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对重度COPD患者气道重塑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入诊的重度COPD患者90例,按照其先后入诊的时间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其实施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以及12个月后,分别检查2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血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 ,BGP)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 ALP)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分别检测所有患者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以及诱导痰上清液中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 BMD、BGP、 ALP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 P >0.05;t=0.848, P >0.05;t=0.393, P >0.05;t=0.902, P >0.05;t=1.443, P >0.05;t=1.517, P >0.05),在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BMD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BGP和ALP明显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680,P<0.05;F=971.681,P<0.05;F=763.311,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0.130, P >0.05;F =0.212, P >0.05;F =0.570,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BGP和ALP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94,P<0.05;t=7.275,P<0.05;t=27.658, P <0.05)。在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的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 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 <0.05;t=3.075,P <0.05;t=2.106,P <0.05),2组患者MMP‐9和IL‐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1,P <0.05),2组患者的 IL‐8差异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6,P >0.05)。结论 COPD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气道重塑,短时间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其骨代谢无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会导致BMD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脂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46例采用常规用药联合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变,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对照组为68.18%,两组对比X2 =1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改变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9.57%,对照组为59.09%,两组对比X2 =1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TG,t=1.70(P<0.05);TC,t=1.72(P<0.05)、LDL-C,t=1.66(P<0.05)、HDL-C,t=1.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a)两组对比t=2.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血浆肝功能指标、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租对比,治疗组GPT,t=2.35(P<0.01)、GOT,t=1.92(P<0.05)、GGT,t=2.38(P<0.01)、CRP,t=2.02 (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降脂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患者80例,其中研究组48例,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32例,行脾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SE后脾局部梗死后门静脉内径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脏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显著,微创易恢复,门静脉宽度变窄,门脉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 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氢氯噻嗪组50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56例,两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片25 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连续12周,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生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钾明显降低(P <0.05或P<0.01),尿酸明显升高(P<0.01),治疗前后vWF、EDD、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hs-CRP及vWF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DD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vWF、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可以逆转,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降压同时可以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屈莉红  刘璐  钟惠德  张潇  李杨 《肝脏》2014,(5):339-34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参照2006年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肝病肠内营养指南推荐,选取日总热量摄入低于推荐值的肝硬化患者57例,按患者意愿分成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支持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饮食组)27例。参照2006年 ESPEN 肝病肠内营养指南推荐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添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补充日热量摄入,对照组常规饮食。分别于24周和48周测定患者的上臂肌围(AMC)、检测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随访期内两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入组前及第24周时,包括 AMC 在内的各项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8周时,治疗组 AMC、TP、PA、Alb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MC 为(24.29±1.66比23.42±1.51,t=2.05,P <0.05)、TP(62.76±2.26比60.25±2.61,t =3.87,P <0.05)、Alb(35.86±2.81比34.14±2.56,t=2.41,P <0.05)、PA(109.72±16.71比101.62±15.92,t =2.09,P <0.05),而48周时 TBil 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治疗组肝性脑病和感染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χ2=4.780,P <0.05;χ2=3.964,P <0.05),而肝肾综合征和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减少部分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和双时相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化分为2组,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50(A组,25例)和人胰岛素50R(B组,25例)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2周和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日胰岛素(INS)用量、低血糖发生及体质指数(BMI)变化的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都明显下降,其中A组在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3.393、2.504,均P<0.05);而B组在晚餐前、睡前下降更明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532、3.066,均P<0.05).治疗12周后,A组在HbA1c及2 hPG方面较B组下降更明显,A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6±1.9)%降至治疗后的(6.7±0.5)%,B组HbA1c由治疗前的(10.5±1.5)%降至治疗后的(7.1±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8,P<0.05),A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7.1 ±0.9) mmol/L,B组2 hPG由治疗前的(21±5)mmol/L降至治疗后的(8.4±1.6)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5),而在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12周后两组胰岛素用量都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胰岛素停用,其中A组较B组减少更明显,A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0±13)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2±12) U/d,B组胰岛素用量由治疗2周时的(59±10) U/d降至治疗12周时的(39±6) U/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9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均P<0.05);在低血糖发生方面,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χ^2=4.500,P<0.05).结论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能更平稳地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特别是控制餐后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及日胰岛素的用量,体重增加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贝前列素钠和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贝前列素钠组(A组,40μg每日3次,n=20)及阿司匹林组(B组,100 mg每日1次,n=10),服药12周.随机分组后分别在0、12周及24周进行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的测定;0、12周测量踝肱指数(ABI)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心电图.整个研究过程中对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无明显差异.A组疼痛、麻木及冷感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B组(X2=5.96,P<0.05);与基线(0周)时(276、1000 m)比较,A组在12周及24周无痛行走距离中位数分别为350 m(Z=-2.94,P<0.05)和315 m(Z=-2.88,P<0.05),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1713 m(Z=-3.73,P<0.05)和1600 m(Z=-3.58,P<0.05),均显著增加;B组在12周时无痛及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400 m(Z=-2.13,P<0.05)及1075 m(Z=-2.54,P<0.05),较0周时显著增加,但24周时无痛及最大行走距离分别为390 m(Z=-0.81,P>0.05)和1025 m(Z=-0.21,P>0.05),较0周无显著变化.两组间行走距离比较在0、12、24周均无显著差异,但12周时A组和B组无痛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25、30 m(Z=-2.87,P<0.05),24周时分别为82.5、0 m(Z=-3.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A组和B组最大行走距离增加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00、50 m(Z=-3.20,P<0.05),24周时分别为300、10 m(Z=-3.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ABI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前列腺素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126例,分为三组:A组,即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组46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9 g,3次/d,同时给予比索洛尔1.25~5.00 mg,1次/d;B组41例,单用比索洛尔1.25~5.00 mg,1次/d;C组39例,单用稳心颗粒9 g,3次/d.4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后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B、C组(χ2=7.40,P=0.007;χ2=10.75,P=0.001),B 组与C 组的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比较: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 组、C 组(χ2=3.96,P=0.047;χ2=4.996,P=0.025),B组总有效率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858).