%,并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而降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sE-cad均呈阳性免疫反应.认为sE-cad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E-cad表达有利于判断其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2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预测方程.结果 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有TNM分期中T期、M期、诊断方式、前列腺根治术、双侧睾丸切除术及造漏术等六项指标.据此建立前列腺癌生存预测方程:h(t,X)=ho(t)exp(0.256 5 X11+0.627 8 X13+0.535 3 X29-0.498 3 X28-0.958 9 X25-0.734 5 X15),运用此方程将预测结果与随访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84.57%、93.08%、88.79%,两者基本相符.结论 诊断方式、前列腺根治术、双侧睾丸切除术是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保护因子;TNM分期中T期、M期是危险因子.前列腺癌生存预测方程可以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血清分类PSA筛查的前列腺病变老年患者398例,且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各组分类PSA水平、PSA密度(PSAD)以及不同超声特征分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类PSA水平及PSAD。结果 398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炎33例,前列腺增生317例。前列腺癌组游离PSA(F-PSA)、总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F/T-PSA显著低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炎组F-PSA、T-PSA、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两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前列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将患者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隐匿型和结节型(P<0.05),弥漫浸润型与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隐匿型和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PSA有助于提高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开展穿刺活检,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同时伴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增高患者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以 PSA为标记物 ,在62 6人中进行前列腺疾病普查。通过手术或经会阴四点穿刺取活体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前列腺组织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HE与 Mas-son染色。结果  37例活检标本中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5例为前列腺癌。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占 81 .0 8%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1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用于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患者69例(前列腺癌组)、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老年男性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SA、PSAD和HMGB1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t=29.674、25.212、23.665,对照组:t=35.654、36.293、30.286,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03、22.603、19.910,均P<0.05)。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PSA、PSAD、HMGB1单独检测。PSA与PSAD、PSAD与HMGB1、PSA与HMGB1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PSAD、HMGB1水平明显升高,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