治疗前三组室性早搏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R间期及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C组间室性早搏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PR间期及QTC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女性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近期疗效肯定,患者耐受性好,未见致心律失常作用,且比较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功能改善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文拉法辛,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片,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及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精神焦虑评分、躯体焦虑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第1周后的总分、精神焦虑因子分及治疗第2周后的躯体焦虑因子分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2周后的总分、精神焦虑因子分及治疗第4周后的躯体焦虑因子分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GAF评分均呈不断升高趋势,治疗1周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能够较好改善社会功能,文拉法辛起效较快,改善躯体症状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3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依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入组患者分为4组:LDL-C≥4.16 mmol/L患者30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干预治疗(40 mg组);3.64 mmol/L≤LDL-C4.16mmol/L患者35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干预治疗(20 mg组);2.6 mmol/L≤LDL-C3.64 mmol/L患者37例,给予辛伐他汀10 mg/d干预治疗(10 mg组),LDL-C2.6 mmol/L患者31例,不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常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干预组(10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O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基础值、FMD及NM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干预组(10 mg组、20 mg组、40 mg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基础值、NM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M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也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水平与与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脂水平无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时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住院的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40例)和西格列汀治疗组(46例),于用药前、用药4周、12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用药期间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在治疗后均出现下降,但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0±7)比(85 ±8)kg,t=2.9,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用药24周后体重较用药前下降[(82±7)比(84±7) kg,t =2.7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80±7)比(82 ±7) kg,t=-3.5,P<0.05].(3)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腰围下降[分别为(101±7)比(106±8)cm,t =13.35,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腰围较用药前减少[分别为(102 ±6)比(105 ±6) cm,t =3.3,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1±7)比(102±6)cm,t=-3.1,P<0.05].(4)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24周后收缩压较用药前下降[(138±7)比(143±6) mmHg,1 mmHg=0.133 kPa,=3.69,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收缩压下降[(139±4)比(141 ±5) mmHg,t=2.8,P<0.05],用药24周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7)比(139 ±4) mm Hg,t=-3.0,P<0.05];利拉鲁肽组患者用药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2)比(93±2)mmHg,t=2.6,P<0.05],西格列汀组用药24周后较用药前舒张压下降[(89±3)比(92±3)mmHg,t=3.5,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利拉鲁肽组患者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多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0%比4.3%,t=2.86,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降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即时血糖和HbA1c的能力相同,利拉鲁肽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体重、腰围和血压,西格列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女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11年7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且年龄≥60岁的StanfordB型AD患者,按性别分为老年男性组(67例)及老年女性组(41例),年龄分别为(66.8±5.3)岁和(65.5±4.6)岁:对两组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年龄及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及伴发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氧血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高血压病史知情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71.1%(27/38)vs.88.9%(56/63),P〈0.05],入院首诊高血压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28.9%(11/38)vs.11.1%(7/6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高血压1级、2级、3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最高收缩压,人院脉压差.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组入院最高舒张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4±23.8)mmHg vs.(103.9±17.3)mmHg,P〈0.05;1mmHg=0.133kPa]。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应用利尿药的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13/38)vs.9.5%(6/63),P〈0.05]。随访期间两组血压治疗达标率、总病死率及夹层相关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StanfordB型AD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入院舒张压高,经正规的降压治疗后,可获得较理想的血压达标率。对老年女性患者需重视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46例行LC者纳入LC组,3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者纳入O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5 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清CD3+、CD4+、CD4+/CD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OC组低于LC组(P0.05),但术后5 d时LC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LC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造成一过性损伤,但不影响患者的恢复,且LC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抑制明显小于OC。  相似文献   

16.
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锥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路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路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路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入路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路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方法,选择脑损伤后18d至1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6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Bobath、Brunnstrom等神经发育促进技术,2次/d,30~40min/次)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辅助训练组患者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30min/次,2次/d。训练时间均为5周。认知功能判断采用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检查量表(NCSE)和画钟试验,并结合临床判定;抑郁状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抑郁)。结果训练前,辅助训练组与传统康复训练组NCSE量表的定向能力、专注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结构组织能力评分,画钟试验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训练后,两组NCSE量表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或P〈0.01);与传统康复训练组比较,辅助训练组除结构组织能力外,NCSE其他各项评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训练后,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传统康复训练组无明显改变;辅助训练组HAMD评分较传统康复训练组下降(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能够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使抑郁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对COPD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COPD患者91例,明确抑郁或者非抑郁患者8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在实验开始5min和实验结束2min后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计算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步行的距离。结果对照组患者和抑郁组患者实验前的各项指标如差异均如性别比例、年龄分布、BMI、FEV1、FVC、FEV1/FVC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50、1.416、1.721、0.041、0.089、0.028,P值均〉0.05);对照组和抑郁组患者在实验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14、18.531、7.694、2.848,P值均〈0.05);对照组患者组内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心率、收缩压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15、4.169、3.138,P值均〈20.05);抑郁组患者组内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和Borg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63、8.372、5.619、19.174,P值均〈0.05);步行距离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51,P〈0.05)。结论抑郁会对COPD患者运动能力造成明显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上,心理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